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質:「爲腹不爲目」

教育的本質:“為腹不為目”

教育的本質:“為腹不為目”

2500多年前,老子就苦口婆心、諄諄教誨地提醒我們教育的重點要“為腹不為目”,如果這個核心本質沒有掌握住,教育很容易會變質。

一、能夠讓小孩子維持純淨的心靈,回到清淨的良心、赤子之心。不要用大人的名利心汙染小孩子。

1. 有清淨的心靈才會有乾淨的環境。小孩子的心靈絕大多數都是很清淨的,就像大自然最初給我們的水都是很乾淨、很清淨的,骯髒、汙濁的水都是後來人類汙染的。

2. 我們是要積極,但是不要把小孩子送入那個“羅馬競技場”裡面,從小就在那裡跟人家比、爭、搶。如果活在競爭的世界裡,小孩子清淨的心會逐漸地汙濁,高等的心靈會逐漸地降低,變得越來越現實、越野蠻!

3. 有清淨的心靈自然不會去傷害別人、不會去汙染環境,內心是很快樂、很自在的。

教育的本質:“為腹不為目”

二、讓我們的下一代做人做事能夠充滿慈悲心、具有愛心,不是給他灌輸很多的理論、知識、學術,然後去贏別人。

1. 要讓小孩子懂得愛護各種動物,讓小孩子在快樂中學習,他在跟動物相處的過程中會增長愛心。動物也是我們的同胞,也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而且很多的動物例如牛、馬都是在幫助人類。要感恩、珍惜、敬愛它們。

2. 很多父母告訴小孩子:“土地、泥土是很髒的,不可以赤腳去踩!”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土地是我們的母親,不要把小孩子引導脫離大自然。

教育的本質:“為腹不為目”

三、要讓小孩子懂得飲水思源,懂得感恩。

1. 如果只學到一些掠奪的技巧、技術,而沒有學到智慧、沒有愛心,事實上這樣人生是失敗的。所以教育的本質不是教導我們的下一代怎麼樣去競爭、把別人比下去才算成功。

2. 喝水,我們要能夠飲水思源;吃飯,也一樣要內心充滿感恩,不只感恩農民、那些默默奉獻付出的人,更重要的要感恩天地父母。這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環節。

3. 很多人飽學多聞,大學畢業或是博士,或是擁有世間的各種成就,認為:“這是我很行、我敢衝、我敢拼、我很厲害!”而對於什麼叫做感恩大自然、什麼叫做飲水思源卻很欠缺。

教育的本質:“為腹不為目”

四、要讓子孫知道什麼叫做“天地父母”。瞭解天地父母恩,就自然懂得感恩。

1. 老祖宗就告訴我們要去了悟“道”---天地父母在養育萬物,支撐我們生命存在的是天地父母。

2. 如果人類不知道什麼是天地父母的話,就會不斷地擴大欲望,注重經濟的擴張,而這種擴張是透過傷害地球、破壞環境而換得短暫的榮華、享受,這是飲鴆止渴。

3. 老子告訴我們本身要知道“道”是什麼,也要讓下一代瞭解“道”是什麼。這不是宗教信仰,而是讓我們的子女都知道大自然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然後讓我們調整對地球母親的錯誤心態。

瞭解之後,人類才會真的懂得愛護她,我們的教育要協助人類覺醒:愛護地球、保護地球。我們懂得順天之道而行,就會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教育的本質:“為腹不為目”

五、去看大自然的啟示,跟天地看齊學習。

1. 老子、莊子都是以大自然為師,也在引導我們以大自然為師。在二十五章里老子就強調:“人法地”。讓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學到天地父母的智慧,學到天地的啟發、啟示。我們要見賢思齊:從有形有相的古今聖賢開始學習,再進一步學無形無相的天地“無我無私”的特徵特性,才會真正開啟高等智慧,這是教育很重要的本質之一。

2. 當一個人能夠了解“天之道”之後,他展現出來就是高等的心靈品質,他有無限的包容量,而且做什麼事情都是大公無私、能夠為普天下百姓來考量,不是謀個人的名利。

3. “法天則地”之後,他自然的來為百姓服務。這就是《大學》裡面所講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之後展現出來的“親民”,越多人這樣做社會就會越來越好,這個世界就會和平,就能夠朝向“止於至善”!

教育的本質:“為腹不為目”

六、要協助我們的下一代拉開視野、打開心胸度量,去看到我們跟所有的眾生、所有的種族都是生命共同體。

1. 沒有把視野拉開、沒有把心量打開的話,真的會活在夢幻世界裡:“我比別人厲害、我比別人偉大,我很行、我很厲害。”

2. 如果能夠虛心學習,瞭解天之道,就會知道:“原來我們跟一切眾生是生命共同體。就像魚處在相同的水裡面,你汙染這個水源,用毒素傷害看不慣的那些魚,這些毒素會瀰漫在整個水缸裡面,你傷害別人也是在傷害自己,因為這是生命共同體。

3. 我們生命要能夠活著,都是天地父母在養育,所有人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表面上看起來好像一個一個不相關,但實相上是整個大自然都透過空氣、陽光、能量、地球,把我們的生命擁抱在同一個天地父母的大愛裡面!

4. 體會生命共同體,自然地大家就會相親相愛、慈悲對待,能夠互相幫助、分工合作,不是在那裡惡性競爭。每個種族、每個家庭、每個國家都能夠過著幸福、安康、樂利的生活。這個世界會多彩多姿,又沒有那些衝突、對立、廝殺,這就是一個真正和諧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