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企業大多都在上雲,卻往往忽視了雲管理平台這關鍵一環

國內企業大多都在上雲,卻往往忽視了雲管理平臺這關鍵一環

作者 | 博雲

雲管理平臺(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s,CMP)近兩年來被業界廣泛提及,但因為其市場較新,加之不少企業對 CMP 平臺建設存在較多認知誤區,此次 InfoQ 記者採訪了 BoCloud 博雲,帶大家詳細瞭解雲管理平臺。

雲管理平臺發展的背景

隨著雲計算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上雲。但是公有云、私有云、雲原生及底層基礎架構日趨複雜,企業級應用流程管理和雲管理平臺的誕生和發展顯得迫在眉睫。

根據博雲多年的企業服務經驗來看,企業上雲的步驟一般可分為嘗試階段和全面上雲階段兩個部分。在嘗試階段,企業初始做雲化,一般會從開發測試環境開始,嘗試和對比不同雲服務以及基礎設施架構;在全面上雲階段,對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搭建雲平臺業務上雲。

經過嘗試階段進入全面上雲階段的時候,企業會面臨一些典型的問題,這些問題你可能也經歷過或正在經歷:

  • 在實施雲戰略的整個 IT 建設過程中,企業往往會面對不同的雲平臺甚至容器平臺,不同的網絡 SDN,分佈式存儲和傳統存儲等多種異構環境。這些異構資源應該如何處理?
  • 在雲服務場景下,不同部門或子公司在申請 IT 資源的時候,如何能夠面向業務提供服務,通過資源統一配置,並在統一界面上提交申請最後獲取資源?
  • 既使用私有云又使用公有云時,如何能對公有云和私有云進行統一管理和統一調度,來達到既使用公有云的彈性資源擴充,保證數據在本地?
  • 雲平臺搭建好業務上雲以後,如何進行整體的運維管理?
  • ……

針對企業上雲過程中主要面臨的問題和場景,雲管理平臺應運而生。雲管理平臺(Cloud Management Platform,CMP)是由 Gartner 最先提出的企業雲戰略中一種產品形態,提供的核心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整合和管理多種異構基礎設施和資源;
  • 跨平臺調度編排,讓用戶高效、靈活地在不同雲平臺使用雲資源;
  • 通過自助服務界面,統一管理資源訪問和流程配置。

雲管理平臺在國外已經發展多年並且已經相對成熟。一開始是一些雲廠商提供自帶雲管理平臺,也就是隻管理自有云平臺的原廠雲管;後來出現了所謂的管異構雲的雲管平臺;然後是針對異構資源的管理平臺,不僅對異構雲,對物理機、、數據庫、傳統存儲等資源都要做統一管理,可以稱為“大雲管”。

如何建設雲管理平臺

雲管理平臺能夠幫助企業管理好雲資源,用好雲服務,在企業雲化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或缺的。從整個行業的發展來看,最近這兩年企業大規模上雲之後,對雲管理平臺的需求非常明確,也很迫切。那麼企業應該如何建設雲管理平臺呢?

Forrester 曾在雲管理平臺技術報告中提供了一個參考架構,整個雲管理平臺主要的架構模塊可以分為“Application Service Delivery(應用服務交付)”、“Infrastructure Service Delivery(基礎設施服務交付)”、“Hybrid Cloud Operations(混合雲運維)”和“Hybrid Cloud Goverance (混合雲治理)”,並且需要對下提供多雲接入 API,對上提供自服務 portal 和管理 portal。


國內企業大多都在上雲,卻往往忽視了雲管理平臺這關鍵一環


在博雲看來,整個 IT 架構底層是各種資源,資源之上為管理平臺,在資源層和管理平臺之間還應該有一個重點的調度層。

舉例來說,每種公有云都有很多不同的資源,包括虛擬機,網絡,存儲以及安全設備。這些資源的操作大同小異,但是不同公有云的 API 不一樣,應該有一層用來對公有云進行統一調度,對上提供統一的 API。

此外,雲管理平臺的目的是統一納管,統一運維管理,統一服務,它是由很多服務組成的,而在真正落地的時候,用戶的需求又千差萬別,並不是雲管理平臺中所有的服務都會用到。所以雲管理平臺的建設非常適合使用微服務架構。

以上就是博雲 BeyondCMP 多雲管理平臺的設計思路。博雲首先在雲管理平臺中增加了調度層,對存儲、計算、網絡等異構資源做統一模型,這裡面的技術難度很大,也是博雲 BeyondCMP 多雲管理平臺的突出功能。此外,從管理角度來說,因為 CMP 面向的對象很多,博雲會把各種業務拆成微服務。


