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了個朋友圈,孩子就死了!」

“我發了個朋友圈,孩子就死了!”

據數據顯示,中國人每天看手機至少3小時,平均6.5分鐘就會看一眼手機。

如果按每天清醒時間為16小時計算,一天大約要看150次手機。

手機方便了我們的生活,但是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逐漸顯現。

說嚴肅點,有時玩手機,真的可能要命。

1

8月5日,尋找“8歲雙胞胎黃島走失”的新聞刷爆了朋友圈。

兩天的全力搜尋後又傳來“失蹤姐妹遺體已找到,全部遇難”的消息,更加痛心了。

“我發了個朋友圈,孩子就死了!”

據瞭解,此次青島之行是雙胞胎母親獨自一人帶著兩個孩子來玩。

事發時母親坐在沙灘上看手機,雙胞胎姐妹則在離她數米遠的地方和沙灘上的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這位母親接受採訪時說:

“下午一點多鐘,從住的萬達公寓,步行過馬路來到南側的沙灘上游玩。離她們大約有幾米遠的地方看手機。看一會手機,才能看一眼孩子。當時發現不見的時候是下午3點多鐘。之前還看見她們跟另外兩家人的孩子在一起挖沙子,所以有點鬆懈,等我再看了兩眼手機,發個朋友圈然後再抬頭看孩子的時候,發現孩子不見了......”

“我發了個朋友圈,孩子就死了!”

誰能想到,幾分鐘前還在沙灘上玩耍,在媽媽發個朋友圈的時間,倆孩子就先後溺亡於海中。

在這個時候我們就不要去指責這位母親了,她比所有人都更不能釋懷,也更加悔恨心痛。

只是,這兩條幼小的生命能否引起我們的反思?能否讓我們放下手機,最重要的人在身邊而不是在手機裡啊!

隨著時代發展,手機裡有意思的東西越來越多,但是我們的重心終究是要回歸現實的啊!

要知道,意外往往就發生在幾分鐘裡,甚至更短時間。

類似的悲劇還有很多:

1月3日,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去溫泉遊玩。她低頭玩手機沒有注意到4歲的兒子走進了深水區,漸漸被淹沒,三分鐘後,孩子沉入水底不幸溺亡。

6月11日。湖南株洲一個爸爸從越野車下來後一直低頭玩手機,他3歲的兒子打開車門跑向馬路時,被貨車撞倒捲入車輪,爸爸見狀立刻扔了手機去施救,但是已經來不及,孩子最終搶救無效身亡。

2

近年來,中國交通事故案件的10.56%都是開車玩手機造成,居機動車交通事故發生原因第三。

2017年12月2日,瀋海高速發生一起交通事故:

“我發了個朋友圈,孩子就死了!”

22歲的相某開車時玩手機,沒有發現與前方槽罐車越來越近,同車45歲母親蘇某大喊“

慢!慢!慢!”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兩車猛烈相撞,相某母親受傷後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在事故現場,相某說因為自己沒來得及變道,要剎車的時候沒剎住,所以才追尾造成事故。

事後,交警瞭解到,悲劇的發生竟是因為相某一邊開車一邊微信聊天,沒注意到路況造成的。

因為手機把生命置於危險中,這是對自己、對家人和任何你身邊人不負責的表現。

作為司機,同車的人是信任所以把性命交給你,那你的所作所為都是很關鍵的。相某玩手機讓媽媽丟失性命,事後再怎麼痛心後悔也於事無補。

上個月,26歲的小江開車回家的路上,邊開車邊和女友微信聊天。

“我發了個朋友圈,孩子就死了!”

結果不小心撞上路燈,車輛失控,穿過隔離帶,停在綠化帶上。車輛損毀嚴重 ,安全氣囊全部彈出,小江當場重度昏迷,送醫後搶救無效死亡。

而車子失控前一分鐘,他剛剛回復了女友的微信“有你真好”。

他的女友事後無比自責難過,前一會還說情話,轉眼間,便陰陽兩隔。

司機玩手機導致車禍的,看手機3秒相當於盲行50米。

“我發了個朋友圈,孩子就死了!”

邊開車邊發信息,反應速度會比平時慢35%,遠高於酒駕、毒駕,發生事故的概率是正常駕駛的23倍。

不論在行駛還是停車等待過程中,都不要玩手機,這是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的。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可為什麼還要去做呢?

3

日常中見得最多也最危險的就是,走路途中玩手機。手機該放下時就放下,不要拿生命開玩笑。

2015年12月29日,溫州一女子因低頭玩手機意外溺水死亡,事故前後兩分鐘都沒有人經過。

只是兩分鐘,兩分鐘不看手機並不會怎樣,卻因為多看了兩分鐘就丟了性命。

重要的事情說三次:不要做低頭族!不要做低頭族!不要做低頭族!

關於走路玩手機出事的例子,簡直多到數不過來:

玩手機沒有發現前方有泳池

“我發了個朋友圈,孩子就死了!”

姑娘過馬路時看手機被撞飛

“我發了個朋友圈,孩子就死了!”

行人在走路時盯著手機,平均視野只有正常走路的5%,平均速度會減慢16%到33%。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全世界每年有超過27萬行人死於路面交通事故

即使數據和案例都在敘述著危險,但依然有人抱著僥倖心理去冒險,因“玩手機”遭遇的事故比比皆是。

當你在看手機時,那誰又在看路呢?

4

手機!每次都是因為手機!

奪命手機害人案,每一件都觸目驚心,怎麼就不知道做點改變呢?

要付出多少生命的教訓,才能讓你學會適時放下手機呢?

不要總覺得這些案例離自己很遠,“禍患積於忽微”

,僥倖心理恰恰變成了風險入口,潛伏禍患。

我知道手機很有吸引力,但我們更應該學會該放下就放下,別做被手機支配的人兒啊!

有時候你玩的不是手機,是命。

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好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