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君主都很忌憚他,完全有機會稱王但並沒有,死後皇帝罷朝慶祝

歷史上的忠臣不在少數,但是能得到善終的不過寥寥幾人罷了。他們去世的早,要不是被奸佞所害,要不就是功高,以至於皇帝忌憚,只好殺一儆百。各個朝代中引得皇帝猜忌的功臣不在少數,比如說岳飛、文天祥、于謙等等,都沒有善終。但是有這樣一個人,他是一位忠臣,但是三代君主都忌憚他,他就是楊師厚。

三位君主都很忌憚他,完全有機會稱王但並沒有,死後皇帝罷朝慶祝

楊師厚出生於混亂的五代時期,那時,王朝更迭不斷。他本是李罕名下的部將,但是一直沒有得到重用,直到遇見朱溫後,楊師厚才被委以重任。從一個小兵直接上任為朝廷官員,這離不開朱溫的提拔。他也沒有辜負朱溫的期許,立下了赫赫戰功。

三位君主都很忌憚他,完全有機會稱王但並沒有,死後皇帝罷朝慶祝

立下戰功的楊師厚已經是朱溫手下重要的大將,部下的兵士也和往日不同。不得不說,朱溫確實是獨具慧眼,那時的楊師厚手中已經有了數量龐大的精銳。要是楊師厚有一顆謀逆之心,朱溫是萬萬沒有辦法的。但是朱溫的眼光沒有錯,楊師厚不僅忠心,而且在用方面也有自己的方式,棗強之戰的勝利就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三位君主都很忌憚他,完全有機會稱王但並沒有,死後皇帝罷朝慶祝

朱溫當了皇帝之後,楊師厚還是手握重權,但是朱溫既然能當皇帝,手段心眼自然也少不了,雖說楊師厚兵權在手,但並不是最高統帥。君王最忌憚的就是如楊師厚這樣的武將,於是打算將其除掉。但是不管他怎麼算計,都沒有想到自己被兒子朱友珪給殺了。楊師厚趁這個機會,也設計殺了自己的直屬上司。

三位君主都很忌憚他,完全有機會稱王但並沒有,死後皇帝罷朝慶祝

朱友珪繼位後,為了穩定自己的權力與地位,當然是很忌憚手握兵權的楊師厚了,因為那時後梁的精銳部隊都在他的手下,不除掉此人,他的皇帝位子坐的自然不會安穩。於是他打算將楊師厚騙進宮中,然後包圍除掉他。根據歷史上的教訓,不少忠臣都會奉旨去宮裡,自然逃不了一死。

三位君主都很忌憚他,完全有機會稱王但並沒有,死後皇帝罷朝慶祝

楊師厚很是聰明,他知道皇帝早已視自己為心腹大患,要是去了,難逃一死,但要是不去,依然是抗旨不尊,也難逃一死。關鍵時刻,他心生一計,那就是去皇宮,但是帶著兩萬陸軍去。皇帝看見後被嚇了一跳,這麼多人,於是只能好好招待楊師厚,結束後將其送走。楊師厚帶著將士走後,皇帝整日裡提心吊膽,生怕他起兵造反,但是楊師厚手握重兵,卻偏偏什麼也沒做。

三位君主都很忌憚他,完全有機會稱王但並沒有,死後皇帝罷朝慶祝

朱友珪當皇帝沒多久就被弟弟朱友貞取代了,新繼位的皇帝同樣忌憚楊師厚,但是也拿他沒有辦法,只能對其用封賞的方式籠絡,依舊是提心吊膽。話說這楊師厚也算是亂世中的大人才了,手握重兵,但是一直到死都沒有謀反,一直忠心於朱家。

三位君主都很忌憚他,完全有機會稱王但並沒有,死後皇帝罷朝慶祝

楊師厚死後,雖被追封為太師,但是皇帝竟公然罷朝三天來慶祝,由此可見是多麼的開心,但是楊師厚死了沒多久,後梁也就覆滅了。不得不說,楊師厚的死不僅是朱家的損失,更是後梁的損失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