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靜:「30個小時通水」諷刺了誰?

管道鋪好了,一戶一表也裝了,但飲水工程建成3年群眾卻無自來水喝。近日,國務院第二十八督查組在開展大督查行動中,在甘肅天水秦安發現瞭如此怪事,隨即實地核查督辦,僅30個小時後就通水了。(9月10日《工人日報》)

曾經,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石樑河鎮的王茂才,因為巡視組的過問,跑了3年沒有辦成的房屋所有權證被辦事人員1天辦好了。而如今,因為督查組的督查,3年無自來水的怪事30個小時就消失了。兩件事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被“外力”逼迫的。如此,禁不住要追問一句。如果沒有“外力”,像這樣的民生問題何時才能解決?

誠然,造成無自來水,有當地自身的原因。但是,既然30個小時可以解決,就說明問題並不難,只是沒人想解決而已。也就是說在當地政府眼裡,要的是自來水這些設施的到位,要的是表面的政績,要的是通水那個瞬間的照片。沒有人在乎後續這個工程是否會出問題,更不會在乎施工的質量如何了。好好的自來水民生工程,成了政府大肆宣揚的工具。

正因為有如此的政績觀,才有了後續群眾投訴無人理。這樣的工作作風,讓百姓心寒,讓政府背上罵名。督查組的出現,算是給當地政府敲響警鐘。有些幹部該好好問問自己心中到底裝沒裝群眾利益。如果解決民生問題,只重“面子”,不要“裡子”,遲早讓群眾趕下臺。

雖然,現在飲水工程通水了。但是,不能保證以後不會出現類似故障。所以,督查組要對此徹查到底,該問責的問責,該到位的到位。不過,要確保群眾可以一直喝上自來水,關鍵還是在地方政府自身。地方政府要認真反思問題存在的根源,從而吸取教訓,擺正政績觀,擺正為群眾服務的態度,摒棄搪塞、無擔當的工作作風。

媒體曝光也好,巡視組、督查組檢查也罷,都是外力。民生工程需要監督,民生問題需要關注,但是民生問題的解決絕不能依靠這些外力來“提速”。所以,政府部門要主動出擊,避免被動作為,用責任擔當讓群眾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