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讚吧!」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1

早上看新聞,被一張抖音視頻截圖驚呆了。

繼6歲女孩直播媽媽洗澡後,一女童在抖音裡哭訴:“我媽媽死了,能給我一個贊嗎”,並配文稱:“媽媽被車撞死了,去醫院晚了”。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視頻截圖流出後,澎湃新聞第一時間在抖音搜索到了該賬戶,該賬戶一共發了14個視頻,有574粉絲,獲贊數475,發佈的多個視頻封面均為同一小女孩,與網傳截圖中女孩相似(澎湃新聞)。

媽媽去世了,還在拍抖音求贊?

這是熊孩子的鬧劇還是真有其事?怎麼解釋,都不合乎常理。

這還不是最可怕的,事件發酵後,有網友接連爆料,用直播親人去世內容來求贊求關注的視頻,“他已經看到3個了”,還貼出了視頻截圖作為證據。

女孩配文說:“今天媽媽火化了。我再見不到她。求求你們,就給我一萬個贊可以嗎?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媽媽不在了,在直播平臺上求贊,求讚的原因是什麼?逗你開心,還是慶祝媽媽不在了?

無獨有偶,用戶@梅梅也發過:“媽媽雖堅持到舅舅舅媽姨媽們到了,可為什麼就不等我呢,心好痛”。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心電圖還在正常跳動,睜眼說瞎話,詛咒媽媽,熊孩子想紅想瘋了吧。

還有些孩子雖然沒有拿爸媽開刷,可求關注的花樣讓人咂舌。

湖北漢口黃女士有次下班早回家,發現9歲的女兒小雪,化了著濃妝對著手機拋媚眼,故作扭捏。媽媽上前詢問,小雪說這是最近最火的一個短視頻APP,這些動作,她苦練了一下午,一定能拿到不少贊。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武昌水果湖的劉女士也向記者爆料,自己10歲的女兒悅悅(化名)通過抖音等APP的導流,迷上了網聊,陸續進入30多個微信和QQ的廣告群,瞞著自己跟許多陌生人聊天不說,聊天群裡有些內容還粗俗不堪。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孩子的童真都去哪了?

這些帶著互聯網原罪的東西,一步步的吞噬孩子的時間,榨乾了她們的精氣。

對於價值觀尚不健全的孩子而言,新奇的直播平臺像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這個世界裡,點贊、粉絲是衡量個體價值最直觀的因素,刷顏值的網紅代替了書本里捨身忘死的英雄,成了孩子擁簇的偶像。

可,這究竟是誰的錯?

2

孩子沉迷短視頻,遊戲,從而做出來的一系列越軌行為真的都是孩子的責任嗎?

拿抖音來說,從設計之初就接入了能使用戶上癮的機制:觸發、行動、多變的酬賞、投入。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根據喜好推薦內容,刷視頻時沒有時間提示。短暫迅速的快感讓成年人玩了都直呼停不下來,何況是一圈群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瑞典教育家愛倫•凱曾說: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環境是孩子形成正確思想和優秀人格的基礎。環境教育又分為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會環境。

不少愛刷抖音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愛刷抖音的爸媽。

今年網絡刷頻的新聞,一家長帶著孩子模仿抖音裡的互動翻跟頭視頻,結果玩砸了,導致孩子脊髓嚴重受損,上半身已經無法動彈。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有數據統計,00後用戶佔據了社交網絡的半壁江山,曾有段子調笑“一刷抖音微博,遇到的都是同學。

前段時間網曝北京某小學一位姓馬的同學所屬的2年級3班裡,班內地位劃分竟然是按照微博粉絲數的高低來判定的,粉絲最高的就是班長。

第一次聽說靠粉絲數作為競爭資本的。

這幾年突然竄起的網紅經濟,也讓許多孩子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當然這都有前輩激勵。

去年在快手靠賣萌耍賤走紅的郭樂樂可是不少學生心中的偶像?

