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邪不压正》蓝青峰、朱潜龙的身份和历史背景

正文共3239字

预计阅读时间为9分钟

影评|《邪不压正》蓝青峰、朱潜龙的身份和历史背景

蓝青峰是谁?

同盟会会员,孙中山追随者,西北军亲信、旧时代军阀、蓝衣社成员等多重身份的集合体。

影片中关于蓝青峰的身份没有明说,却有多处细节透露。

美国医生亨得乐向李天然介绍蓝青峰,透露他是一个富翁:“像这样的宅子他在北京城有25个。”

蓝青峰和朱潜龙吃饺子时介绍自己,辛亥革命就是他们“老哥儿几个”干起来的,他和西边的“老西儿”阎锡山、南边的“小诸葛”白崇禧称兄道弟,并对蒋介石写日记的举动表示不屑。

亨得乐和蓝青峰对话,说蓝青峰两个亲儿子,一个死在广州,一个和日本人打仗死在上海。

蓝青峰和根本一龙对话,根本一龙要他交出“张将军”(可见蓝青峰是张将军的护卫者)。

影评|《邪不压正》蓝青峰、朱潜龙的身份和历史背景

蓝青峰和“张将军”

蓝青峰和李天然开车接张将军,张将军用山东方言说“我还以为你不来了呢?”。

1937年7月,在北平的山东籍张姓将军,是时任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京市长的张自忠。

张自忠,山东临清人,生于1891年,七七事变时46岁。

张自忠20岁加入同盟会;25岁加入冯玉祥部;39岁参加中原大战,曾打败蒋介石精锐部队(注意这个前提);42岁率29军参加喜峰口战役,与日军激战七昼夜。

1937年46岁的张自忠被29军军长宋哲元委任为北京市长,七七事变后负责同日本人议和,最后贴安民告示放日军进城。8月6日,张自忠偕副官廖保贞、周宝衡躲入东交民巷德国医院(电影中护送时没出现副官);9月逃离北平;1940年5月,49岁的张自忠在襄阳力战日军殉国。

划重点:张自忠是冯玉祥旧部,军阀割据期曾和蒋介石打过仗。中原大战是一场新旧军阀的对战,冯玉祥、阎锡山、白崇禧、李宗仁等意图挑战蒋介石权威,所以又称为“蒋冯阎战争”。

在影片内,蓝青峰的台词也透露了他和张自忠的一致立场——作为中原大战时候的敌人,他看不上蒋介石,说他“下贱”,称闫老西儿和小诸葛都是自己兄弟,能和这两位称兄道弟的也就是冯玉祥或者其西北军旧部了。

影评|《邪不压正》蓝青峰、朱潜龙的身份和历史背景

蓝青峰想要做什么?

蓝青峰开车时和李天然说这个局他设了20来年,并称李天然是“天赐大恨,是个好苗子,正是为我所用的人。”李天然又说自己背负了15年的大仇,证明蓝青峰是在15年前选中他的。

如果以20年计算,则蓝青峰在1917年前后就开始“做局”,那一年国民党还处于孙中山时期,是一个救亡图存、甚至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的政党,顺便说一句,张勋复辟也是在那一年。

而以李天然15年的复仇史计算,蓝青峰是在1923年前后遇到李天然,那一年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发动政变,将溥仪逐出皇宫。

这两个时间点都暗合他“恢复中华、建立民国”的人生追求。

他的两个儿子,一个死在广州,一个和日本人死在上海。

和日本人战死在上海的小儿子比较好推断——应该是因为“一二八事变”而牺牲的中国官兵,这发生在1932年,也就是七七事变前4年,从这点看,日本人对于蓝青峰有杀子之仇。

而死于广州的大儿子则有更多的可能,在上世纪20年代,广州多遭兵戎。

1924年,广州商团事变,陈炯明炮轰总统府出走的孙中山率部夺回广州控制权;

1927年,广州张黄事变,张发奎、黄琪翔反对新桂系军阀;

1927年,中共领导广州起义。

这些战事都有流血冲突、死伤无算,电影中没有详说对阵双方,因此难以判断蓝青峰大儿子的具体身份。

不过,有时候含糊说明其实也是一个答案。

但可以肯定的是,蓝青峰爱国抗日、认同辛亥革命,不屑甚至是反对蒋介石,所以他更可能是孙中山的追随者,甚至本身就是同盟会会员。(保护同盟会会员张自忠,也间接证明他和同盟会的关系)。

蓝青峰在北京有着深厚的背景——可以差事车夫,可以保护张自忠,而他的女管家武艺高强,踢倒朱潜龙还质问“你怎么可以这样对蓝老爷,你知道他是谁吗?”

