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浪之人,坐輪椅上戰場,霍金輪椅都沒你的貴!

說到戰場上主將被突襲的例子,三國時代就有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那就是關羽萬馬叢中取顏良首級的事。這段戰例確實太膾炙人口,不論是正史《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都有記載。史書上是這麼記載的,“羽望見良麾蓋(大將所乘戎車,設幢麾、張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

三國最浪之人,坐輪椅上戰場,霍金輪椅都沒你的貴!

當然要說明的是,此車非彼車。因為車在先秦以前多指戰車,曾一度是戰場主力。春秋戰國時,衡量一國軍隊的強弱,往往以該國有多少乘戰車為標準。蘇秦推銷合縱之策時,所到之處評價該國軍力言必談士、車、騎的數量,從戰車數量可一窺軍力之強弱。例如幾大強國如秦國、趙國、楚國戰車數量都達到千乘,而弱國如韓國、燕國都只有六百乘。這種駟馬衝擊馬車不僅速度快、衝擊力猛,而且車上配備有矛、弓等武器,綜合殺傷力極強。在以步兵為主要作戰力量的時代,戰車是制勝的重要力量。

三國最浪之人,坐輪椅上戰場,霍金輪椅都沒你的貴!

至於那種運輸工具的車輛,機動速度慢、適應性差,坐這個上戰場,在一般人看來確實太浪了。對此,顏良肯定表示有話要說。但在五胡十六國時代,前涼張氏王國就出了一個坐著軺車(帶傘蓋的輕便馬車),一邊指揮戰鬥,一邊浪的名人——謝艾。

三國最浪之人,坐輪椅上戰場,霍金輪椅都沒你的貴!

後趙羯人軍隊是以騎兵見長的,他們不管謝艾弄什麼玄虛,以三千黑槊龍驤軍(精銳具裝甲騎)進行突襲,目標就是活捉那位主將。謝艾的部隊陣腳被衝亂,部將勸他趕緊下車上馬。不料謝艾毫不在意,乾脆下了軺車,坐在一把胡床(古代的木凳)上指揮部隊。前涼軍隊見主將如此鎮定,士氣不由得大振,後趙軍弄不清虛實,居然以為對方有伏兵。如此一消一長,謝艾居然逆轉了形勢,斬殺敵軍一萬三千餘人,取得了一場空前的大勝。從謝艾的種種表現來看,《三國演義》諸葛亮的形象極有可能有所借鑑。這也從一定程度說明,坐車而不騎馬,確實有故意而為之的意思。

三國最浪之人,坐輪椅上戰場,霍金輪椅都沒你的貴!

▲韋睿

韋睿雖然體弱,打仗卻一點也不含糊。他主持的合肥之戰(公元504年)和鍾離之戰(公元506年),對北魏都取得了輝煌的勝利。特別是合肥之戰時,面對北魏軍的瘋狂反撲,部將勸韋睿趕緊退軍。韋睿不僅不同意,還命人把象徵主將威儀的傘蓋、節仗和旌旗張設起來,以示必死之志,最終頂住魏軍進攻,取得了大勝。幾次大戰下來,領教了韋睿厲害的北魏人對其畏之如虎,因而給他起了個綽號“韋虎”。

梁朝末年,王僧辯也是一位在戰場上玩浪的人物。侯景之亂時,叛軍進攻王僧辯鎮守的巴陵城,雙方相持不下。為了鼓舞軍心,他於兩軍激戰時,穿戴大將禮服,坐著乘輿(有座椅的人抬小車),在城上巡行,既表示出對叛軍充分的蔑視,又極大鼓舞了本軍的士氣。最終巴陵一戰,梁軍在王僧辯的指揮下大破叛軍主力。

三國最浪之人,坐輪椅上戰場,霍金輪椅都沒你的貴!

總之,只要對戰場有充足的把控能力,自己乘具的機動力根本不是問題。但如果沒那個能力,騎千里馬也沒啥大用,最多像清末的葉志超那樣創造一個“狂奔五百里”的逃跑世界記錄。反正一句話,浪是建立在能力的基礎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