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技術體系、網絡架構和產業鏈條,入門知識大全,值得典藏

​最初的物聯網概念,國內普遍認為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時最早提出來的,當時還被稱之為傳感網,其定義是:通過射頻識別(RFID)、紅外線感應、全球定位系統、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照約定的協議,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概念。

在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發佈的同名報告中,物聯網的定義發生了變化,覆蓋範圍有了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於RFID技術的物聯網,提出任何時刻、任何地點、任何物體之間的互聯,無所不在的網絡和無所不在計算的發展願景,初RFID技術外、傳感器技術、納米技術、智能終端等技術到今天也得到了更加廣泛的應用。

在我國,物聯網的概念經過政府與企業的大力扶持已經深入人心。現在的物聯網已經被貼上了“中國式”的標籤,其含義為:物聯網是將無處不在的末端設備和設施,包括具備“內在智能”的傳感器、移動終端、工業系統、樓控系統、家庭智能設施、視頻監控系統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貼上RFID的各種資產、攜帶無線終端的個人與車輛的等等的“智能化物件或動物”或“智能塵埃”,通過各種無線和有限的長距離和短距離通訊網絡實現互聯互通(M2M)、應用大集成、以及基於計算機的SaaS營運等模式,在內網、專網、互聯網的環境下, 採用時適當的信息安全保障機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個性化的實時在線監測、定位追溯、報警聯動、調度指揮、預案管理、遠程控制、安全防範、遠程維保、在線升級、統計報表、決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務功能,實現對“萬物”的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的“管、控、營”一體化。

一、物聯網體系


物聯網技術體系、網絡架構和產業鏈條,入門知識大全,值得典藏


物聯網基本要素

物聯網發展的關鍵要素包括由感知、網絡和應用層組成的網絡架構,物聯網技術和標準,包括服務業和製造業在內的物聯網相關產業,資源體系,隱私和安全以及促進和規範物聯網發展的法律、政策和國際治理體系。

二、物聯網網絡架構


物聯網技術體系、網絡架構和產業鏈條,入門知識大全,值得典藏


物聯網網絡架構由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組成。

感知層實現對物理世界的智能感知識別、信息採集處理和自動控制,並通過通信模塊將物理實體連接到網絡層和應用層。

網絡層主要實現信息的傳遞、路由器和控制,包括延伸網、接入網和核心網,網絡層可依託公眾電信網和互聯網,也可以實現依託行業專用通信資源。

應用層包括應用基礎設施/中間件和各種物聯網應用。應用基礎設施/中間件為物聯網應用提供信息處理、計算等通用基礎服務設施、能力及資源調用接口,以此為基礎實現物聯網在眾多領域的各種應用。

三、物聯網技術體系

物聯網涉及感知、控制、網絡通信、微電子、軟件、嵌入式系統、微機電等技術領域,因此物聯網涵蓋的關鍵技術也非常多,為了系統分析物聯網技術體系,將物聯網技術體系劃分為感知關鍵技術、網絡通信關鍵技術、應用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支撐技術。


物聯網技術體系、網絡架構和產業鏈條,入門知識大全,值得典藏


1. 感知、網絡通信和應用關鍵技術

傳感和識別技術是物聯網感知物理世界獲取信息和實現物體控制的首要環節,傳感器將物理世界中的物理量、化學量、生物量轉化為可供處理的數字信號,識別技術實現對物聯網中物體標識和位置信息的獲取。

2. 網絡通信關鍵技術

網絡通信技術主要實現物聯網信息和控制信息的雙向傳遞、路由和控制,重點包括低速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低功耗路由、自組織通信、無線接入M2M通信增強、IP承載技術、網絡傳送技術、異構網絡融合技術以及認知無線電技術。

3. 應用關鍵技術

海量信息智能處理綜合運用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數據庫和模糊計算等技術,對收集的感知數據進行通用處理,重點涉及數據存儲、並行計算、數據挖掘、平臺服務、信息呈現等,面向服務的體系架構(SOA)是一種松耦合的軟件組件技術,它將應用程序的不同功能模塊化,並通過標準化的接口和調用方式聯繫起來,實現快速可重用的系統開發和部署。

