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傳統的吉祥裝飾藝術,是中華民族民俗文化——人類長期以來面對險惡而又奇異的自然環境、複雜而又多變的社會生活產生的一種集體意識和心理期盼——重要組成部分。

中華民族用特有的文化藝術以及獨特的視覺語言將自然事物或者社會現象中的吉祥信念轉化為可視化的圖案、圖樣,希望把這種信念傳給親朋好友、傳給天、傳給地。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馬上封侯

【何謂吉祥】

《易·繫辭下》曰“吉事有群”,“吉”意為善、利;“祥”本指吉凶的徵兆。《左傳》雲:“是何群也?吉祥焉在?”後來專指吉兆。

唐成玄英在《註疏》中曰:“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慶之徵”由此有了“吉祥”之稱。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吉祥圖案中的那些特殊紋樣——漢字

中國古代先民們智慧地運用了“圖案”——或者更準確地描述為“圖符”造型(包括紋樣、人物動物、字符)——這種獨特的視覺語言,選用了特定的形象作為某種抽象思想的圖形標誌,約定俗稱,將無形的思想轉化為簡潔明瞭的圖形圖像,有字或無字(讓不識字的老百姓也一目瞭然)。

而其中人們對於現實生活的美好期盼和希冀則集中體現在“傳統吉祥圖案中”,無疑,漢字本身就是抒發大願和祝福的最直接最集中的方式。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和田玉福字掛件(與下文的《五福》掛件對比,同樣象徵五福,祈求美好祝願之心卻比圖案來得更直接)

漢字作為象形文字,本身就很容易被還原為圖畫或者直接就作為構圖元素而被採用,這也是傳統玉雕圖案中往往有較多的文字或其變形作為裝飾或意義表現手法的主要原因。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漢字的“義”、“形”、“音”彼此間的關係和邏輯,均被應用到了玉雕圖案的創作之中。正因為如此,傳統的玉雕吉祥圖案也就具備了類似漢語文的語法那樣的結構。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和田白玉五福掛件(賞析:作品也叫五福朝陽,玉潤皮紅,質地細膩。作者充分利用皮色,雕琢了五隻蝙蝠,中間是太陽。蝙蝠線條飄逸,充滿張力。)

中國漢字基本上有兩條彼此互相影響互動的藝術化路徑,一條是文人雅士的書法化路徑,一條是便是民間的圖案化路徑,它成為構成吉祥圖案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時也是我們解讀吉祥意義時的最直接路徑。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花紋+文字 富麗典雅的造型藝術.

由文字和各種花紋圖案交織在一起的圖案裝飾,尤其顯得富麗、堂皇和文雅,這在中國曆代的吉祥圖案和裝飾紋樣的發展中,可以說早就形成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至今依然是盛行不衰。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上佳冰種翡翠與K金碎鑽裝飾鑲嵌的龍鳳圖案與漢字雙喜,富麗堂皇,整體大氣秀麗、文雅端莊相得益彰。

企盼吉祥的那些文字

傳統玉雕吉祥圖案中漢字化的例子,典型如雙“喜”、萬“壽”、百“福”。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與“雙喜”相配的還有“喜鵲”、“喜蛛”、“鸛”等源自動物的吉祥圖案,它們一起組合或直接由文字變形而成的玉雕吉祥圖案有“雙喜臨門”、“歡天喜地”、“喜從天降”、“喜上眉梢”、“龍鳳雙喜”、“雙鳳雙喜”等。

玉雕題材之中華吉祥圖案始終圍繞著“福祿壽喜財”這五大題材。

所謂“人臻於五福,事求吉祥”。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吉祥寄託了老百姓全部善良的願望和對現世幸福生活的憧憬,是中國民俗文化的基礎。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人們希望長壽,因此,“壽”字就被歷代人經過美化、加工創造出了無數圖案化篆書的變體壽字入畫,據說有三百多種變體的寫法。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其中字形長的叫“長壽”,字形圓的叫“圓壽”(漢人把無疾而終稱為圓壽)或“團壽”,組成一個大的壽字稱“壽上添壽”。這不但是藝術品,而且是給長者最好的祝壽禮品。由於人們對長壽觀念的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壽”字遠遠超出了一般漢字的使用範疇,成為人們用在傳統玉雕吉祥圖案中表達精神寄託的重要素材。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此外還有“五福捧壽”、“多福多壽”、“福壽雙全”“百壽”、“萬壽”等。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以漢字為構圖或者作為其要素之一的玉雕吉祥圖案(又稱“裝飾文字”),較具代表的還有“十全圖”、“百福圖”、“富貴有餘(魚)”、“滿堂富貴”、“萬壽無疆”等。其中漢字或以近體楷書,或以古體篆隸;或倒置於花朵之上,為團花字,或變形為花體字裝飾。此外,把“福”倒掛,把“招財進寶”、“黃金萬兩”四字組合成一個圖案等,也是眾所周知的典型例證。

漢字的溫度——玉雕中的特殊題材

乾隆和田玉雕八仙託福捧壽(獸)玉佩(玉品一面浮雕八仙法器,一面雕桃枝福紋祥鹿,中間託“福”捧“壽(獸)”活靈活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