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總量居世界榜首的今天,有一點更加值得我們關注

GDP總量居世界榜首的今天,有一點更加值得我們關注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GDP總量居世界榜首。但是,這一現象的背後,有一點更加值得我們關注。

那就是責任。信託責任。

改革的紅利,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我們在改革的思路上需要重新定位,以前是單純的以經濟發展為指標的思路。改革本身是任何一個國家繼續進步的動力。每個國家,每個經濟實體都要改革發展自己。但是改革的原則在哪裡?必須以民企利益為基礎,也就是改革的利益迴歸所有百姓。

民企解決了我們絕大部分的就業,民企提供了大部分稅收,但是民企的投資環境卻不容樂觀。

說到這裡,辦過企業的人都能體會到。中小企業貸款有多難,沒錢就沒面臨無法繼續生產,最後只可以民間借貸,但是利率很高,無形中又是增加了壓力。

我們的國企改革來,最後的結果就是改革的成本幾乎是全民承擔,改革的利益卻歸於少數人。國企改革本身涉及到權力的轉移,把下崗工人推向社會,讓百姓買單。簡單的市場化根本不能說明問題。市場化的結果就是,醫改,看不起,教改,上不起,房改,買不起。

說到底,改革是要把利益歸於百姓。這就是信託責任的體現。

不要標榜你有多偉大,作為職業經理人,做好了是應該的,做不好就是你的錯。

通用的老總,20年,讓企業市值翻了好幾倍,但是他退休的時候,只帶走屬於自己的薪水和股份而已。他這樣大的貢獻,為何不拿走更多呢?因為他很清楚,做好是應該的。

我就拿克萊斯勒做個案例。破產之後他們請了一個經理人,這個經理人根本不忍心拿錢,因為他覺得對不起中小股東,所以他一年只拿1塊錢。第三年重組完成,重新上市。

他功勞不比任何國企老總偉大嗎?最後,他也是拿自己應該的那部分。這就是他們對於公民的信託責任。做好是應該的,做不好是你的錯。.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在“微觀經濟學”中,有一個理論,帕累託改進,就是說一部分的人財富可以增加,可是其他人的財富不能減少。

最後,引用一句話:不要忘記國家給了你什麼,也不要忘記你給國家做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