4. 支撐技術

物聯網支撐技術包括嵌入式系統、微機電系統、軟件和算法、電源和儲能、新材料技術等。

5. 共性技術

物聯網共性技術設計網絡的不同層面,主要包括架構技術、標識和解析、安全和隱私、網絡管理技術等。

四、物聯網標準化體系

物聯網標準是國際物聯網技術競爭的制高點,由於物聯網涉及不同專業技術領域、不同行業應用部門,物聯網的標準既要涵蓋面向不同應用的基礎公共技術,也要涵蓋滿足行業特定需求的技術標準:即包括國家標準,也包括行業標準。

物聯網標準體系相對繁雜,若從物聯網總體、感知層、網絡層、應用層、共性關鍵技術標準體系等五個層次可初步構建標準體系。

1. 物聯網總體性標準

包括物聯網導則、物聯網總體架構、物聯網業務需求等。

2. 感知層標準體系

主要涉及傳感器等各類信息獲取設備的電氣和數據接口、感知數據模型、描述語言和數據結構的通用技術標準、RFID標籤和讀寫器接口和協議標準、特定行業和應用相關的感知層技術標準等。

3. 網絡層標準體系

主要涉及物聯網網關、短距離無線通信、自組織網絡、簡化IPv6協議、低功耗路由、增強的機器對機器無線接入和核心網標準、M2M模組與平臺、網絡資源虛擬化標準、異構融合的網絡標準等。

4. 應用層標準體系

包括應用層架構、信息智能處理技術、以及行業、公眾應用類標準。應用層架構重點是面向對象的服務架構,包括SOA體系架構、面向上層應用業務的流程管理、業務流程之間的通信協議、元數據標準以及SOA安全架構標準。信息智能處理類技術標準包括雲計算、數據存儲、數據挖掘、海量智能信息處理和呈現等。雲計算技術標準重點包括開放雲計算接口、雲計算開放式虛擬化架構(資源管理與控制)、雲計算互操作、雲計算安全架構等。

5. 共性關鍵技術標準體系

包括標識和解析、服務質量、安全、網絡管理技術標準。

標識和解析標準包括編碼、解析、認證、加密、隱私保護、管理、以及多標識互通標準。

安全標準重點包括安全體系架構、安全協議、支持多種網路融合的認證和加密技術、用戶和應用隱私保護、虛擬化和匿名化、面向服務的自適應安全技術標準等。

五、物聯網產業


物聯網技術體系、網絡架構和產業鏈條,入門知識大全,值得典藏


產業體系

物聯網相關產業是指實現物聯網功能所必須的相關產業集合,從產業結構上主要包括服務業和製造業兩大範疇。

物聯網啊製造業以感知端設備製造業為主,感知端設備的高智能化與嵌入式系統息息相關,設備的高精密化離不開集成電路、嵌入式系統、微納器件、新材料、微能源等基礎產業支撐。部分計算機設備、網絡通信設備也是物聯網啊製造業的組成部分。

物聯網服務業主要包括物聯網啊網絡服務業、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服務業、物聯網軟件開發與應用集成服務業以及物聯網應用服務業四大類,物聯網應用基礎設施服務業主要包括雲計算服務、存儲服務等,物聯網軟件開發與集成服務業又可細分為基礎軟件服務、中間件服務、應用軟件服務、智能信息處理服務以及系統集成服務,物聯網應用服務又可分成行業服務、公共服務和支撐性服務。

物聯網產業絕大部分屬於信息產業, 但也涉及其他產業,如智能電錶等,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不是對已有信息產業的重新統計劃分,而是通過應用帶動形成新市場、新形態,整體上可分為三種情形:

因物聯網應用對已有產業的提升,主要體現在產品的升級換代,如傳感器、RFID、儀器儀表發展已數十年,由於物聯網應用使用向智能化網絡升級,從而實現產品功能、應用範圍和市場規模的巨大擴展,傳感器產業與RFID產業成為物聯網感知終端製造業的核心。

因物聯網應用對已有產業的橫向市場拓展,主要體現在領域延伸和量的擴展。如服務器、軟件、嵌入式系統、雲計算等由於物聯網應用擴展了新的市場需求,形成新的增長點。

由於物聯網應用創造和衍生出的獨特市場和服務,如傳感器網絡設備、M2M通信設備以及服務、物聯網應用服務等均是物聯網發展後才形成的新型業態,為物聯網所獨有。


物聯網技術體系、網絡架構和產業鏈條,入門知識大全,值得典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