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陲能臣,副都統容山的寧古塔歲月(二)

陳達 蔣仕偉 《牡丹江晨報》首席記者杜山

上期回顧

容山〔1836年——1891年),字峻峰,與慈禧同一年出生在京旗葉赫那拉氏。光緒初年,容山奉慈禧之命為同治皇帝恭修惠陵,因功,慈禧下旨賞容山二品頂戴,頒發容山妻子上文提及的誥命。

光緒六年,吳大澂到東北後,針對邊境現狀,推出了招墾、戍邊、強軍、修炮臺、建兵工廠、打探俄情、查勘國界等一系列鞏固國防的有效措施。

吳大澂一紙奏本斷送了寧古塔副都統德平阿的官位。吳大澂於光諸八年五月初七日“請旨交部議處,以示懲儆”。德平阿被撤職出現了靖邊左路統領、寧古塔副都統兩個職位的權力真空,吳大澂“奏派頭品頂戴記名副都統博奇巴圖魯協領德昌,接統靖邊左路馬步三營”,可新任統領德昌抵達寧古塔才第五天就病故。不得已,吳大澂又奏請上官令“五常堡協領雙壽接統”靖邊左路營。而此時,寧古塔副都統的新接任者容山,從京城出發。

邊陲能臣,副都統容山的寧古塔歲月(二)

恭親王奕欣

朝中有人好做官

那時候,國中尚無鐵路,亦無其他現代化交通工具。從京城到寧古塔,怎麼也要走一個多月的時間。這一路辛苦自然不難想象,而如何與吳大澂這個搬倒德平阿的欽差大臣一起共事,當是容山這一路思考最多的問題。

後來的種種事實證明,容山在寧古塔,官當得很是順風順水。當然,這也得益於他有一個異常強大的靠山一恭親王奕欣。

恭親王奕欣是晚清洋務運動領袖,朝廷實力派人物,恭敬他的人稱其“六王爺”,“清流”鄙視他為“鬼子六”。

奕欣因協助慈禧太后成功發動與肅順等八大重臣爭奪最高統治權的辛酉政變,而被慈禧授予攝政王,成為當朝炙手可熱的人物。

同治皇帝病故後,兩宮太后派出了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譲、左都御使魁齡、戶部侍郎榮祿、工部侍郎翁同龢等監修大臣,為同治皇帝修惠陵。容山因與慈禧有親屬關係,也參與其中。

恭親王奕欣親自參與工程的管控,容山也因此與恭親王奕欣有了交集,並受到賞識。光緒五年惠陵修建完成後,奕欣上奏慈禧太后,賞容山正二品記名副都統,連同容山妻子也賞賜了“誥命”。

光緒八年,德平阿延餉不發事發,寧古塔副都統出缺,恭親王奕欣向皇帝推薦容山,容山順勢補上了副都統的空缺。

容山於光緒八年八月十二日從北京出發,九月初九到吉林城面見將軍銘安,十月初二到寧古塔接替了署理副都統的雙壽。

因為吳大澂當年十月初一“由寧古塔赴三姓,査鬩綏軍馬部五營,相度巴彥通沿江一帶,勘定炮臺基址”,所以容山沒能在第一時間見到吳欽差。

山水相逢相益彰

我們把時光挪到2016年,在當年嘉德春季拍賣會上,以57500 元的價格成交了一幅95.5 ×28cm的立軸古畫。這幅畫的作者是吳大澂。

畫面上有這樣的題識:“大痴富春山圖舊藏潘德輿方伯家,二十年前曾見之。略師其意,為峻峰仁弟大人雅屬。吳大澂”。吳大澂的孫子吳湖帆還對此畫的來歷,做了如下的補題:“光緒九年,先愙齋公任督辦寧古塔屯墾大臣時,容峻峰為副都統,曾訂蘭交。此圖應作於 其時。吳倩敬識。鈐印:吳湖帆印”。

吳大澂與容峻峰有“八拜之交”確有其事,光緒十二年初吳大澂到東陲勘界時,寫給容山的十一封書信中,皆自稱“如兄”,昔時的異姓結拜兄弟,長者稱為“如兄”, 幼者稱為“如弟”,吳大澂要比容峻峰年長些。

邊陲能臣,副都統容山的寧古塔歲月(二)

吳大澂寫給容山的條幅

在顧廷龍編輯《吳愙齋先生年潛》中,記述光緒九年三月寧古塔一帶多雨,導致糧食價格上升,民心不穩。吳大澂與容山“步禱三天,現已暢晴半月有餘,榖、麥、菜、 豆,一望青蔥,大有豐年氣象”——除倆人為黎民百姓生計共同向上天“折晴”。此外,在寧古塔城西的觀音閣,吳大澂與容山等的雅集和交流,也多有記載。宦海之遊,能逢知己良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從歷史記載上看,容山算是一個想幹事能幹事的官員,他的才幹得到了欽差吳大澂的認可。

兄弟相助築堅城

容山到任後主抓的是“修寧古塔城牆”這件事。

 當年寧古塔城池並不是很大——“方五百八十五丈”。這個規模比起吉林、三姓、伯都訥等軍事重鎮,僅面積就要小數倍。塔城建造的時間也比較早,康熙五年由寧古塔舊城(黑龍江省海林市舊街)迀移到現址,寧古塔將軍巴海與官兵一起採集周邊的“松木為牆”造此城。乾隆四十二年朝廷撥款官修塔城,“四圍土坯砌城,內外細泥圬飾。方五百八十五丈,基寬二尺,頂寬一尺八寸,高六尺五寸。東西南各一門,北無城門。” 

土坯壘的城池與巴海造的木城相比要堅固許多,但堅固程度也實在難說。

光緒八年二月三十日,吳大澂寫給朋友的信件中曾言,“築城修道,均系邊防要務”,“今年調撥營勇,專修道路以利轉餉,勢不能兼顧城工”。在信中,他很是嘲笑了三姓和寧古塔的城防,“寧古塔、三姓舊城,原築不過八九尺高,一二尺厚,年久失修,傾圮過半,尚不如關內民間自築土寨,殊為可笑”。如此糟爛的城牆,連關內老百姓自己修建的院牆都比其堅固,怎麼能夠抵擋強大的外敵?

邊陲能臣,副都統容山的寧古塔歲月(二)

吳大澂奏摺

光緒九年秋,容山召集在寧古塔的各旗將領商議重修城牆加強防禦一事,但他的想法並沒有得到各旗的支持。各旗提出近來寧古塔自然災害頻發,當地旗人生計窘困,築壘經費無從籌措,旗人數量少且不堪勞役等反對理由。吳大澂得知這個情況後,非常著急,“恐其事中止,遂遣防兵六百來助修牙城,以為之倡。閱十日而牙城成,工速而費省,僅用白金一千六百有奇。(吳大澂)通政嘗言,今各旗生齒十倍於昔,苟簡其壯丁,授以利器,明賞罰,勤訓練,使戮力御俄,以自保其鄉里,必遠勝於用客兵。操防之暇,即令修城,既可習勞,又可節費,兩利之道也”。

寧古塔城牆修築完成之後的二十天,吳大澂即奉旨調兵去北洋協防。著名文人胡適的父親胡傳,在他代容山副都統撰寫的《重修牙城記》一文中,用洗練褒揚的文字記述了吳大澂助力容山修築寧古塔城的緣由,也記錄了倆人間的友誼。

下期預告:容山在寧古塔如何控制和預防天花?又如何抓獲日本著名間諜倉辻靖二郎?而一起間謀案,如何因清政府的闇弱,而轉化成外事糾紛?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