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化VS實戰派,百度和騰訊的不同選擇

投行化VS實戰派,百度和騰訊的不同選擇

最近幾個月反思騰訊的聲音非常多。尤其的關於騰訊變成了一個投資公司而不是科技公司的觀點引發了持續的討論,這也不是沒有原因。在過去的一年,數據顯示,2017年騰訊對外投資額高達1023億元了,今年第一季度投資額高達540億元,而這些投資中騰訊均不謀求控制權。

當然這種投資策略很受被投資公司的歡迎,過去美團CEO王興就認為騰訊更為開放而不尋求控制,而阿里反之,比如從UC到優酷、餓了麼等等,阿里投資的套路都是“投資—控股—收購—併入阿里生態。”

但事實上這兩種模式究竟誰好誰壞很難說,但就核心競爭力來說,阿里從投資到全面控制的過程,也是將投資公司併入阿里體系的過程,雖然不討創業者喜歡,但阿里通過投資卻在不斷強化它的核心競爭力,國外亞馬遜、谷歌等巨頭的投資策略也是尋求全資或者控股的方式進行。

但騰訊的投資更偏向於財務投資,被投資公司當然會更青睞這種模式,但對騰訊核心競爭力提升有限,而騰訊最近的股價下跌,或許更多源於騰訊作為一家投資公司的標籤越來越明顯的時候,其自身的產品佈局與能力開始遭遇了質疑。

數據算法層面突破乏力,與騰訊投行化有關嗎?

而對騰訊的質疑的開端也是源於其短視頻產品遲遲沒有起色,而抖音卻日漸坐大。

抖音起來之後,騰訊對微視的重視程度空前。無論是早前傳出的補貼30億元,還是通過QQ、QQ空間、大王卡以各種形式去推,以及微視捆綁綜藝節目《創造101》的點贊機制,但是微視如今起色不大,沒有推起來原因一方面在於短視頻業務沒有融入騰訊社交生態體系成為一環,一方面在於短視頻運營的底層能力大數據與算法能力的缺失。

投行化VS實戰派,百度和騰訊的不同選擇

此前有業內人士提到:騰訊從QQ到微信、從QQ音樂、騰訊視頻、王者榮耀、騰訊瀏覽器等大量億級用戶量的產品中,積累的數據無疑非常龐大,是國內任何互聯網公司都無法比擬的。但遺憾的是,儘管數據非常多非常好,騰訊的算法給用戶畫像仍然還很不精準。

而之所以如此,或許也在於騰訊在投資層面缺乏必要的整合,因為騰訊的投資絕大部分都是隻做股東、不能獲取核心數據的財務投資,流量導給合作伙伴了,但對方的數據卻沒有一併的整合進來。另一方面當通過投資輔之以入口導流也能夠幫助合作方取得很好的競爭優勢時,數據分析與算法這一層的壁壘就慢慢忽視了。

這帶來的則是連帶的蝴蝶效應。算法不行,用戶畫像就不精準,內容就很難精準匹配到目標用戶,用戶的粘性就培養不起來。這使得同樣的內容,在抖音的分發效果要遠超微視,這樣一來,短視頻內容生產者就會進一步倒向抖音。內容生產者沒有大量聚集,就很難帶動內容消費與粉絲大規模的流入。這導致了一個惡性循環。

因此,騰訊有流量,有入口,但如果在數據分析以及算法、運營層面上失分,數據維度精細化程度不夠,侷限性就出來了。因為從短視頻的萌芽、發展的過程,與新技術不的結合尤其是算法與數據的結合非常明顯。算法層面突破乏力也是騰訊在短視頻戰場遲遲無起色的重要原因。