國內企業大多都在上雲,卻往往忽視了雲管理平臺這關鍵一環


具體而言,博雲 BeyondCMP 多雲管理平臺的 CMDB 資產管理可以通過可視化進行流程的定製和編排,同時具有自動化和應用級別的自動部署能力。在技術上,博雲 BeyondCMP 多雲管理平臺主要以自研為主,在公有云業務的納管上,博雲採用 libcloud 的多雲納管的開源技術,自動化上則採用了 Ansible,監控上使用了 Zabbix。

博雲的雲管理平臺對公有云廠商開放,這是業務的需求。公有云廠商都有自己的雲管理平臺,但是彼此之間並不互管,一方不願管,一方不願被競爭對手管,自然需要有中間廠商來做跨雲管理。

雲管理平臺的定位

我們都知道雲計算一般分為三層:IaaS, PaaS 和 SaaS,通常大家對於雲管理平臺的定位是在 PaaS 層之上。

在博雲看來,在整個雲計算技術棧中,雲管理平臺應該位於 IaaS、PaaS 和 SaaS 層的側面,因為它不是提供資源的平臺,而是管理資源和應用的平臺。


國內企業大多都在上雲,卻往往忽視了雲管理平臺這關鍵一環


很多企業都會有自己的運維管理系統,比如流程平臺,監控平臺等,雲管理平臺可以跟用戶的流程平臺和監控平臺對接,把資源申請過程和雲資源的監控都能接到用戶方面。而云管理平臺跟底層資源之間就是對異構資源的納管關係。


國內企業大多都在上雲,卻往往忽視了雲管理平臺這關鍵一環


博雲的雲管理平臺自己也有 CMDB,可以通過 CMDB 準確地配置資源。如果客戶有自己的 CMDB,只需要跟博雲的 CMDB 做同步就可以了。

弄清楚了雲管理平臺跟周邊系統的關係,很多人還是會疑惑雲管理平臺跟 PaaS 和容器雲的區別。一般來說,如果 IaaS 層掛了,整個數據中心的計算存儲都沒有了,如果容器層掛了,就沒有來運營的運行基礎,應用會出問題。但如果雲管理平臺出了問題,應用和業務還能正常運行,只是沒法做管理了,所以雲管理平臺更多是做管理,它的能力是獲取基礎資源,而容器雲,或者 PaaS 的能力是擴充資源。

博雲也有 BeyondContainer 容器雲平臺,容器雲跟雲管理平臺兩者的區別簡單來說,容器雲平臺管應用,利用微服務思想和 DevOps 理念,實現應用和服務的管理運維;雲管理平臺管資源,通過雲管理平臺管理數據中心等基礎資源,給客戶提供一個虛擬的可視化資源視圖,客戶可以在此基礎上做資源編排,資源管理自動化的操作。


國內企業大多都在上雲,卻往往忽視了雲管理平臺這關鍵一環


雲管理平臺的發展趨勢

目前全雲化的世界已然形成,為了更好地幫助企業上雲,雲管理平臺自身也需要不斷髮展演進。博雲認為雲管理平臺在以下三個方面有長期演進的趨勢:

  • 統一運維管理上:現在很多平臺已經具備了運維自動化的基礎,能增強自動化部署減少手工操作。在運維自動化的基礎上下一步就是運維智能化,如故障自愈,智能遷移,流量管理等方面還需要不斷髮展;
  • 統一納管上:雲的統一相對簡單,是 PR 操作,但是異構存儲和分佈式存儲的納管就比較難,整個網絡的 SDN 的聯動,就更是行業難點了,這也是雲管理平臺需要發展的方向;
  • 運營服務上:目前博雲提供了租戶隔離、服務目錄、計量計費統計報表等運營能力,這是一個基礎。運營服務上的其他很多細節,包括 SLA,計費模型,甚至多雲之間的智能選擇,都是要在運營分析方面長期去發展的。

總而言之,雲管理平臺是雲時代充分發揮雲計算特性優勢大幅提升生產力、應對新增混合雲多雲資源管理問題的平臺工具,而在國內企業的雲戰略建設過程中,普遍缺少雲管理平臺這一環。如今,雲計算已經變成像水和電一樣基礎。企業如果不能及時轉型,研發效率就得不到提升,導致跟不上業務,最終就會被時代拋下。使用雲服務,用戶無需花大精力在底層基礎設施上,能將更大的精力投入到業務研發。而一旦開始上雲,就需要雲管理平臺來幫助管理雲資源用好雲服務。企業上雲的過程是需要規劃的,那麼雲戰略的建設規劃過程中,千萬不要遺漏雲管理平臺這一重要環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