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爲它鏟下第一鍬土!

1958年5月1日,首都50萬人齊聚天安門廣場,共同見證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揭幕儀式。人民英雄紀念碑高37.94米,總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它高大宏偉、莊嚴肅穆,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

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為它剷下第一鍬土!

人民英雄紀念碑

從誕生之日起,人民英雄紀念碑,就作為新中國第一座大型紀念性工程被載入史冊,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個大字,也永遠銘刻在了億萬人的心中。 從1949年9月30日奠基,到1958年4月正式落成,在這長達九年的建設過程中,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艱難和曲折呢?

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為它剷下第一鍬土!

1949年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9月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在這次會議中提出要為犧牲的人民英雄修建一座紀念碑。

然而,在關於紀念碑的選址問題上,大家卻出現了很大的分歧。有人主張建在東單廣場,理由是那裡是人流最集中的地方。也有人主張建在西郊八寶山上,因為那裡安葬著很多革命先烈。

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為它剷下第一鍬土!

周總理和毛主席在政協會議上

這時周恩來總理提議,應該講將紀念碑建在天安門廣場上,因為1919年五四運動曾在這裡爆發,中國人民向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宣戰,並以此運動作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分水嶺。而且天安門廣場將會擴建,形成一個完整的建築群,更會成為全國人民政治活動的中心。最終,周總理的提議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可。

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為它剷下第一鍬土!

這就是當時奠基儀式上,毛主席親自剷下第一鍬土,為紀念碑奠基。

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為它剷下第一鍬土!

毛主席在奠基儀式上講話

奠基儀式舉行之後,紀念碑的設計和修建工作,就緊鑼密鼓地展開了。令人沒想到的是,決定修建紀念碑僅僅用了一天時間,但是為了能夠挑選出最好的設計方案,竟然足足花了近兩年。因為當時北京市都市計劃委員會一共收到240多件設計方案和設計修改方案。

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為它剷下第一鍬土!

彭真

收到這麼多的設計方案,時任北京市市長的彭真據實上報中央。隨即,周恩來總理做了指示,建築紀念碑目的在於紀念死者、鼓舞生者,因此平鋪地面的方案並不適合,應該以高而挺拔為原則。

圍繞著這一問題,彭真又邀請了不少建築師和藝術家來會同評選。最後,委員會從所有設計中甄選出三個方案,送到中央審定。為了廣泛徵求人民群眾的意見,周總理指示,將這三個方案做成1:5的大模型,從1951年國慶節起,陳列在天安門廣場上。

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為它剷下第一鍬土!

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為它剷下第一鍬土!

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為它剷下第一鍬土!

當年展出的紀念碑模型

當時,來廣場上參觀模型的人絡繹不絕,但大家意見不一,因此,委員會始終沒能從中選出一個最佳方案。就在彭真犯難的時候,一封意外的來信打破了僵局,寫這封信的人,是著名的建築大師梁思成。

梁思成明確提出了對這三個設計的反對:“如此高大聳立的、石造的、有極大重量的大碑,地下不是腳踏實地的基座,而是空虛的三個大洞,大大違反了結構常理。雖然在技術上不是不能做,但是在視覺上太缺乏安全感,缺乏“永垂不朽”的品質,太不妥當了,我認為這是萬萬做不得的。這是這份圖樣最嚴重、最基本的缺點。”

修建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為它剷下第一鍬土!

梁思成

梁思成的信細緻懇切,有理有據,還配了好幾幅草圖,並且充分闡明瞭梁思成對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基本思想。在認真考慮採納了梁思成的意見後,1952年5月10號,首都人民英雄紀念碑興建委員會正式成立,由當時北京市市長彭真擔任委員會主任,由著名學者鄭振鐸、著名建築家梁思成任副主任,並最終確立了紀念碑的大體建造方案。

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的背後還有怎樣的故事呢?明天為您揭秘:人民英雄紀念碑建造背後:浮雕人像全有真人模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