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最早表達懷才不遇的唐詩,全文僅22字卻深刻影響了李白杜甫

唐詩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實際上其興盛經歷了漫長的積累。李白杜甫出現在唐朝絕非偶然,但是卻也是多少代詩人們的積澱後的結果。我們今日談論唐詩,談論李杜,只不過是摘取了文學史上最燦爛的花朵。而它的蛻變過程,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新生一樣,經歷多少坎坷,多少波折。

這是最早表達懷才不遇的唐詩,全文僅22字卻深刻影響了李白杜甫


在唐詩發展之前,齊梁詩風在當時蔚然成風。那種類似宮體詩的創作方式雖然在格律上有所突破,但是其內容之單薄、詩風之萎靡、格調之纖弱限制了其自身的發展。隋唐開啟了古代歷史上最出色的王朝,而詩詞風格也由此發生了很大變化。

而這個起到重要作用的詩人,就是陳子昂。而這首具有典型意義的唐詩,就是他的《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是最早表達懷才不遇的唐詩,全文僅22字卻深刻影響了李白杜甫


這首唐詩很短,而且字數並不標準。前兩句每句5個字,後兩句每句6個字,全文只有22個字。從格式上來說,這不像是一首詩歌,畢竟連字數都不統一;但是從內容上來說,這首詩卻是最經典的唐詩之一,哪怕是格式上存在瑕疵。

這是唐詩中最早表現懷才不遇情感的唐詩。詩人登高望遠,萬千景色收入眼底,化為內心的波濤洶湧。如此秀麗江山,卻無自己施展才華之所,如何不讓人感慨!登高望遠,萬千景色在詩中無一字提及,只是抒發感慨,卻開拓了雄渾的意境。唐詩之言之有物,自這首詩開始。

這是最早表達懷才不遇的唐詩,全文僅22字卻深刻影響了李白杜甫


前兩句“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極言詩人登高,極言詩人的孤單,也極言詩人對這個世界的失望,對自己命運的惋惜。少有才華,卻無用武之地,只能在最好的時光裡獨自感慨,如何不讓人遺憾!

詩人看到的是天地之遠,是歷史之久。眼前這深闊的一切賦予了詩人無盡的思索和感慨:“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只看到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想到自己在這天地間的渺小,止不住的淚流滿面。

這是最早表達懷才不遇的唐詩,全文僅22字卻深刻影響了李白杜甫


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就是在於懷才不遇。其中真情實感,都融入在字裡行間當中,情真意切,讀來令人動容。這種充實、真誠的情感影響了後來者的詩歌創作,尤其是李白杜甫,詩詞創作中多有抒發不平之作,其實都出自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的主題這一脈。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圖片原作者對本文的貢獻。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