網友稱他為史上最賤小學生,13歲的郭樂樂曾帶著成名曲《小可愛》上了不少主流媒體的綜藝節目,嬌嗔的聲音一開嗓,全場觀眾和嘉賓都直呼受不了說話“娘裡娘氣的”。

主持人問他為什麼要當網紅,郭樂樂的回答很經典:變紅了,想幹啥,就幹啥!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抖音一姐溫婉的風光又讓多少學生無心學習?

溫婉原名許靜婉,靠著地下車庫一首《gucci gucci Prada Prada》迅速躥紅,剛紅不就被被人爆出17歲輟學、多次整容、傍大款、炫富,歪曲未成年人的價值觀,很快就被抖音封殺了。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溫婉紅了之後掀起了一陣網紅狂潮:

"靠自己的本事傍上的大款,改變的生活。怎麼了"

" 學好數理化,不如當個網紅認爸爸。"

溫婉涼了後,不少姑娘還為她鳴不平:

"輟學整容未成年去夜場廝混又炫富怎麼了,溫婉又美又成功,到底惹著誰了?"

"人家傍大款是人家的本事。"

"現在00後夜店蹦迪夜不歸宿的多了去了。"

啥什麼時候,私交混亂、整容、傍大款、炫富還成了光榮的事。

很多時候,真不怪孩子越走越歪,是環境一步一步引導成這樣。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說:“毀掉我們的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多少人的三觀,都輸給了網紅的五官。

4

眾媒時代,帶來的網紅效應,改變了不少孩子的心智。

不少人,為了出名,幹出了多少匪夷所思的事。

未婚生子,在直播平臺上曬肚子、曬B超照片、秀產檢書,高點擊量還引發了許多00後效仿,孩子生孩子,聽起來就挺好笑的。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獵奇心態,不一定是認同,但有人的確因此走紅,隨之而來的全網關注就是許多未成年人紛紛效仿的動力。

前不久新華網發佈了《95後謎之就業觀》的調查結果:48%的95後選擇了畢業後不就業;選擇就業的人裡,有54%的人最嚮往的職業竟然是網紅。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兒童心理專家繆卓錦表示:

長大以後想做什麼,二百年前可能是“金榜題名”,五十年前可能是“工人”,三十年前是“科學家”,這個答案永遠帶有它的社會性和歷史背景。

不少孩子說:網紅是世界上最厲害的職業,京東老闆劉強東的老婆不也是網紅嗎,美國總統奧巴馬的粉絲還沒網紅多呢?

十年寒窗不敵一張盛世美顏,那些網絡紅人,唱唱歌,跳跳舞,賣賣萌,耍耍寶就能賺的盆滿缽滿,郭樂樂走紅期間每日進賬過萬,光鮮亮麗的生活,各地遊、出入上流社會,寶馬香車,這些都刺激著觀眾的眼球,畢竟通天的近道就擺這,不迷失的人反而顯得另類。

是孩子變了嗎?不,變的應該是社會風氣。

金錢跟聲名最容易讓人迷失,成年人都禁不住,何況是孩子。

7月,抖音海外版在印度尼西亞被下架,當地人覺得:抖音上存在大量不良內容,不利於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我媽死了,給我點個贊吧!”

孩子是未來希望,他們的三觀就是未來社會的價值觀。

說這些,並不是想讓大家抵制或是聲討什麼。

以前讓孩子淪陷是的穿越火線、夢幻西遊、英雄聯盟,今天是抖音、快手,抵制了這些,每天還會有其他新奇的APP,抖音、快手是原罪嗎?不,根源還在家長。

孩子對社會的認知都來自父母的教導,比起給他衣食無憂的生活,引導他樹立三觀更重要。

孩子從出生就是一張白紙,他看到什麼就會變成什麼。

讓孩子放下手機前,自己先放下手機,厲聲指責遠不如悉心引導有效,孩子都還不成熟,幫他看清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

好的教育,應是父母與孩子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