甚至有人猜测,指蓝青峰本身就是“蓝衣社”成员,蓝衣社全名为中华复兴社,成立于30年代初期,是国民党内的一个具有“法西斯主义风格”的社团,创始人是黄埔系青年,多从事调查情报、暗杀监视等活动。

该组织曾在1932年护送马占山逃出日占区,为东北义勇军保留抗战火种,(因此保护张自忠是轻车熟路)他们还曾组织社员在长城与日军血战。

因此,这样一个具有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的社团并不排斥朱潜龙(虽然蓝青峰也是在利用朱),但他认为朱的“反清复明”企图和自己的“复兴中华”大业有一致性。所以他宁可牺牲李天然也要拉拢朱潜龙来抗日复国,在他看来,即便朱潜龙真的复辟称帝也比日本占领要强。

影评|《邪不压正》蓝青峰、朱潜龙的身份和历史背景

朱潜龙的身份

相比起蓝青峰,朱潜龙的身份比较好辨认。

电影开篇,朱潜龙就宣称改姓朱,随后在蓝青峰家里拜画时又称朱元璋为太爷,喊反清复明口号;在六国饭店冲突时,他先是对亨得乐说“你以后可以当我的太医。”后来又对着服务生大呼“这TM是清朝人定的租界,我不认!”

他老婆唐凤仪在见李天然的时候说:“我男人家里有特殊的规矩,他死之后所有女人都要陪葬,只有大房不陪葬。”

这确实是明朝皇室的规矩,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崩,葬入孝陵。《明史·后妃传》挤在:“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明朝小史》卷三亦载,朱元璋死后,“伺寝宫人尽数殉葬”。46名妃嫔、宫女随朱元璋一同葬入孝陵,其中38人皆为治丧期间勒令从死。在以后的70年中,这种野蛮的制度又为朱元璋的后代子孙所效仿,重新成为一种制度,制造了大量人间悲剧。

这些细节都透露出朱潜龙的野心——他想复辟,但不是20年前张勋的辫子军复辟,是恢复明朝的江山,自己当汉家的皇上。

影评|《邪不压正》蓝青峰、朱潜龙的身份和历史背景

张将军的番外篇

影片中故事发生的时期正是张自忠被宋哲元任命为北京市长的时候,这是张自忠最“憋屈”的人生时刻。在此之前他的身份是29军38师师长,后来大家吟唱的《大刀进行曲》最初就是用来讴歌这支军队,4年前(1933年)参加喜烽口战役时,他率部同日军鏖战七昼夜,坚守阵地,杀敌无数,创下大刀队的赫赫威名,但这些名望都在“北京市长”的任期内被消磨殆尽。

七七事变后,为保存实力,宋哲元带领29军撤离北京(影片中蓝青峰开车带李天然赴会时说,29军已经离开),任命张自忠为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北京市长,并将最棘手的谈判事宜丢给他。据说听闻宋哲元要走的时候,张自忠叹一句:“我怕要成汉奸了。”

最终,张自忠尽力斡旋,但实力全无,没有底牌的他难逃让日军进城的厄运,百姓发现一夜之内日军进入北京城,于是痛骂张自忠是“卖国汉奸”。

这个骂名传遍全国,甚至说他“附日逼宫”——依附日本人逼宫宋哲元。甚至有媒体评价他“自以为忠”其实是北宋汉奸宰相“张邦昌之后”。

张自忠百口莫辩,后来返回国军,虽在对日作战中数次立功,但依旧无法消除“汉奸骂名”。为了堵住悠悠之口,他在3年后,也就是1940年的枣宜会战中,以33集团军总司令的身份率领孤军东渡襄河迎战日军,最终被日军包围,全军覆没,战死在襄阳城外。

他死之后,人们才意识到冤枉了他,重庆十万人冒着大轰炸的危险为其送葬,蒋介石追授他为陆军上将,使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盟军阵营战死的最高将领。

不明白的是,不知道姜文为什么要让张自忠一直用舌头舔嘴唇,这个表情看起来有些玩世不恭。

影评|《邪不压正》蓝青峰、朱潜龙的身份和历史背景

当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不止这一处,在《邪不压正》整部电影中,带有隐喻的细节比比皆是,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台词,也有很多离奇古怪的情节。

姜文炫技一般在电影中加入了各种元素和隐喻,很多角色不知道为什么而来,也不知道为什么而去。

如果用解密的眼光去看,你会发现这部电影中到处都是看不懂的情节。

不知道李天然为什么去见巧红,不知道潘公公为何爱穿苏格兰裙,不知道给巧红茶钱的朋友是什么人,不知道蓝青峰为什么让李天然躲在钟楼,不知道那瓶传了四代人的酒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李天然为什么要偷刀偷印,不知道朱潜龙为什么要用砌墙的方式来囚禁蓝青峰,不知道蓝青峰为什么强调蓝兰在辅仁大学读书。

所以很多人看完之后对电影的疑问多余答案。

如果非要给这么多疑问找一个回答,我觉得冯小刚评价姜文的一句话最合适,“他(姜文)的问题是如何能够节制他的才华,他最大的敌人就是淤出来的聪明。”

如果以前看这句话是一句赞扬的话,现在看这句话是一句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