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國攤底牌的關鍵時刻,歐盟的這一後招會讓美國沒法囂張?

長久以來,美國對各國軍事、政治、經濟的掌控欲從未停歇,而由於美元歸為頭號外匯儲備貨幣佔據60%的份額,美元間接成為了美國製裁各國力量的幫兇。本週三,歐委會主席容克重炮發聲,呼籲歐元進一步國際化。

歐委會主席容克說了什麼?

根據金融時報報道,北京時間週三,歐洲委員會主席容克在斯特拉斯堡的歐洲議會講話中提到,歐元應該同美元抗衡一樣作為儲備貨幣。他說道,我們必須採取更多措施,使得歐元能夠在國際舞臺上受到更多重視。

容克認為:“每年歐盟只有2%的商品進口來源於美國,但歐盟每年支付的80%能源進口費用(價值大約3000億歐元)都是用美元計價。不僅如此,歐洲公司以美元而非歐元計價購買歐洲飛機是荒謬可笑的,一切都必須改變。”

如果歐洲央行在這一問題上保持中立,不去支持這一舉措,那麼事情就無法繼續發酵。所以容克表露出的意願是,在年底前向貨幣政策委員會提出加強歐元國際化的舉措。

明年是容克五年任期結束的時刻,這也是他下臺前為數不多的幾次重要演講。除了轉變對美元作為單一儲備貨幣的中立態度,他還提醒各國政府互相團結、包容、妥協,並在處理移民,填補英國脫歐導致的預算漏洞問題方面進行深入合作,明確表示了對瑞典和意大利等國民粹主義興起的不滿。

他說道:“民族主義只是政客藉由攻擊對立黨派的政治武器,並不是在尋求解決方案,”在他看來,難以遏制的民粹主義充滿了諷刺和欺騙,是比歐債危機更可怕的毒藥。”

容克講話背後講話暴露出的問題

容克之所以急於強調歐元在國際上的主權地位,是因為他想限制歐盟企業對美國銀行清算體系的依賴。

在這一觀點上,德國外長馬斯和其意見相同。其曾在德國商業日報發表的文章中寫道:“要加強歐洲的自主權,我們必須建立起一個足以讓布魯塞爾的金融操作獨立於華盛頓的系統,即獨立於美國的SWIFT體系。”

本次美單方面退出核協議,歐盟卻極力挽留,本質上是美歐在中東存在利益衝突。儘管歐盟希望通過歐元計算結價繼續進口伊朗的廉價石油,並推出阻斷法令使得歐洲企業規避美國的懲罰,但美國的態度十分強硬,簡單來說就是你只能選擇同美國和伊朗一邊做生意。

最後各方用腳投票的結果是,像全球能源巨頭的道達爾已經宣佈放棄所有在伊朗的投資計劃,並將2017年投資十個億佔股50.1%的南帕爾斯油氣田股權轉讓;法國汽車製造商標緻雪鐵龍、第三大集裝箱承運商達飛海運集團迫於美國淫威相繼推出伊朗市場,美元的束縛力遠比歐盟官員預期的要大。

SWIFT系統的影響力有多大

所謂SWIFT體系是將各國銀行間信息通過加密系統進行信息傳遞的手段,目前SWIFT已經將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0多家金融機構聯繫起來,SWIFT的使用是銀行結算安全、可靠、標準化的保障。表

面上看和美國交惡本身最多喪失換取美元的能力,不妨礙用其它外幣做生意,但若被剔除出該系統相當於失去了與國際金融市場的聯繫,成了一座孤島。

雖然SWIFT自詡是一個國際銀行間非盈利性組織,總部也是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但美國至少佔據一個數據交換中心(在弗吉尼亞州),其它兩個已知的的低點在瑞典和荷蘭的阿姆斯特丹。

這套系統的信息源並不是共享的,所以誰掌控了數據交換中心誰就擁有實際控制權,而且有證據表明美國確實有較大實權。

在2012年,美國財政部遊說歐洲100多家銀行,以資助恐怖主義等為藉口要求歐洲銀行凍結伊朗客戶的資金,伊朗因此無法獲得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凡是違反規定的銀行都受到了較大懲罰,英國渣打銀行因與伊朗藕斷絲連被美國重罰3.5億美元,還有其他銀行失去了開展美元相關業務的能力。

因為全球所有的貨幣轉賬都要用SWIFT,SWIFT關閉相當於封堵了各國央行機構的轉賬開關,即使用其它貨幣支付由於數據無法傳達,也無法成功匯入一分錢。

當然了SWIFT可怕之處不僅在此,美國曾通過挖掘SWIFT的數據庫破獲不少恐怖主義襲擊案件。

當這一武器被用到獲取國家安全、商業情報上,可以預料美國可以實時監察各國資金流向、外交活動,也就是再無秘密可言,過度依賴SWIFT的結果就是交易變得公開透明。確實是有過一些案例,因為涉及到國內消息敏感性不方便贅述。

歐盟真的要另起爐灶嗎?

關於建立歐元為體系的支付體系已經不是被第一次提及。這樣的設想很美好,實際卻很難做到。首先歐盟在原有體系中具備較大投票權,畢竟總部都在比利時的布魯塞爾,SWIFT幫助歐元這些年來實現快速國際化,從這個角度看歐盟是既得利益者。

其次,歐銀本身就有TARGET(泛歐實時全額自動清算系統),由16個國家的RTGS系統組成,負責歐洲境內清算體系與支付體系的融合,而且歐美的矛盾並沒有到不可調和的程度。

比如正是歐委會主席容克訪美同意進口更多能源及大豆才暫時穩住了特朗普,從這個層面看歐美不會輕易互撕。

最後,假設歐洲建立了這套體系,其他國家可能會紛紛效仿,這不但會破壞現有的SWIFT體系,也會重新定義當前市場清算體系的格局,歐盟並沒有把握從中取勝。

所以綜上所述,歐盟大概率仍然是言語上的叫囂,並不會有實際舉措,更多的是把此舉當做談判的籌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