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踩了幼兒園各種坑,忍無可忍轉園!

她踩了幼兒園各種坑,忍無可忍轉園!

當初為孩子選擇幼兒園,經歷了一番無奈的選擇過程。後來又經歷轉園,真是曲折又夾著幸運。


太瘋狂,

小區公立幼兒園要排隊一天一夜!

體會上學難,從幼兒園就開始了。

來到現在小區居住的時候,我得知小區裡的幼兒園已經人滿為患,上小班需要提前一年報名,而我們儼然已經錯過了報名時間。

不過就算趕上了報名時間,我估摸著也未必能報進。據說去年報名的時候,小區裡的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可是排了一天一夜的隊!並且,那天夜裡還下著大雨。

小區裡沒有報上名的、或者覺得班級人數過多又主動退出的家長,一般會送孩子去小區馬路對面的另一所私立園,或者隔壁不遠的小區新開的一所全國連鎖的私立園。

因為那家新開的私立園硬件條件很不錯,開園期間報名還有優惠,我就參加了園方安排的體驗課。一節課下來,我的體會是課程設置比較豐富,招生老師也比較專業,再加上孩子也挺喜歡,我就立馬報了名。

但報名才是開始。後面的周折告訴我,私立園遠不是花了錢就能安心的。


兩傢俬立園之間,

最後選擇了硬件設施更新更好的

新開園總是會有很多招生的活動,報名以後,我有時也會參加園方在週末舉辦的體驗課,讓孩子提前親近幼兒園。(其實這也是園方的一種宣傳策略,以老帶新做推薦)。

私立園商業一點也可以理解,只要真正好就OK。但很快,後來的一次活動讓我有了不怎麼好的感覺。

有一次幼兒園舉辦了親子作品有獎投票活動,併為一等獎設置了1000元的獎金,吸引來很多家長們積極參與轉發。點開投票鏈接後,我發現作品的投票數懸殊很大,很多作品看上去完全是成人的手筆。幾天以後,第一名的得票數竟然快上萬了。

這樣的活動讓我對幼兒園的辦園理念產生了一絲懷疑——辦園重心似乎並不在孩子上,而是更考慮盈利。而且幼兒園都把大把大把的精力投入在商業宣傳(而且是這樣的形式)上,這勢必會影響學校老師和員工的精力。

帶著猶豫,我帶娃前往馬路對面的私立幼兒園瞭解。

那天去是午飯時間,老師帶我們簡單地轉了一下,我家孩子初次看到小朋友集體生活很好奇,就走進了教室,指著靠門口牆上的一些繪畫作品在那兒叨叨,結果班級裡的一個男孩衝過來就對他一把推,有些霸道地說:“這是我們的作品,你不能看。”

雖然男孩被老師拉走了,但我們走出來以後還是會有小小的不愉快。在隨後的探園中又發現整個活動場地很小,飯後的孩子們一個拉著一個在樓道里活動消食,感覺很有些侷促。

所以即使老師甩出了名額有限的飢餓營銷大法,敦促我們儘快報名,我也沒有立馬做出決定。

兩個幼兒園離家的距離都差不多,都談不上好、也算不上不好,最終我決定以孩子自己的體會為主去考慮。所以最後我們想定了,還是選擇之前就報了名的那家,就是全國連鎖的硬件更新更好的私立園。


私立園老師總讓我們轉發朋友圈,

希望通過宣傳吸引到更多的小娃來

八月份娃兒如期入園了。

因為孩子月份比較大,我們在各方面的準備也做得還算充分,所以娃適應得很快,每天高高興興地入園,幾乎沒有分離焦慮的狀況。每天來去也就20分鐘的步行路程,也很合適。

上學的路上孩子跟我講自編的故事;放學的路上,他會和我念在幼兒園學到的兒歌。老師的反饋也不錯,說他自理能力強,適應得很好,一切看起來似乎還不錯。

唯一的不滿意還是覺得商業味很重:比如進班後老師總要求錄視頻交作業,還要家長們參加朋友圈打卡的轉發活動(為了吸引更多人來上幼兒園),讓我這種不喜歡在朋友圈曬娃的很不適應。可是老師的要求能不應答嗎?她們可是在白天掌握著你孩子的人!

