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2018年8月29日,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暨吳光亮故居修繕開工儀式,吳氏愛心團應邀參加活動,愛心團團員踴躍參加,派出約150人的隊伍和三支舞獅隊,團員穿著整齊劃一的紅色團服,車隊浩浩蕩蕩的出發往黎溪松崗圍村,一路上相當引人注目。松崗圍村宗親熱情的接待我們,敲鑼打鼓,鞭炮聲聲,熱鬧非凡。開幕式由吳光亮第五世孫吳翠霞主持,黎溪鎮彭書記、幫扶單位碧桂園集團領導、恆昌村支書、市政協副主席林超富、特邀嘉賓朱建鋒等分別致辭祝賀,英德電視臺記者也到現場採訪。

據傳,英德吳氏都為泰伯七十二世宥公後裔(英德吳氏一家親!),明代初期,從“六子闖英州”開始,英德吳氏由多達46支開基祖繁衍生息,經過500多年的發展,到了光緒年間1880年,吳光亮發覺英德地面吳氏支派眾多,輩分不一,於是統一了輩序,編出吳氏百字輩序表,一直沿用至今,為英德吳氏族裔的和諧統一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勞!

松崗圍村現有298人,村民以吳姓為主,早在明朝崇禎年間(1634年),由先祖吳萬貫從英德市石灰鋪鎮楓樹影遷徙到此開基建村,距今已有384年的歷史。吳萬貫第九代裔孫吳光亮1834年出生於此,為英德籍清末最後一位朝廷命官,官至二品,是咸豐、同治間名將,多次得到皇上賞賜,曾誥授“建威將軍”、“誠勇巴圖魯”名號,賜克食,賞武金,御筆“梅花”、“福祿壽”等條幅。他是赴臺抗倭名將,由於歷史原因,他有劉永福的豐功偉績,卻沒有該有的名利。他在臺“開山撫番 ”,對臺灣東部(後山)地區進行開發,對沿途居民(包括少數民族)進行安撫教化,治理臺灣時間最長,對近代臺灣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督辦開通的八通關古道可以說是臺灣史上第一條橫貫官道,在臺灣東西部開發史上佔有重要地位,今已列為臺灣一級古蹟。此外,他還倡修橋樑、渡口、書院、會館等,故深受當地居民擁戴。因此會後吳光亮歷史文化研究學者朱建鋒希望聯絡到臺灣歷史文獻作家林文龍,他是吳光亮將軍歷史研究第一人,希望他能儘快補全吳光亮被埋沒的歷史,還原他

倍受臺灣人民尊敬的歷史!

這次活動是英德東中西鄉吳氏的一次大交流,顯示出在吳氏愛心團的努力下,英德吳氏宗親團結交流是空前的。此外樓仔、蓮塘邊和心田村舞獅隊帶來精彩的表演,部分武藝超群的拳師也現場即興表演,讓人看到久違的拳腳真功夫。此行也進一步壯大吳氏團隊和影響力。

感謝宗親的接待,感謝愛心團的踴躍參加和配合,也感謝愛心團理事會的勞心勞力!

為了吳氏宗親的壯大,大家一起加油!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英德吳氏愛心團組團敬賀:吳光亮將軍銅像揭幕故居修繕開工儀式

吳光亮(1834-1898),字霽軒,名家霽,廣東英德黎溪松崗村人,清末英德籍最後一位朝廷命官,歷任福寧鎮、漳州鎮、臺灣鎮總兵,官至記名提督(二品官),是一位具有崇高民族節氣、開山撫番、捐資辦學的抗倭名將 。同治十三年(1874)奉命渡臺灣,統領全臺軍務,督辦“開山撫番”之事,指導山民開墾荒蕪,耕田織布。聘請教師,開辦學塾,動員土著學齡兒童學習文化。化解土客籍居民矛盾,使土著感德歸化,並率領軍民抗擊倭寇的侵擾。在家病逝後,葬於黎溪串珠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