百度的短視頻或許比騰訊微視要更有看點

可以說,在短視頻領域,騰訊、百度都面臨著今日頭條這個勁敵。而百度也在加大力氣投入短視頻,但百度的短視頻或許比騰訊微視要有看點。在百度不久前發佈的財報中,一個顯著的增長項是信息流業務,百度APP6月平均日活1.48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7%,用戶使用時長同比增長超過30%,其中,使用時長基本是視頻消費增長帶動起來的。而信息流+AI收入同比增長超過150%。其中,信息流業務視頻內容消費超過50%。不久前,好看視頻也宣佈用戶數突破1億。

百度副總裁沈抖曾公開表示,百度信息流中短視頻內容的分發從2017年Q1的19%,增長到了2018年Q1的48%;第三方數據機構Quest Mobile在其《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報告》中公佈,2018年Q1全網橫屏短視頻平臺中,好看視頻日活躍用戶規模增速位居榜首。

投行化VS實戰派,百度和騰訊的不同選擇

百度信息流短視頻消費業務的在短時間內快速增長背後,一方面是與百度本身的算法與數據驅動相關,因為百度的收入主要是依賴廣告,而從效果廣告到品牌廣告,都是算法驅動。

百度這兩年都很低調,而在AI驅動的算法層面,百度的積累比今日頭條要深厚,百度在AI的投入上也是國內最大並且最早的,早在2013年的時候,李彥宏就表示語音技術會根本性地改變人們使用互聯網和手機的方式,人機對話的問題,最近幾年會很快進入實用階段。這一年是百度人工智能落地之年——百度先後成立了北京深度學習實驗室和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這是後來百度轉型AI戰略的底牌。

2017年的AI開發者大會上百度宣佈了自動駕駛開放平臺Apollo和對話式人工智能系統開放平臺DuerOS。而在信息流推薦的核心技術是大規模分佈式機器學習,2016年底,百度引入了自動駕駛、語音平臺等AI業務。在各種AI公司實力評估報告中,百度在AI公司中的影響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在“All in AI”模式下,AI為百度在信息流與各個業務方面的發展都帶來了影響。從目前來看,百度AI作為底層核心能力,一手抓DuerOS 智能設備、無人駕駛等前瞻性的人工智能項目,一手抓當前信息流營收,而後者對於當前的百度來說,可能更加重要,因為它事關在當前競爭格局中掌控主導權的問題。而百度重心開始轉回信息流營收的時候,短視頻成為了它搜索+信息流主航道戰略佈局上順勢而為的一環。

我們基本可以判斷百度基於AI技術的個性化推薦系統驅動了其視頻消費業務上的增長,前面說到算法與數據對於優質內容和興趣的精準匹配與分發息息相關,而搜索相比電商、社交和遊戲,有更強的數據技術和數據資源的積累。百度也一直在大數據處理、機器學習、智能推薦和圖像識別等領域做積累,好看視頻的增長也建立於百度的視頻理解及NLP技術,基於百度為7.5 億用戶所做的200 萬維度的畫像標籤及億級別屬性和關係的知識圖譜上。

另一方面,百度在做的還有“短帶長”——以短視頻推薦長視頻,將短視頻與愛奇藝中同一內容的完整長視頻進行匹配關聯,形成體系內的資源互帶。愛奇藝的長視頻、信息流內容和短視頻三者之間的整合也形成了疊加效應。

對用戶時長的爭奪信息流業務或從三國殺轉為雙寡頭之爭

在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即將消失的今天,互聯網巨頭的競爭本質上是存量用戶時長的競爭,截止2017年底,人均互聯網消費時長接近4小時。互聯網用戶增加某個應用的使用時長,意味著基本會減少另一個的使用時間。但當獲取新用戶面臨天花板,圖文和短視頻內容構成的信息流業務就成為佔用時長必不可少的一環。

信息流領域的競爭雖然已經基本是騰訊、百度和頭條的三國競爭,但由於騰訊微信的綜合性產品特性,以及騰訊新聞、天天快報、微視等產品線各自獨立,並沒有形成內容生態上的閉環,在信息流業務上的佈局與理解上與百度頭條的差距依然存在。

