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全中國最會說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龍江有過一段往事


這個全中國最會說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龍江有過一段往事


圖源:新華社資料圖


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11日下午3時30分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頭條哥聽單田芳還是受哥哥的影響,那時候電視還是隻有三五個臺,節目內容遠遠不如廣播,而且也不會輕易讓孩子去觀看。

於是,聽廣播成為每天晚上雷打不動的娛樂節目,每天寫完作業,都要和哥哥坐在桌前,拿出收音機聽上一段單田芳先生的評書,《童林傳》、《白眉大俠》故事裡的俠劍客們,成為了那個年代每一個男孩都追捧的“偶像”。

可以說,單田芳先生陪伴了幾代中國人,在那個物質文明並不發達的時代,為人們帶來了一段段美好的回憶……

這個全中國最會說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龍江有過一段往事

1934年,單田芳出生在一個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最早闖關東的那批民間藝人,母親王香桂是西河大鼓的頂尖高手,父親單永魁是王香桂的弦師,夫妻倆走一路、紅一路。

尤其是“闖關東”以後,東北三省便成了他們的衣食父母,孩提時代,單田芳始終隨著父母往來於瀋陽、長春、哈爾濱之間飄搖沉浮

單田芳5歲隨父母來到齊齊哈爾,那個時候淘氣的單田芳度過了一段還算安穩、快樂的童年生活——

當時,單田芳是由王香桂的兩個學徒月梅、小梅自然充當了免費保姆。單田芳的父母責令“兩枝梅“嚴格看管。一天,單田芳往“兩枝梅”的水裡下了藥,他用紅絨繩把兩個師姐的麻花辮子緊緊綁在一起,隨後反鎖上房門,快活地出去玩。

回來時,兩個師姐還在昏睡,單田芳尖起嗓子大叫:“不好啦!大全子(單田芳小名)掉進水裡了,快救人啊……”,“兩枝梅”霍然驚醒,慌忙朝外狂奔,不料,各自的小辮子已經死死地糾纏在一起。當兩個披頭散髮的人來到池塘卻發現單田芳根本沒掉進水裡。

1953年,單田芳考上了東北工學院,但是沒想到家庭的變故讓他不得不走上說評書的道路——

但是,單田芳的母親改嫁,雖說每月有哈爾濱寄來那六十元的撫養費,但六十元人民幣不是六十兩黃金啊。單田芳左顧右盼,實在是兩難,最後,把心一橫,想:乾脆輟學,掙錢養家吧!

身為長子,不得不扮演“人梯”的角色,家庭危難,長子必須應聲而出。為了全家老少更好地活著,他無可奈何地放棄了上大學的錦繡前程。

單田芳在《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中也講述了自己經受過的幾乎最嚴酷的打擊,那就是“文化大革命”——

因為單田芳因為說錯了話,成為了“現行反革命”被下放到東北農村,為了餬口,家裡所有的東西幾乎都變賣一空,到後來就根本吃不上飯了,單田芳只好跑到哈爾濱、長春、瀋陽漂流了4年多,跟別人學做“水泡花”,拿個罐頭瓶泡幾朵小花,一瓶能掙幾分錢,勉強維持生活。

在單田芳的成長歲月中,不僅目睹了侵略與戰爭,也見識到了生生死死的“人間地獄”。

後來,他的評書裡不是江湖俠客,就是綠林飛賊,無論在什麼名義下,只要涉及到戰爭的話題,單田芳總是念念不忘老百姓,他無限惋惜地慨嘆:“又要打仗了,老百姓算倒了血黴啦——招誰惹誰了!”這種評書藝術中的“民本意識”,完全脫胎於自己的親身經歷。

這個全中國最會說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龍江有過一段往事

除此之外,單田芳還曾經和黑龍江某報業集團打過官司,這也算是一段和黑龍江的“往事”吧。


這個全中國最會說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龍江有過一段往事



這個全中國最會說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龍江有過一段往事


東北這片黑土地是一塊事業的跳板,成全了單田芳擁書入關,走向全國。這裡沉積著他大半生的愛恨情仇、榮辱譭譽,恐怕永遠也割捨不掉;如果論起家世來,單田芳的祖輩、父輩,乃至他的出生地都不在東北,這裡至多算是他的"第二故鄉"


