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回應大數據殺熟,稱從未有過價格歧視行爲

網約車內參訊(文/康二聰) 近日,針對網友稱打車軟件“大數據殺熟”一事,滴滴出行回應稱,從未有過任何“大數據殺熟”行為。

3月23日,一名叫“北京人不知道的北京事”的網友在微博爆料稱,同樣的起點和終點,在使用不同手機上的滴滴出行軟件叫車時,卻存在價格差異,對老用戶的報價也要比新用戶高。該網友稱,滴滴出行存在利用用戶數據,對老用戶實行價格歧視的行為,即大數據殺熟。

滴滴回應大數據殺熟,稱從未有過價格歧視行為

對此,滴滴出行CTO張博在官方微博發佈公開信截圖表示,滴滴平臺上不允許價格歧視,打車價格更不會因人、因設備、手機系統而異。滴滴從未有過任何大數據殺熟的行為,以前沒有,以後也永遠不會有。預估價和實付車費是兩個概念。預估價是為用戶提供行前車費參考,會實時波動。實付車費是根據每個行程的真實狀況標準計費得出支付價格。

至於預估價會有波動,張博給出了3條解釋。

1、每個行程的預估價是根據乘客定位、實時路況、預估行駛里程、時長計算預估的。這些變量都會影響預估價。其中,路況是最複雜的變量,變化非常快。

2、滴滴顯示的預估價金額=預估價-優惠券抵扣金額。有一些網上的案例對比忽略了優惠券抵扣金額,因此造成誤解。

3、乘客發單時所處的網絡環境是複雜的,這都會影響用戶的定位信息。即使同名的起點和終點,也會受GPS精確度影響,最終經緯度座標產生細小誤差,從而影響預估價的估算。

對滴滴的回應,一些親身經歷過“殺熟”的網民表示並不買賬,還有網民提出了“導航繞路”、“同時同地打車但兩人的起步價格卻不一致”等新問題。

有記者就此採訪滴滴出行公關負責人李敏,但其並未對網民的新問題進行回應。

行業內其他重要新聞

1、近日,合肥市各網約車平臺公司將網約車輛和司機信息、車輛實時位置信息和行駛軌跡、運價標準、訂單信息、運營信息、服務質量評價信息等網絡服務平臺數據全部接入合肥市道路運輸動態監管與服務系統平臺。

2、3月23日,河北省保定市交通運輸局向滴滴出行下達違法通知書,對滴滴在未經許可區域從事網約車經營服務活動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罰,這是保定市向網約車平臺開出的首張罰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