所以商業味太濃,還是忍忍算了,畢竟對孩子無害。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才真正讓我對幼兒園產生了極大的不滿。


拿玩具慢就被要求“反省”,

反省的方式是關廁所

有一天接孩子放學,主教老師特意跟我說:“今天我說他了,他哭了”。

我心想,孩子挨些批評也是正常的。當時是接送時間,我也並沒再細問,只是忙不迭地應答老師,“好的好的”。

回來的路上跟孩子詢問這件事情,才驚聞老師說的“說他了”,其實是把他關到了廁所裡,原因只是因為他拿玩具拿得慢。

因為孩子平時還算配合,我十分不解到底是怎樣的言行才會惹得老師這樣生氣。雖然有些不安,對於老師把孩子關到廁所的處理方式並不認同,但我還是決定先好好了解事情的前因後果。

第二天送孩子入園的時候,正好是另一位老師在樓下接孩子,於是我詢問了情況,原來是孩子們排隊領道具,輪到他的時候,他沒有動,在老師的催促和批評下,孩子哭了,老師認為孩子太不配合,就讓他進廁所,關起來好好反省。

我馬上就明白了,老師眼中需要反省的壞習慣其實只是孩子的正常行為。

之前在音樂啟蒙班學習的時候,每次領樂器大家都一起上去,孩子也總是等在一旁,等所有小朋友都拿完自己才拿,他的這個行為從來沒有被我或老師不允許過。

雖然心裡有點難過,但我還是跟老師做了解釋。但其實那一刻我明白,老師預設的“好孩子”標準是唯一的,除此都不可以。

而在我看來,每個孩子都會有不一樣的性格和習慣,我很贊同“娃進入幼兒園,確實是要好好學習如何聽從指令和規則”的,但是需要我們成人,當然也不僅僅是老師一起來引導的,而不可以稍微不符合,就送進廁所關起來!


鼓勵孩子群哄,教會孩子隱瞞,

主教老師的做法越來越讓我擔憂


關廁所的事還沒有讓我下決心轉園,但主教老師之後的一些做法讓我越來越擔憂。

孩子班裡有個小男生西西,有次在門口接送時,正好遇到奶奶來接,老師給奶奶說了一頓。奶奶走後,老師意猶未盡地繼續跟我說:“你是不知道,太調皮了,煩得很。”這話從老師嘴裡說出來,實在有些不妥。

後來上學放學的路上,與孩子交流起來,他也會經常提到那個小男生,說他是個“壞孩子”,並且很有節奏地說道:“批評,批評,批評* **”。我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他說如果某個小朋友犯錯,全班小朋友就會一起這樣說。

老師居然鼓勵孩子們群體性地針對某個孩子去批評,這樣的批評方式讓我有些震驚了。

因為和西西住同一個小區,後來有次與西西同路而行,我發現他是個非常友好的孩子,買了零食會主動分享,也挺有禮貌,兩個孩子玩了一路。在後來的公開課活動中我又特意觀察了一下,他的確有些活躍,但是全程積極參與,每次小手舉得高高的,並沒有特別出格的地方。

後來孩子每次再提到老師批評西西的時候,我都會提醒孩子,你看,其實小西也是個很友好的孩子,有好吃的還會跟你分享,你們不是玩得挺好,是好朋友嗎?每個小朋友都有他的優點,做好朋友就要多關注他好的地方。但是孩子有時依然會堅持,因為每天西西都是老師批評的“典型”。

於是產生了一個矛盾現象,孩子他非常喜歡和西西一起玩,但是又知道西西是最“不乖”的孩子。


儘管我不能當著孩子面說老師的不是,但我內心的擔憂與日俱增。

之後,我驚訝地發現,孩子經常在描述完一些事情之後,貼近耳朵悄悄對我說:“媽媽,我說的這些你可千萬不能跟老師說,老師說了,不能告訴爸爸媽媽。”

有一瞬間我幾乎是憤怒了,我不惜辭掉工作全職帶娃,為的就是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動和信任,現在作為孩子人生最重要階段的老師,她怎麼可以這樣做!

即便如此,我也並沒有下定決心轉園,一是可以轉到哪裡還是未知數,二是轉園該怎麼與孩子說。我甚至開啟了自我安慰,即使轉園也未必會遇到理想的老師,長久來看,孩子遲早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老師,需要學會處理各種關係。幸好孩子是信任我而且樂於交流的,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破解。

但接下來發生的事,讓我下定決心帶娃逃離!


商業程度令人咋舌的背後

是老師的唯利是圖!

