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終於發現人類長壽的祕訣!做到這幾樣,你會長命百歲!

看多了仙俠傳,總是很羨慕電視劇裡的神仙擁有無盡的壽命,每天快樂逍遙地過活。然而,永生是不可能的。對於人類來說,70已是古來稀。

不過,想要快樂長壽,還是很有可能的,而且有跡可循。

哈佛大學對814人進行了長達近一個世紀的跟蹤研究之後,近日發佈了一份成人發展前瞻報告,分享了一些可讓人們快樂長壽的“秘訣”。

人這一生能過多少次生日呢?科學家們研究發現,人類壽命的自然極限為125歲。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紐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發表在《自然》(Nature)雜誌上的研究結果表明,人類長壽的紀錄已幾乎不可能再被突破。

該院遺傳學教授簡·維吉(Jan Vijg)說:“我們覺得自己觀察出來的軌跡令人信服,我們的研究成果確鑿無疑地說明,人類壽命是有自然極限的。”

哈佛大學終於發現人類長壽的秘訣!做到這幾樣,你會長命百歲!


▲雅娜·卡爾芒歡度119歲生日。路透社

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科學家對來自4個長壽人數最多的國家(美國、法國、日本、英國)從1968到2006年活到110歲以上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在20世紀70年代至90年代早期間,最長壽者的年齡快速上升,也就是說最長壽者的存活年限在不斷延長。

但是,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個數字就進入了“平臺期”,穩定在114.9歲左右。專門研究110歲以上長壽老人的國際研究機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的跟蹤統計數字顯示,截至目前長壽老人的死亡年齡峰值約為115歲。

而有文字記載的最長壽老人是雅娜·卡爾芒(Jeanne Calment),這位法國女士於1997年去世,享年122歲。

因此,維吉得出的結論,認為人類的壽命存在一個自然極限,這個數值約為115歲。而類似卡爾芒這樣的人,只是人口統計學意義上的“異常值”。

科學家認為,這可能跟一個正常的人類細胞群體在細胞分裂停止前所能分裂的次數有限有關。壽命的可能性受到多種遺傳變量的制約,這些變量共同決定著各個物種的壽命。

維吉承認這個結論令人吃驚,畢竟世界人口仍在不停增長,人們的營養和健康狀況在不斷改善。

有些科學家並不認同維吉的結論,他們認為現在就指出所謂人類壽命上限還為時過早。

哈佛大學教授大衛·辛克萊(David Sinclair)推測,人類的壽命沒有上限,通過基因技術或飲食控制,確實可以延長預期壽命。

哈佛大學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以將近一個世紀的跟蹤研究為基礎,以268名該校畢業生、456名普通城市男性藍領和90名高智商中產階級女性這3類人為範本,觀察他們從生到老的一生,進而揭示出一些達到快樂長壽的“秘訣”。

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所(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是世界上研究成人生活時間最長的研究所之一。

早在1938年大蕭條期間,該研究所就開始追蹤268名哈佛大學二年級學生的健康狀況,當時希望這項縱向研究能揭示出通向健康幸福生活的線索。

研究人員對那些男性(女性不在最初的研究中,因為當時大學裡幾乎都是男性)進行了近80年的跟蹤調查,收集了大量有關他們身心健康的數據。

在最初選擇的哈佛學生中,至今仍然倖存的研究參與者只剩下19人,而且都已年逾9旬。當初的研究參與者還有後來成為總統的約翰·肯尼迪(John F. Kennedy)和長期擔任《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編輯的本·布拉德利(Ben Bradlee)。

有多名科學家先後領導了此項研究。馬薩諸塞州總醫院的精神病學家、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羅伯特·瓦爾丁格(Robert Waldinger)在2003年接手,成了第四任負責人。

他擴大了研究範圍,把關注對象從參與的男性擴展到了他們的妻子和孩子。參與者的後代達到了1300人,年齡在50歲和60歲之間,一些參與者後來成了成功的商人、醫生、律師,而其他人則走上了迥異的人生道路,淪為酒鬼、職場失意者,或患上了心理疾病。

