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出聲音通過空氣傳播,著作卻不被當時的國人認可

在我國明代,有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叫宋應星,他的著作《天工開物》是一部綜合講述工農業生產技術的科技鉅著,書中收錄了農業、手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多項生產技術,是中國科技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

他提出聲音通過空氣傳播,著作卻不被當時的國人認可

宋應星雕像

宋應星從小就聰明異常,博聞強記,幾歲大就能作詩。他小的時候跟兄長宋應升一起讀書,先生要求學生每天背誦七篇文章,結果有一天應星瞌睡起晚了,而這個時候兄長的文章已經背熟了。先生責備應星不早起背書,結果應星脫口而出,竟全部背了一遍,先生大吃一驚,問他什麼時候背的,應星迴答:“兄長背書的時候,我在半睡半醒之間聽了一遍就記熟了。”先生對他的天才驚歎不已。

他提出聲音通過空氣傳播,著作卻不被當時的國人認可

幼年時光

宋應星青年時便中了舉人,之後卻屢試不第,一直到四十五歲仍未能考上進士。不過這二十多年間多次萬里赴京參加會試,途徑江西、湖北、安徽、江蘇、山東、河北等眾多地方,開闊了他的見識,增長了他的見聞,讓他有機會親眼見到工農業生產者們豐富廣博的實用知識和出神入化的精湛技巧,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為他今後撰寫《天工開物》打下了基礎。

宋應星寫書極重視調查、實驗,他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論述銅鋅合金(黃銅)的人,他明確指出,鋅是一種新金屬,並且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他還觀察蠶蛾雜交引起的變異,對黃金的成色進行測定,對油料的出油率進行統計。他在作品中對生產器具和產品的長、寬、高、深、重量、容積、比率等技術指標都做了精確的記述。

宋應星還指出聲音是通過空氣震動來進行傳播的,他以炮聲為例,指出炮聲的傳播速度是炮彈的十倍。宋應星認為,聲音就好像把石頭投進水中是產生的水波一般,以波動的形式在空氣中傳播,可見他在當時就已經有了聲波的初步理論概念,遠遠早於西方學者。

他提出聲音通過空氣傳播,著作卻不被當時的國人認可

聲波似水波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宋應星完全是憑藉一人之力完成了《天工開物》這部科技鉅著,耗費了極大的財力物力。最悲哀的是,他的著作並不能被當時的學者所接受,那些自詡為大儒的明朝知識分子更是對這本書不屑一顧。宋應星連一個能相互探討、切磋的志同道合者都找不到,讓他感到十分的孤獨和悲憤。

他提出聲音通過空氣傳播,著作卻不被當時的國人認可

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的天工開物

但是《天工開物》這部著作依然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不僅在中國,在世界範圍也廣為傳播。這本書於十七世紀傳入日本,在日本學術界甚至形成了“開物學派”,促進了明治維新;達爾文也曾讚譽《天工開物》為“權威著作“,李約瑟博士則稱《天工開物》為十七世紀早起最重要的工業技術著作,讚美宋應星為“中國的狄德羅“。這部著作先後有日文、法文、英文、德文、意大利文、俄文等譯本,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