上了一個半月,因為老家有一些事,我也想再考慮一下孩子上幼兒園的事情,乾脆就請了一個月假,帶孩子回了老家。

卻沒想回家的一個月裡,班級媽媽群裡是非不斷。先是家長們普遍反映幼兒園伙食不達標、原料採購渠道不安全,接著是承諾的課程不開設,再然後是老師頻繁更換等問題。更要命的是,家長找園長反應,園長各種敷衍不作為,後來鬧到集體請願要求更換園長。

在這個月裡,園裡開設了週末的早教班,孩子所在班級裡的兩位老師被調去支持早教,主教老師經常會在朋友圈發早教班的招生信息。

有一次老師在朋友圈轉發了一則幼兒園的招聘廣告,廣告詞與中介無差 :“好好幹,每月*千,拼命幹,每月*千……”這商業味兒也是讓人醉了。

之前接孩子放學的時候,主教老師也要求我登記了二寶的信息,可是因為早教班跟老大的培訓課時間衝突,我們也並沒有讓二寶上早教班的計劃,跟老師解釋了原因就沒有參加體驗或者報名。

結果老師態度大變。有一次孩子不舒服,我向她請假觀察半天,沒有得到回覆。我於是又找另一位老師請了假,回覆沒問題,讓孩子好好休息。卻沒想,主教老師隨後回覆,孩子如果要請病假,需要二甲以上醫院的證明,復課也需要二甲以上醫院的證明。

大家都知道去醫院就醫的難處,何況還要開兩次證明。普通的感冒,我們都是在衛生院或者診所就醫取藥的。我解釋說孩子只是有些咳嗽,我原本並不想請假,但擔心孩子去了會傳給其他小孩。結果老師回覆我,沒有證明,我們不準請假!

看來,老師心裡是有“膈應”了……在這個時候,我也終於下定決心轉園!


成功轉園,我慶幸做這個決定不算太晚

決定為孩子轉園之後,我數次到小區幼兒園詢問,也許是我的誠意打動了老師,我沒有送禮,也沒有找人找關係。剛好多出一名額,我爭取到了。而且因為是業主,學費還低了幾百元。

不過轉園並是不是馬上就可以的,需要等到下個學期開班。在上半學期裡孩子還是需要在原先的幼兒園裡繼續讀完。

我沒有讓孩子繼續上那個幼兒園,而是辦理了休學在家。當然轉園還得事先做好對孩子的思想鋪墊工作。

我開始了循序漸進地“滲透”,比如下大雪的路上,故意念叨一下要是上學近一些就好了。有次奶奶去接,孩子說:“這個幼兒園有點遠!”奶奶就藉機打探:“那回小區幼兒園好不好?”孩子欣然同意。

思想工作做通了,小區幼兒園也能見到一小區裡相熟小朋友的身影,入園第一天老師還特意安排活潑開朗的小朋友陪伴,孩子在小區幼兒園的新生入園適應很順利。

更讓我深感幸福的,孩子現在的老師每天下課後會把孩子的活動做成精緻的影集發到家長群裡,也會堅持帶領家長和孩子們聽繪本故事,但都沒有額外的訴求…這種“敬業”讓我放心。

我也再也不用成天擔心老師的態度如何去追問孩子:“老師喜不喜歡你?”因為他每天都是開開心心的,也總是說這個小朋友好、那個小朋友很厲害,滿滿的正能量……


後記:

回頭再開,我重新思考,我們為孩子選擇幼兒園,到底什麼是最重要的?

硬件設施重要嗎?課程設置重要嗎?吃的有多好重要嗎?這些也許都重要,但在親身經歷和對比了,我才體人到,

最重要的是“軟件”。軟件是關乎孩子們如何被對待,關乎他們與什麼人在一起。

而這些,都需要我們自己從細節去了解,即使孩子不會說,不願說,我們也可以從他們的表情裡、語態裡看見,因為孩子就是一面鏡子。

我依然記得轉園以後,有次不小心把孩子碰疼了,我趕緊道歉,結果他來了一句:“說對不起有用嗎?老師說了,對不起沒用!”我問哪位老師說的?他說**老師(原來的主教老師)。

我鄭重地跟他解釋:“對不起怎麼會沒用呢?如果我弄疼你了又不說對不起,你會怎麼樣呢?”

“我會很生氣!”

“那如果我真誠道歉了,你能原諒我嗎?心裡是不是就好受多了?”

“好吧,我原諒你啦。”

“這就是道歉的用處啊!”

哦,對啦,孩子現在的老師告訴我們,與孩子對話時一定要蹲下來,看著他們的眼睛,這樣說,孩子才會聽哦……

無論如何,我都無比慶幸及早為他辦了轉園。

她踩了幼兒園各種坑,忍無可忍轉園!

專注家庭教育,分享教育理念,更多優質育兒文章,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