多年來,研究人員研究這些人的健康軌跡和更廣泛的生活,包括他們在事業和婚姻上的成功和失敗。

研究人員攝錄那些夫妻的家庭生活,研究他們之間互動,並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日常的口角,分別對他們進行了訪談。他們發現,獲取財富和名望不是幸福生活的關鍵,與家人、朋友和配偶的親密程度才是長期快樂健康的重要晴雨表。

以下是哈佛大學近80年研究得出的使人幸福長壽的5個秘訣。

1. 親密人際關係使人終生快樂

瓦爾丁格教授說:“令人驚訝的發現是,我們的人際關係和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的快樂程度對我們的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固然重要,但照顧好自己的人際關係也是一種自我照顧的方式。我認為,這就是這個研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

研究結果顯示,與金錢或名譽相比,親密的人際關係更能讓人終生快樂。

這些關係可以保護人們免受生活不如意的影響,有助於延緩衰老,而且比社會階層、智商、甚至基因更能預測一個人是否能幸福長壽。這個發現在研究參與者中得到了全面證實。

研究人員仔細研究了大量醫療記錄、數百次面對面訪談記錄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男性的幸福生活跟他們與家人、朋友和社區的關係存在很強的關聯性。幾項研究都發現,人們對50歲時他們的關係的滿意度比他們的膽固醇水平更能預測其身體健康程度。

“當我們收集了他們50歲時的所有信息時,發現並不是按他們測量的膽固醇水平那樣預示他們將如何變老的,”瓦爾丁格在一次TED演講中說,“關鍵是他們對自己的人際關係有多滿意。在80歲時還很健康的人們,都是在50歲時對自己人際關係很滿意的人。”

2015年,他那期名為“什麼造就美好的生活”的演講視頻被觀看了1300萬次。

哈佛大學終於發現人類長壽的秘訣!做到這幾樣,你會長命百歲!


2. 孤獨像吸菸和酗酒一樣折壽

研究人員發現,婚姻滿意度對人們的心理健康有保護作用。那些在80多歲時婚姻幸福的人說,即使在他們身體疼痛較多的日子裡,他們的情緒也沒有受到影響。

而那些婚姻不愉快的人則感到身體上的痛苦被放大,而且更加情緒化。與那些婚姻中衝突頻繁的女性相比,那些對伴侶有安全感的女性在兩年半後的戀愛關係中不那麼抑鬱,也比較快樂,記憶力也比較好。

“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僅保護我們的身體,還保護我們的大腦,”瓦爾丁格在他的TED演講中說。“關係親密並不是說他們的感情必須始終如膠似漆,”瓦爾丁格說,“研究中一些80多歲的老夫妻甚至天天鬥嘴,但只要他們覺得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相互依賴和扶持,這些爭執就不會對他們的記憶力造成損害。”

瓦爾丁格指出,那些保持親密關係的人活得較長、較快樂,而孤獨的人往往較早去世。

“孤獨是致命的,”他說。“它和吸菸或酗酒一樣有殺傷力。”

哈佛大學終於發現人類長壽的秘訣!做到這幾樣,你會長命百歲!


研究人員指出,人從出生就開始衰老,所以人們應該開始在生命的每個階段照顧自己。“老齡化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瓦爾丁格說。“你可以看到人們在30多歲時如何開始改變他們的健康狀況。

通過在生命早期照顧好自己,你可以為自己設定更好的防衰老方法。我能給出的最好的建議是照顧你的身體,好像你需要它好好的100年一樣,而事實是你可能活到100歲。”

精神分析學家喬治·威蘭特(George Vaillant)強調了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並認識到人際關係在人們長壽和快樂的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3. 受教育程度越高生活越健康

威蘭特在《健康老化》(Aging Well)一書中寫道,有幾個因素可以預測哈佛男性的健康和老齡化:體育鍛煉、不酗酒、不抽菸、成熟應對生活的起伏、同時擁有健康的體重和穩定的婚姻。