QuestMobile的一份數據顯示,截止今年6月份,騰訊系獨立APP總使用時長較2017年同期減少了6.6%,而今日頭條獨立APP總時長同比增長了6.2%。騰訊減少的時長與頭條新增的百分點非常接近。

對於騰訊來說,涉及到短視頻的信息流業務與社交基本上是相分離的。對於頭條而言,所有的業務都是信息流,西瓜視頻、火山小視頻、抖音都是今日頭條內部分化出來的,也相當於借力並依附於於今日頭條已有的大量用戶、資源、內容資源來帶動視頻消費與用戶增長,也就是說,頭條的視頻產品依賴其平臺的入口資源把用戶嫁接過去,是依附於其核心主航道內生出來。

百度的信息流短視頻業務增長背後其實也可以發現同樣的規律,視頻消費其實就依附於百度搜索+信息流的核心賽道里,百度內容生態體系與搜索入口成為了好看視頻用戶入口來源,相當於通過以搜索+信息流業務帶傳繼而內部孵化短視頻業務的增長,這與頭條的路線相對接近。

百度在2017年成立手百和Feed事業部,旗下包括手機百度、Feed、百家號、好看視頻、手機瀏覽器等基本上實現了業務的融合,這個事業部直接由李彥宏帶隊,不同的,百度在AI的投入上更大,百度旗下的好看視頻相較於西瓜視頻、秒拍、梨視頻等其他資訊類短視頻媒體,其特點在於底盤是AI技術賦能短視頻的生態——包括“視頻自動分類技術”、“關鍵信息提取技術”、“原創保護技術”等,這在某種程度上,契合了百度的技術基因,也融合了百度在搜索+信息流的主航道的資源,短視頻成為百度搜索+內容生態的一環,與之一榮俱榮。

作為百度的核心主航道業務,信息流+搜索可以順手帶動視頻內容消費,另一方面,視頻消費通過搜索入口又能反過來幫助時長提升與廣告營收的增長。

但騰訊的基因與核心主航道底盤是QQ+微信構建成的社交生態,馬化騰曾說,騰訊只做兩個半業務——社交、數字內容和“互聯網+”。社交是根基,數字內容是變現方式,“互聯網+”是未來的投資。而微視雖然是可以用微信QQ登錄,但其產品本身的流量來源與用戶留存等運營基本上是與微信+QQ的社交體系相分離的,也沒有嫁接於社交生態之上,更像是獨立於騰訊社交體系之外的一個產品,微視短視頻沒有依附於騰訊主航道的社交生態體系之內,社交生態體系沒有與信息流業務融合,這也是騰訊微視很難起來的重要原因。

因此,對於頭條與百度,信息流已經成為核心賽道里的增長性業務,但是騰訊信息流業務都是偏離與主航道社交之外的探索性業務。

而信息流優勢的缺失讓騰訊損失用戶時長的同時,對其內容和社交生態構成實質威脅——因為信息流在佔領用戶時長的同時,也在加速切割廣告市場份額。有報告指出,從2017年12月至今,全互聯網用戶的信息流閱讀時長增加了50%,互聯網巨頭提供的信息流產品的佔領時長正在突破70分鐘,或接近總時長的30%。

無論對於騰訊還是百度,信息流業務也事關廣告的盤子,根據艾瑞諮詢的判斷,信息流廣告未來兩年內仍將保持50%以上速率增長。這是一場輸不起的戰役。而對於百度來說,搜索+信息流的結合幫助百度佔領用戶時長的同時,也在減弱客戶的主動搜索請求,強化了主動觸及客戶的能力,並隨著對客戶興趣識別能力的增強而呈現出更大的廣告價值。雖然信息流市場的高速增長讓所有互聯網巨頭的在線時長都有增長,但從未來性來看,信息流市場很可能會演變成百度與頭條的雙寡頭之爭。

