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仿古、可創新、錦灰堆的藝術

錦灰堆又名八破圖,是中國傳統藝術珍品之一,以畫殘破的文物片段堆棧構成畫面,包括集破、集珍、打翻字紙簍等方式。起於元,盛於清末。

可仿古、可創新、錦灰堆的藝術

繪製圖中所描繪的雜物必須是破、舊、汙、蟲蛀、火燒、撕裂狀方能顯出古樸典雅,古色古香、雅趣橫生之趣。描繪書房中可見的雜物,如:古舊書畫、破舊摺扇執扇、青銅器拓片、碑拓、蟲蛀的古書、信札、冊頁等都可入畫。

可仿古、可創新、錦灰堆的藝術

相傳,錦灰堆一詞始於元初的繪畫大家錢選。一次醉酒興起,錢選將當天散落在飯桌上的下酒菜吃剩殘物,如蟹腳、蚌殼、蓮房、雞翎、魚刺等,信手繪成一幅橫卷。旁人見了個個稱奇,隨即揮筆題款“錦灰堆”。

可仿古、可創新、錦灰堆的藝術

到後來,人們把廢舊的畫稿、火燒後的殘存紙片、蟲蛀的古書、參差的禿筆等,雜亂無章的層層疊疊的擠入畫紙中,畫中物品錯綜組織,有正有反、有半截、有折角。或似燼餘、或如揉皺,明顯區別於當時工整、秀美的畫風,具有鮮明特色的錦灰堆便由此在社會上流行開來。

可仿古、可創新、錦灰堆的藝術

這種畫法也被融入了玉雕中,所刻雜物也不侷限於書房之物,可以是殘垣斷壁,也可以是書法篆刻,主要是將書、畫、雕三者結合起來,這樣一來,就會有很大的難度,雕刻師傅要能工能寫能雕,才能雕出好的錦灰堆玉雕作品。

可仿古、可創新、錦灰堆的藝術

“錦灰堆”玉雕,將穿越時空的文化元素有機混搭,融為一體,以古老的傳統圖案,懷舊的經典形象,承載起多層次的文化疊加,佐以精到細緻的工藝表現手法,給人們以閱讀歷史和回味時光的無窮遐想。

可仿古、可創新、錦灰堆的藝術

錦灰堆在玉雕上具有極強的兼容性,因為本身就是混搭,所以幾乎百搭,與任何題材放一起都毫無違和感。

可仿古、可創新、錦灰堆的藝術

錦灰堆在繪畫中便是雜亂為特徵,玉雕創作過程中更是以此為要。其實,雜亂只是視覺上的首要感觀,雜亂之中井然有序才是玉雕創作過程中的佈局要領。在玉雕創作過程中,錦灰堆題材應當豐富雕琢元素的前後關係、左右排列,爭取有多個層次呈現在同一件作品中。所以啦,沒點功底還是不要這麼玩了,不然亂七八糟的反落了下乘。

可仿古、可創新、錦灰堆的藝術

錦,是指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灰,就是如同灰塵,被人遺棄;堆,就是堆集在一起的狀態。嚴格意義上講,錦灰堆就是以殘破的文物片段構成畫面,因此,錦灰堆又被人們形象的稱為“文人的垃圾桶”。

可仿古、可創新、錦灰堆的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