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事VS家事,即將釀成大禍事,他用一招消弭掉

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雖然眼睛瞎掉了,但是性格非常強勢。景帝很怕她,對她言聽計從。

竇太后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漢景帝,小兒子在梁國就藩,被封為梁王。

梁王非常得竇太后寵愛,各種賞賜珠寶車服數不勝數。

後來七國叛亂,梁王與親大哥景帝站在同一戰線上,立了大功。

七國叛亂平定後,景帝就賜予梁王天子所用的儀仗和旌旗,出入有成千上萬的車馬隨從。每次進出,都要事先清掃道路,實施戒嚴,排場比大哥景帝都大。

國事VS家事,即將釀成大禍事,他用一招消弭掉

竇太后

漢景帝先立了慄姬生的兒子劉榮為太子。漢景帝的親姐姐館陶長公主想把自己的女兒陳阿嬌許配給劉榮為妻,就像慄姬提議。慄姬則嫉恨館陶長公主給景帝送美女分了自己的寵,一口拒絕館陶。

館陶長公主於是就恨上了慄姬,與漢景帝的另一個妃子王美人,也就是劉徹的母親一起,想方設法地陰慄姬。而慄姬自己也不爭氣,驕橫善妒。二者同時作用下,劉榮太子被廢。

劉榮騰出了太子之位,太子的寶座就暫時空缺了。強勢的竇太后看到空著的太子位,就想讓自己的小兒子梁王坐上去。這樣自己的兩個兒子就都是皇帝了。

竇太后不僅這麼想,而且在宴會上當眾提了出來:要景帝在乘坐皇帝專用車時讓梁王坐著身邊。

景帝在宴席上喝了不少就,就一口答應下來。

國事VS家事,即將釀成大禍事,他用一招消弭掉

漢景帝

宴席過後景帝的腦袋清醒了一點,就把大臣們叫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

以袁盎為首領的大臣們說,不行。春秋時候宋國的宋宣公不把王位傳給自己兒子,而是傳給了自己弟弟,結果引發的騷亂持續了整整五代。這樣做是會引起國家動亂的啊!

群臣反對,竇太后無奈,再也不提讓梁王繼承帝位的事情了。

梁王還不死心,又上書給景帝說,因為思念母親心切,想要修建一條從梁國直通太后長樂宮的甬道。不用國家出錢,只要景帝批准,他會派遣梁國士兵自己來修。

景帝把奏疏拿到朝堂上徵詢群臣意見,袁盎等大臣們秉承反對到底的原則:建議景帝對梁王的上書不予批准。

梁王接連碰了兩個大釘子,遂惱羞成怒!

國事VS家事,即將釀成大禍事,他用一招消弭掉

網絡配圖

在梁國,他非常寵信的兩個臣子,一個名叫公孫詭,一個叫羊勝。這二位名如其人,專門擅使陰謀詭計。

梁王就在這二位的慫恿之下,派遣大批刺客刺殺以袁盎為首的十多位反對立他為儲的大臣。

很快,袁盎被刺死,震動了整個朝野。

景帝懷疑梁王,後來果然查到是梁王派遣的刺客。景帝就派了田叔、呂季前去梁國徹查。

公孫詭和羊勝藏進了梁王的後宮裡。

田叔和呂季到了梁國,嚴厲問責梁國的高層官員,進行全國性大搜捕,都沒能找到公孫詭和羊勝。

而朝堂接連派人,梁國天翻地覆,也早已驚動了宮中的竇太后。竇太后擔心梁王,遂日夜啼哭,不肯吃飯。

國事VS家事,即將釀成大禍事,他用一招消弭掉

網絡配圖

梁國丞相軒丘豹和內史韓安國眼看著梁國上下草木皆兵,又得知公孫詭、羊勝藏在梁王的後宮,二人就一起去見梁王。二人對梁王說,臨江王劉榮作為太子,只因些許小事,就被廢掉。又因蓋宮殿時侵佔了太廟的圍牆犯了法,在中尉府中被折辱最後自殺。皇上治理天下靠的是法律,不能因為私情就干擾公事。大王你受了奸臣的矇蔽做錯事犯了法,皇上因為太后的緣故不忍苛責你。若是太后將來去世了,你還能依靠誰?

梁王如夢初醒,對軒丘豹和韓安國賠罪說,我這就交出公孫詭和羊勝。

話說得好聽,一轉身梁王又覺得交出公孫詭和羊勝兩個大活人,指不定這兩個人會說出什麼不該說的話來,咬出自己就麻煩了。

於是命人殺掉公孫詭和羊勝,將二人的屍體交了出來。

國事VS家事,即將釀成大禍事,他用一招消弭掉

網絡配圖

景帝在內要安撫太后,在外要緝拿兇手為大臣們報仇,焦頭爛額。使者一批批往梁國派,動靜鬧得比天大,末了就得了兩具屍體,心中惱怒,暗恨梁王。

田叔與呂季查完了案子回到長安。聽說宮裡的動靜後,二人就在霸昌的驛館裡燒燬了在梁國取得的全部證詞。

田叔作為代表,空著手去見景帝。

景帝問田叔,梁王有罪嗎?

田叔回答,不但有罪,而且還是死罪。

景帝問,罪證呢?

田叔回答,您不要再問了。

景帝頓了一下,說,為什麼?

田叔說,有了罪證,梁王便是必死無疑。可必死無疑的罪,是殺,還是不殺呢?不殺梁王就是罔顧法律;可要處死梁王,只怕太后那一關就過不了啊!

國事VS家事,即將釀成大禍事,他用一招消弭掉

網絡配圖

景帝長嘆一口氣,就讓田叔去見太后,對太后說,這件事情,梁王是不知情的。主持者是公孫詭、羊勝兩個人,這兩個人都已經伏誅了,梁王沒有受到傷害,很快就會來朝見太后了。

太后一聽這番話,立即不哭了,情緒也正常起來,開始吃飯。

梁王回來請罪,母子、兄弟之間又重新恢復感情,和樂融融。只可惜景帝心中已芥蒂深埋,再也不跟梁王同車了。

景帝反過來認為田叔非常賢能,提升他做了魯國的丞相。

所謂過剛易折過柔則靡,一衝到底只會兩敗俱傷,殺敵一千自傷八百是愚者所為。凡事從大局出發,做事選擇最有利於全局的而非計較一時一刻的得失。田叔用行動告訴我們,圓融方得長久,外圓內方是最好的處事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