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改革開放共成長」徵文|「老昆明」對滇池的恨與愛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老昆明”对滇池的恨与爱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老昆明”对滇池的恨与爱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四十年艱辛奮鬥,四十年滄桑鉅變!40年曆史變遷如洪流滾滾而過,我們的家庭、婚姻、事業、生活裹挾其中,或主動或被動地發生了深度變化。

為全景記錄改革開放40年的變化,昆明信息港彩龍社區自2018年3月26日起,開展以“我與改革開放共成長”為主題(題目可自擬)的徵文活動,邀您動情講述。

今天我們為大家選登的是網友@老陋:"老昆明"和滇池的愛與恨

“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抽水灌溉,70年代水還可愛,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

這是晉寧本土音樂人丁紅在他的《明珠溢彩美家園》歌曲裡優美的唱詞,歌詞反映了我們的母親湖滇池被汙染、被治理過程。的確,這首華麗的歌曲,這首與滇池治理人息息相通的歌曲和郭沫若作詞的《滇池圓舞曲》一同迴響在滇池的上空。然而,演繹這首歌曲的卻不是我們人類,而是鷗,是滇池上空的紅嘴鷗。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老昆明”对滇池的恨与爱

70年代滇池

自1985年秋季以來,每年冬季都有上萬只紅嘴鷗在滇池上空活動,去冬今春共有40500只紅嘴鷗在滇池上空翱翔,形成了昆明在地球上獨具特色的風景。然而,是什麼讓紅嘴鷗如此流連忘返,是什麼讓這些“小精靈”一代、一代又一代的從5000公里外冰冷的西西伯利亞亡命的飛到了高原湖泊滇池的上空,OK!是滇池,是滇池變了,是滇池水變清澈了,是滇池流域的水環境變好了。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老昆明”对滇池的恨与爱

1985年冬天,紅嘴鷗蒞臨昆明南太橋

目前在滇池溼地常在滇池上空活動的不僅僅是紅嘴鷗,在滇池溼地常見的遊禽有骨頂雞、黑水雞、赤膀鴨等;溼地常見的涉禽有白鷺、蒼鷺、池鷺、白胸苦惡鳥、鴴鷸等等鳥類。至今昆明市共記錄了138種鳥類在滇池溼地活動,其中包括了鉗嘴鸛、彩䴉、鐵嘴沙鴴、蒙古沙鴴、翻石鷸、斑尾塍鷸、黑腹濱鷸、小濱鷸、中杓鷸、反嘴鷸、三趾鷗、白翅浮鷗等12種雲南新記錄的水禽。這麼多五彩斑斕的水鳥在滇池上空舞蹈,滇池能不生機勃勃嗎?能沒有生命力嗎?

越來越多的珍稀鳥類遷徙到滇池溼地越冬,只能說明滇池流域的水環境越變越好了,這是鳥類告訴我們的。我們就拿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東大河溼地來說,良好的生態環境每年都會吸引多種候鳥來此越冬。東大河溼地有一個渠東沙灘,名字是當地人對稱它愛稱“白沙灘溼地”。雖然這只是一個當地人取的名字,卻在全國都小有名氣,滇池周邊人習慣稱它為“小三亞”。因為這裡有白沙灘、木棧道、茅草亭等海灘標誌性設施而被譽為“小三亞”,也是滇池邊最大體量的沙灘溼地。隨著公園硬件設施和開放程度不斷提高,這裡已經成為晉寧、昆明及周邊地區一個著名的婚紗攝影地,很多新人都會選擇到這裡拍攝婚紗照片,作為幸福生活,成家立業的開端。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老昆明”对滇池的恨与爱

時至今日,晉寧已建成河口溼地7塊、人文溼地18塊,面積將近20000畝,佔整個滇池沿湖溼地總面積的38%,這是滿懷豪情的晉寧人治理滇池的又一個壯舉,這些溼地在晉寧58公里的環滇池湖岸線上閃爍著生態建設的美麗光芒。

“三春楊柳,九夏芙蓉,萬頃晴沙。”晉寧已建成的近2萬畝滇池湖濱溼地各具特色,充分詮釋了自然、生態、親水、和諧的內涵。白魚河口溼地曲徑通幽,原生態的美景讓人心曠神怡,讓人感到自信;東大河河口溼地婀娜多姿,人文氣息深厚,讓人感到充實;古城河口溼地楊柳依依,柔美嫵媚,讓人覺得謙和;大河河口溼地水清至純,水草相依,一副美麗的江南風情,讓人感到生活在詩情畫意當中。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老昆明”对滇池的恨与爱
“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征文|“老昆明”对滇池的恨与爱

這些年來,豪情萬丈的晉寧人始終不渝圍繞“六大工程”,積極採取各種有效措施,認真落實“河道三包”責任制、“河長制”,著力推進“四退三還”、沿湖生態溼地建設、堅持截汙治汙、河道綜合治理、水源區保護等工作。通過各項滇池治理工程的實施,進一步提升和改善了整個晉寧入滇河道的水質,環滇池生態系統逐步得到的恢復,隨著生物多樣性的呈現,滇池南岸的晉寧變得生機勃勃,充滿了古今未有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