這個全中國最會說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龍江有過一段往事


新中國成立之初,是評書的一個繁榮時期。“等到‘文革’前,一個運動挨著一個運動,文藝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限制非常多。”像單田芳這樣有文化的藝人能夠說新書。

《地道戰》、《地雷戰》、《野火春風斗古城》,當時流行的小說單田芳都跑到書店買來,看完背會就開始說,那段時間他說了33部新書。

這個全中國最會說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龍江有過一段往事


1978年,單田芳錄製了他最為膾炙人口的長篇評書《隋唐演義》。“國家、國家,國在前,家在後,國家的政策直接關係到人的生死存亡,這是一點兒都不假的。”單田芳說。

1993年,單田芳應北京電視臺之邀錄了80回《七傑小五義》,播出以後反響很好。1994年,他又錄了《百年風雲》,此後中央電視臺《曲苑雜壇》欄目請他錄了400集《薛家將》,在全國播出後產生很大影響。

“我是兩條腿走路,電臺、電視一起上,一直就忙到了今天。”退休以後的單田芳比退休前忙多了。“我很喜歡這種生活,很刺激。我有一技之長,很多人喜歡我,這就叫幸福。儘管累一點,但這個累裡是帶著甜的。”


這個全中國最會說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龍江有過一段往事


“單田芳評書”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符號。

從藝半個多世紀以來,單田芳共表演錄製了《隋唐演義》《三俠五義》《亂世梟雄》等100餘部計15000餘集廣播、電視評書作品,整理編著17套28種傳統評書文字書稿,開創了評書走向市場的先河,並將評書藝術與動漫產業相結合,開發動漫評書新領域。

他是將評書從書館引入廣播大市場的第一人;

他是評書藝術開設專門廣播評書頻道的第一人;

他是評書進入電視的第一人;

他是開創紅色評書、弘揚紅色評書文化的第一人;

他是將評書與網絡結合,開創網絡書場的第一人;

他是系統整理傳統評書、著書出版的第一人;

他是以評書形式宣揚企業文化的第一人;

他是將評書藝術推入產業運作的第一人。

半個多世紀以來,他那蒼涼、渾厚、略帶沙啞、舉世罕有的嗓音傳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1995年,單田芳成立了北京單田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2007年1月26日,單田芳宣佈收山,《老店風雲》是他的收山之作;

2009年,單田芳被定為“評書”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

2011年,出版了自傳《言歸正傳:單田芳說單田芳》;

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這個全中國最會說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龍江有過一段往事



這個全中國最會說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龍江有過一段往事


單田芳家裡經常賓客盈門,其中不少是來拜師學藝的。

“既然我是這個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那我就得責無旁貸地把這門藝術傳下去。但光靠我哪行啊,再不收幾個弟子,傳承下去,就沒有時間了。”單田芳說。

說到評書藝術的未來,單田芳認為:“評書市場雖小,關鍵是我們行內人應該不甘落後,讓廣大聽眾瞭解、愛惜評書,這就要靠我們的鑽研,如何跟上時代,挖掘更多老百姓喜歡的東西。我相信評書還會有更繁榮的時候。”

評書講的是倫理道德,是故事也是人生的經驗。幾十年來,單田芳把他的經歷也都融入到每一段書裡去了。“人的一生是非常難的。所以,我就總結了一句話:人生在世難難難,苦辣酸甜麻澀鹹,起早貪黑為張嘴,爭名奪利不停閒。

這個全中國最會說故事的人走了|他曾和黑龍江有過一段往事

單田芳先生說了56年的評書,有錄音記錄的就有100多部,在全國500多家電臺、電視臺播出。從他的經歷來看,單田芳是新中國最早的東北代言人,雖然他的普通話不是最好的,伴隨著口音,但憑藉獨特的嗓音,卻感染著全國人民,據說現在每天還有1億多人在聽他講故事。

說來也巧,昨晚頭條給娃洗澡時,還放了單田芳先生的一段評書。而在閒暇無事或者在堵塞的交通洪流中,頭條哥還是會聽單田芳先生的《童林傳》、《三俠五義》等作品,回憶童年時的美好時光……

如今,再也聽不到先生那句蒼勁有力且熟悉的“要知詳情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願先生一路走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