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畢業生北上廣就業率排名:中部省份畢業生更傾向北上廣就業

近年來,“逃離北上廣”的聲音越來越大,但仍然有許多畢業生將北上廣作為就業的第一選擇。在他們看來,北上廣擁有豐富的資源與就業機會、良性的工作環境與發展空間,是很多畢業生鍛鍊自己、實現夢想的地方。

哪些省份的畢業生最傾向於去北上廣就業?不同高校畢業生在北上廣地區的就業率是否有不同呢?一起看看2017年各大院校畢業生北上廣就業情況吧。

“逃離北上廣”的話題持續發酵,生活成本高、競爭激烈是大城市的標籤,但北上廣充足的就業機會、相對更公平的競爭環境、良好的公共服務和廣闊的發展空間仍然吸引著有能力和目標的年輕人接踵而至,去北上廣就業有時也是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的體現。軟科系統收集整理了全國所有本科層次高校的2017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統計了報告中公佈的2017屆本科畢業生的北上廣就業情況,對高校本科畢業生的北上廣就業率進行了排名和分析。

全國20%高校公佈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

全國1245所本科層次的高校中,2017屆有本科畢業生的高校有1180所。截至2018年5月11日,全國有244所高校在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公佈了本科生北上廣就業數據,覆蓋全國20.7%有本科畢業生的學校。一般提到“北上廣”中的“廣”指代“廣州”,但是由於大多數高校就業質量報告中關於就業地的統計口徑是省級行政單位而非城市,所以本文中的“廣”指“廣東”,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指的是本科畢業生在北京市、上海市和廣東省就業的人數佔所有就業本科生人數的比例。

公佈本科畢業生 (下文簡稱本科生) 北上廣就業率的高校分佈在全國27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甘肅、青海、西藏和新疆沒有高校公佈本科生北上廣就業數據。福建、廣西、海南、內蒙古、寧夏和天津公佈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的學校數量少於5所,為避免因樣本量過小造成的結果偏差,本文不對這6個省市進行分析。

河北、湖北和湖南是公佈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的學校數量最多的3個省份,佔全國公佈學校總數的23.4%。從公開比例來看,湖南和河北是公開比例最高的省市,公開比例超過35%,四川和雲南高校的公開比例均為33.3%,山東和江蘇的高校公開比例均低於10%,是公開比例最低的省份。

中部省份畢業生更傾向北上廣就業

畢業生就業流向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武漢、長沙、南昌、鄭州等城市的“搶人大戰”如火如荼,中部省份的就業率雖有所上升,但是以北上廣為代表的一線城市仍然是畢業生的主要流向之一。在公佈2017屆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的244所高校中,約63.6萬本科生實現就業 (不含深造) ,其中約12.7萬人在北京市、上海市和廣東省 (下文簡稱北上廣) 就業,全國本科生平均北上廣就業率約為20.0%。

北京、上海和廣東三省 (或直轄市) 中,廣東省高校本科生平均北上廣就業率為92.5%,其中本地就業率為90.0%,在北京和上海的就業率僅為2.5%,這體現了廣東省對於本地高校畢業生充足的吸引力。上海市高校本科生平均北上廣就業率為84.2%,而北京市僅為66.7%,相較於上海和廣東,北京市高校畢業生留京就業比例要低很多,這與北京門檻很高的落戶政策不無關係。在公佈數據的北京高校中,去往江蘇、浙江、四川或西部就業的畢業生佔比較大,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傾向於去往杭州、南京、成都等新一線城市就業。

除北上廣之外,以江西省為代表的中部省份體現出了明顯的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的遷徙路線,江西、湖南、湖北和山西高校本科畢業生的北上廣就業率分佈在20%-27%範圍內,均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0%,但這一比例有望在南昌、武漢、長沙和鄭州等中部城市的“搶人大戰”的就業優惠政策下有所降低,例如“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工程”已經使得2017年留在武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在一年內由15萬增至28萬人。

陝西省是西部省市中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最高的省份,但僅為18.5%。事實上,相較於東部地區和中部地區,西部地區高校向北上廣就業遷徙的比例最低,一方面由於地域的限制,遠距離的跨地區就業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另一方面,在“西部計劃”和西部就業的優惠政策下,西部地區的就業機會越來越多。

圖1 分省2017屆本科生平均北上廣就業率及數據公開比例

本科畢業生北上廣就業率排名:中部省份畢業生更傾向北上廣就業

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高居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榜首

