「網連中國」如果機器人陪你走完生命最後一程,可好?

2016年夏天,一批智能養老機器人入駐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這5個身高0.8米、體重15公斤的新“保姆”被老人們親切地稱之為“阿鐵”。會唱歌、能跳舞,還可以簡單會話,“阿鐵”一度成為福利中心老人們的開心果。

近日,記者到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回訪,卻發現 “阿鐵”閒置在陽臺上。沈雲瑛老人告訴記者,“很久都沒有用它了。”

“‘阿鐵’不會端菜送飯,電視裡放的機器人都會。” 談起“沉寂”數月的“阿鐵”,沈雲瑛老人顯得有些“嫌棄”。

“‘阿鐵’擁有簽到、吃藥提醒等護工輔助功能,但在福利中心更多還是發揮其娛樂作用。”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的副主任趙胡明表示,此前由於福利中心只在部分區域安裝了無線網,讓老人們使用“阿鐵”有些不方便。

「网连中国」如果机器人陪你走完生命最后一程,可好?

“我們中心過陣子將實現WIFI全覆蓋,到時候‘阿鐵’還會繼續用起來。” 趙胡明告訴記者,“阿鐵”不僅不會閒置下去,福利中心還在同製造商溝通,要為“阿鐵”新增離床報警功能。不少老人睡眠淺,對護士查房比較排斥。有了報警功能,可有效預防老人半夜起床摔倒後無人得知的狀況發生。

“作為使用方,我們願意與製造商共同探索養老型機器人的發展,希望未來養老型機器人經過迭代更新,可以完全替換護工繁重的工作。” 對於養老型機器人的前景,趙胡明是看好的。

老齡化催生多樣養老模式 親情陪伴不可缺位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程度不斷加重,中國社會的養老壓力不斷增加。據民政部2018年8月發佈的數據顯示,我國60週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逐年升高,從2010年的13.3%已上升到2017年的17.3%。

嚴峻的老齡化催生出以房養老、共享養老等多種新型養老模式,“機器人養老”也成為當下社會養老的有益探索。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就有專家指出,“養老陪護服務型機器人”可以解決老人養護問題,未來有著巨大的市場。

記者走上街頭隨機採訪市民,發現不少年輕人能夠接受甚至願意嘗試“機器人養老”,但大部分市民仍傾向於選擇傳統的在家養老。

60歲的魏大爺表示,按照中華民族的傳統,有子女照顧肯定選擇在家裡養老。50歲的鐘女士則表示,在家養老更多的是自由,“可以經常與好友外出遊玩,有認識的鄰居與朋友,能夠互相照應。”

對於新興的“機器人養老”,部分市民直言無法接受。80後陳女士說,雖然在醫療方面機器人會照顧得比較好,但並不能進行情感交流,少了人情味。

但也有部分市民表示願意嘗試這種高科技的養老方式。90後的肖先生格外看中機器人的耐用性,“子女並不能時時刻刻陪伴在父母身邊,但機器人能夠做到。”朱女士則喜歡機器人的智能化,“機器人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來設置,解決人與人交流不到一起去的問題,與機器人聊天可能會更開心。”

“無論機器人功能多強大,但家人之間的感情是機器人替代不了的。”無論選擇何種養老方式,子女的陪伴對老人來說依舊是最需要的。趙胡月在採訪尾聲呼籲別讓親情缺位,“希望子女有時間多回到父母身邊,陪陪父母。”(記者唐嘉藝、張麗瑋、樊歡迪、王海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