對於住在城市的人來說,教育是另一個因素。與身體健康相關的教育元素是自理能力和毅力,而非智商和父母的收入。

“城市男性受的教育越多,”威蘭特寫道,“他們就越有可能戒菸、合理飲食,並且適量飲酒。”

所以,接受較多的教育會帶來較好的習慣和較為健康的生活。

70歲的城市普通男性藍領的身體健康狀況與80歲的哈佛精英一樣差,但同為70歲的受過大學教育的城市男性健康狀況與哈佛精英一樣好,儘管他們的其它條件都明顯低於哈佛精英,但僅僅教育平等就足以讓他們在身體健康方面實現平等。

威蘭特的研究強調了這些保護性因素在健康老化中的作用。研究對象擁有的因素越多,他們活得越長久,更幸福的幾率就越大。

4. 善於交友並會處理家庭關係

“當研究開始時,沒有人關心人的情緒和感情,”威蘭特說。“但健康和衰老的關鍵是人際關係,人際關係,人際關係。”

哈佛大學終於發現人類長壽的秘訣!做到這幾樣,你會長命百歲!


▲家庭和睦可使人生活快樂。美聯社

他說:“可能的情況是,那些在20多歲或25歲時生活過得一團糟的人,後來都成了8旬老人。而另一方面,那些一開始生活過得像明星一樣的人們,酗酒和重度抑鬱症也可以讓他們的生活最後變得一團糟。”

瓦爾丁格教授發現,在家庭以外的人際關係中也存在類似的模式。

在退休後積極結交新朋友來取代舊同事的人比那些脫離工作後不用心維繫強大社交網絡的人較為快樂和健康。瓦爾丁格說:“75年來,我們的研究結果一再顯示,最能與家人、朋友和社區處得好的那些人過得最好。”

瓦爾丁格教授承認研究發現的只是相關性,而非必然的因果關係。也可能是一開始就較為健康、較為快樂的人比較容易與他人建立和維持良好的關係,而那些本來就病怏怏的人則傾向於讓自己與世隔絕,最終與誰都不親近。

不過,他也說,經過幾十年來對受試者的隨訪,同時比較他們現在與昔日的健康和人際關係水平,他可以信心十足地說,強大的社會紐帶與長期的健康幸福之間存在著因果關係。(歡迎關注我們的抖音賬號:悉尼那些事兒 或搜“mandage”)

改善人際關係有很多很多事可以做。瓦爾丁格指出:“小到多跟人相處交流,而不是一直看電視、玩電腦、刷手機,也可以通過一起從事新活動,比如散個長步或者來個約會之夜什麼的,讓缺乏新意的關係重新熱絡起來。

又或者聯繫一下你多年未說過話的家庭成員——因為一些司空見慣的家庭矛盾會讓一個記仇的人付出慘重的代價。”

5. 遲來的關愛可撫平童年傷痕

“我們正研究人們是如何應對壓力的,不管他們的身體是處於長期的‘戰鬥還是逃跑’模式,”瓦爾丁格說,“我們想要知道,一個艱難的童年是如何跨越幾十年,在中年及之後影響人們身體健康的。”

哈佛大學終於發現人類長壽的秘訣!做到這幾樣,你會長命百歲!


報告指出,相較於一個人成長所處的社會階層,兒時受疼愛的程度可能對其成年後的收入影響更大。

對於城市男性和哈佛精英來說,高收入的最佳預測因素不是其父母的社會階層,而是其母親是否讓他們感到被關愛。

或許最好的總結是,童年時期好的經歷比不好的經歷對人未來的發展影響更大。

但是,仍然有更多的理由抱有希望。有時候,遲來的愛和支持也可能足以撫平舊傷。

當人們在成年之後找到一個有愛心的配偶或可信賴的朋友時,苦難童年的傷害就有可能被消除。人需要每個年齡段的愛,而“遲到總比沒有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