全國244所公佈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的高校中,廣東工業大學華立學院以96.82%的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位列第一,廣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和星海音樂學院分別位列第2-4名,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則以90.01%的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位列全國第5,也是上海市北上廣就業率最高的學校。北京建築大學、北京服裝學院和中華女子學院是北京市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3強,北京大學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為67.94%,位列全國第18,北京市第4。

非北上廣高校山大、哈工大表現搶眼

在公佈數據的非北上廣高校中,景德鎮陶瓷大學科技藝術學院是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最高的學校,為51.32%,其次是山東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分別為49.12%和47.96%,華中科技大學和湖南工程學院位列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排名5強。全國公佈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的高校排名詳細名單如下:

本科畢業生北上廣就業率排名:中部省份畢業生更傾向北上廣就業

本科畢業生北上廣就業率排名:中部省份畢業生更傾向北上廣就業

學校層次越高,北上廣就業率越高

依據教育部的“雙一流”名單、學校的主管部門和辦學性質,將學校分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地方公辦高校、民辦高校、獨立學院、中外合作辦學高校6類。每所高校只歸屬其中一個類別,例如,同時屬於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和地方公辦高校的,只劃分到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由於中外合作高校僅1所公佈數據,因此本文不作分析。在其他5種類別的高校中,本科生平均北上廣就業率及數據公開比例由高到低的順序為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地方公辦高校>獨立學院>民辦高校,“雙一流”高校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超出其他類型,其中一流大學建設高校本科生平均北上廣就業率達到35.8%。而非北上廣高校的本科生平均北上廣就業率與所有公佈數據的高校分類別排名結果基本一致,僅民辦高校非北上廣高校的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略超出獨立學院。結果表明,學校層次越高,本科生去往北上廣就業的比例越大。

圖2 分類別2017屆本科生平均北上廣就業率及數據公開比例

本科畢業生北上廣就業率排名:中部省份畢業生更傾向北上廣就業

藝術類和理工類北上廣就業率最高

中國高校分為理工類、綜合類、師範類、財經類、醫藥類、農業類、藝術類、語文類、政法類、體育類、民族類、林業類12種類型。由於林業類、民族類、體育類和政法類高校公佈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數據的學校少於5所,為避免因樣本數量過小造成的結果誤差,本文不對這4種類型進行分析。

在藝術類、語文類等8種學校類型中,公佈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的學校數量最多的是理工類高校,共77所學校,佔所有有本科畢業生的理工類高校的22.4%,其次是綜合類院校,有24.8%的高校公開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公開比例最高的是語文類和農業類高校,分別有33.3%和25.6%的高校公開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

在公開數據的高校中,非北上廣高校本科生平均北上廣就業率最高的是藝術類,達到29.3%,其次是理工類高校,為18.8%。事實上,從所有公佈數據的高校來看,語文類的高校本科生平均北上廣就業率超出理工類10.9%,但是在非北上廣高校中,理工類反超語文類,這說明語文類中北上廣高校的本科生在本地就業的比例高出理工類。師範類和醫藥類是所有類型中非北上廣高校的本科生平均北上廣就業率最低的學校類型,相較於去大城市,醫藥類和師範類的高校畢業生更傾向於本地就業。

圖3 分類型2017屆本科生平均北上廣就業率及數據公開比例

本科畢業生北上廣就業率排名:中部省份畢業生更傾向北上廣就業

統計方法

本文中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指的是本科畢業生在北京市、上海市和廣東省就業的人數佔所有就業本科生人數的比例。由於學校公佈的就業質量報告中畢業生的北上廣就業情況統計口徑有所差異,為消除差異,統一標準,本文對本科畢業生北上廣就業率進行了處理,方法如下:

若報告中提供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和對應的統計口徑,直接採用該數據;

若報告中提供本科生北上廣就業人數及相應口徑下的就業總人數,計算為:

本科生北上廣就業率 = (本科生北上廣就業人數÷本科生就業人數) ×100%

*注:本科生北上廣就業人數指本科畢業生中就業地點在北京、上海、廣東三省(或直轄市)的人數。

本科畢業生北上廣就業人數與本科畢業生就業人數採用相同的統計口徑,若報告中公佈的本科生在某省就業的人數明確包含深造人數或未就業人數,則數據未被採用。

本文中本科畢業生北上廣就業數據採集自高校2017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由於各高校統計時間不同,可能造成北上廣就業率統計結果略有差異。

[1] 各高校2017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2] 《中國教育報種政策“梧桐樹”迎人才“鳳築巢” ——武漢實施“百萬大學生創業就業工程”破解人才瓶頸》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zl_2017n/2017_zl85/201801/t20180118_325012.htm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