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收購福克斯,對「漫威宇宙」系列電影意味著什麼?

正文共1646字

預計閱讀時間為5分鐘

迪士尼收購福克斯,對“漫威宇宙”系列電影意味著什麼?

當地時間7月27日上午10點,迪士尼與福克斯召開股東大會,決定以713億美元的價格收購21世紀福克斯旗下資產。99%的迪士尼股東對這項交易投贊成票,而福克斯方面也絕大多數表示支持。

按照計劃,此次收購將在2019年上半年完成。交易完成後,迪士尼將擁有包括:20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20世紀福克斯電視公司、FX有線電視網與國家地理頻道、30%的Hulu股份、39% 的歐洲SkyTV股份、印度Star電視臺、亞洲付費電視網星空傳媒以及福克斯約138億美元的債務。

但對於普通觀眾而言,最值得關注的還是此次收購對“漫威宇宙”電影的影響——交易完成後一度遊離在迪士尼版權外的“X戰警”、“死侍”、“神奇四俠”等高人氣漫畫版權將回歸漫威大家庭。

迪士尼收購福克斯,對“漫威宇宙”系列電影意味著什麼?

2018年正值漫威十年。《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作為漫威宇宙第三階段的收官之作,集結的英雄多達20多位。而這次迪士尼成功收購福克斯,X戰警、神奇四俠、死侍迴歸漫威,漫威宇宙又迎來了一次的轟動。不久以後,我們或許就能看到X戰警與復仇者聯盟對戰,又或是嘴賤的死侍與話嘮小蜘蛛在電影裡插科打諢的場景。

漫威的成立要追溯到1939年,當時通俗雜誌出版商馬汀·古德曼(Martin Goodman)創立了一家名為“時代漫畫”(Timely Comics)的漫畫子公司。1961年,漫威的傳奇人物,斯坦·李(Stan Lee)成為實際創意運營者,將名字確定為“Marvel Comics”,從此以後每本漫畫封面的左上角,都有一個長方框,裡面有當期主角的形象,底下是“Marvel Comics Group”字樣。

隨後漫威迎來了自己的黃金時期。但當時漫威的擁有者羅恩·佩雷曼(Ron Perelman)並不想創建屬於自己的IP帝國,且因為母公司的財務問題,開始大量地拋售漫威的人物版權,到1968年,漫威就不斷被轉賣,旗下的超級英雄版權也變得七零八落。

迪士尼收購福克斯,對“漫威宇宙”系列電影意味著什麼?

最終不堪重負的漫威在1996年宣告破產,兩年後玩具公司ToyBiz宣佈和漫威合併,CEO阿維·阿拉德(Avi Arad)上任後第一件事就是收回了大量之前賣掉的漫畫版權,並將旗下電影部門公司化,更名為漫威影業(Marvel Studios)。

但由於90年代漫威的急功近利,失去了眾多核心漫畫人物的漫威影業並沒有很好的表現。而被索尼和福克斯收購的《蜘蛛俠》和《X戰警》系列卻大獲成功,這終於讓漫威意識到了自籌電影的重要性。

2005年,漫威開始籌備自己的電影。公司以美國隊長等多個角色的電影版權作為抵押,向美林銀行融資5.25億美元,從New Line Cinema拿回了鋼鐵俠的電影版權,並於2008年推出了《鋼鐵俠1》,而《鋼鐵俠1》的火爆,加快了漫威收回旗下超級英雄的進度。

迪士尼收購福克斯,對“漫威宇宙”系列電影意味著什麼?

但漫威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2009年,當年迪士尼以42.4億美元現金加股票的價格完成了對漫威娛樂Marvel Entertainment Inc的收購,漫威5000多個漫畫角色的所有權歸屬迪士尼,財大氣粗的“迪士尼漫威”由此誕生。

在迪士尼的推助下,漫威隨後拿回鋼鐵俠、綠巨人、雷神、黑寡婦、鐵拳、懲罰者、超膽俠、幽靈騎士、刀鋒戰士、納摩等多個超級英雄的拍攝權,並在2015年與索尼談妥蜘蛛俠的版權共享合作。此次收購21世紀福克斯後,X戰警、神奇四俠和死侍這幾位核心人物也最終回到漫威大家庭。

《復仇者聯盟3》之後,漫威宇宙又將進入全新的階段。漫威可以有選擇地將最受歡迎的超級英雄們匯聚在一起,交叉他們的故事線,使得漫威宇宙更加豐富和立體;但另一方面,漫威作為一個成熟的電影製作公司,他們流水線般的電影製作方式雖然在視覺、特效上能夠滿足觀眾的high點,但程式化的漫威英雄電影會不會讓觀眾審美疲勞,也需要思考。

同時,漫威宇宙的規劃已經安排到了2020年以後,迪士尼是否會對收回的超級英雄進行改編或是推出單人電影,一切還未可知。而迪士尼版本的X戰警與死侍的選角能否滿足漫威迷的期待,超越擁有良好口碑的福克斯版本“X戰警”與“死侍”,也是另一大看點。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