投行化VS實戰派:百度與騰訊的不同選擇

騰訊戰略是做不了的交給合作伙伴,只有在在涉及到社交與內容等核心業務,騰訊才自己做,這讓騰訊贏得了口碑,其開放戰略越來越被認可,投行化幫助騰訊贏得了更多的朋友與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即便從財務收益來看也頗為可觀,僅在2017年,騰訊就從搜狗、眾安在線、閱文等被投企業的IPO中收穫了400億元的收益,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其實是一種非常成功的戰略思路。

但為何騰訊繫上市越來越多,騰訊市值卻走低呢?這源於騰訊投行化的同時,在核心業務(社交)與前瞻性業務(信息流)業務在戰略層面欠缺協同性,而短視頻恰恰是信息流業務上極具增量的一環。而當公司在眾多新興業務中都偏向於扶持外部企業的時候,內部產品所能吸納的資源以及關注就逐漸有限。有業內人士指出,“騰訊現在投資的外部業務越多,就表示騰訊放棄了這一塊業務,資本方會按照投行行為估值,而不是按照孵化業務估值。”

另一方面,當投資賺錢變得越來越容易的時候,也容易忽略內部產品的資源整合、數據與算法的能力的提升與佈局。

而依賴扶持外部公司來對抗非核心賽道的競爭,但一旦在涉及內部核心賽道上的危機出現的時候,外部合作伙伴能給予的助力非常有限,即自己的危機還是需要自己去扛。其二,是對技術的前瞻性與數據算法的鈍感。是其三是內部賽馬機制導致資源浪費與戰略不聚焦,各部門各自為戰,資源與力量的就難以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

百度在過去幾年一直被看衰,當然這也源於百度在移動互聯網大潮的轉型中錯失了關鍵的時間窗口,我們仔細思考會發現,在2014年~2016年左右,百度也在廣撒網大量投資,與AT搞投資軍備競賽,後來,投資軍備競賽就逐步變成了騰訊阿里兩家的事兒。

百度開始從大規模投資轉向自己親自上場佈局前瞻性業務,無論是當前的信息流營收,還是自動駕駛、DuerOS、Apollo開放平臺,百度大腦等前瞻性業務。李彥宏早前談到:"我在親自帶信息流這個團隊。每天早上8點半跟核心團隊開會,每天都是如此。"到了2017年11月,李彥宏甚至特意將辦公室搬去了百度科技園5號樓6層,這是手機百度及Feed的辦公區域。

總體來看,百度是以技術主導實戰為主,而在今年初,李彥宏向外傳達了百度搜索業務的重要性,核心業務與營收依然聚焦在搜索+信息流的主航道,但它的AI驅動戰略是不變的,這是百度的核心競爭力極為重要的一環與底牌,這是用技術賦能的實戰型思維。

這種實戰型與AI戰略的前瞻性思維也助力李彥宏登上最新一期《時代週刊》(亞洲版)封面,《時代週刊》在封面上給予了李彥宏“the innovator(創新者)”的稱號,這是中國互聯網企業家第一次登上該週刊封面。在當前中美爭奪AI主導權的時候,李彥宏帶領百度走在第一線。正如時代週刊在內文報道稱“百度李彥宏正在幫助中國贏得21世紀”。

投行化VS實戰派,百度和騰訊的不同選擇

我們從百度以AI戰略為內驅動力,再從內部核心賽道孵化出短視頻產品併成為支撐信息流業務的新的增長點來看,而這種聚焦與實戰思維,也逐漸將百度拉回到逐步轉守為攻的軌道上去。

結語:

騰訊百度可以作為中國互聯網巨頭近期的兩個觀察樣本,為謀求業務天花板的突破兩者有兩種不同的打法,而兩種思路的迥異,決定了兩大巨頭未來短視頻+信息流業務上兩條不同的路。很難說誰對誰錯,但當互聯網新浪潮不斷湧來的時候,親自下場還是代理人出戰的差別會從業務版塊的增長清晰的體現出來,以投資來補齊業務短板的打法也或將在不遠的將來逐步被巨頭們拋棄。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我的微信公眾號:熱點微評(redianweip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