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生命現場裡的觸動

生命是不斷的經過、經過、經過,席慕容寫的東西都是在生命現場裡所得到的觸動。本文就是作者通過對一棵開花的樹的描寫來表達作者對於自然的感悟.以樹為意象,一花一葉都充盈著愛意,把一位少女的懷春之心表現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生命現場裡的觸動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

《一棵開花的樹》的創作過程:

為了解釋自己在生命現場裡的觸動,席慕蓉講述了《一棵開花的樹》的創作過程。她回憶說,當時自己在臺灣新竹師範學院教書。5月份有一次坐火車經過苗栗的山間,火車不斷從山洞間進出。當火車從一個很長的山洞出來以後,她無意間回頭朝山洞後面的山地上張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

”那時候我差點叫起來,我想怎麼有這樣一棵樹,這麼慎重地把自己全部開滿了花,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像華蓋一樣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剛要仔細看的時候,火車一轉彎,樹就看不見了。“就是這棵真實地存在於席慕蓉生命現場裡的油桐,讓她念念不忘。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生命現場裡的觸動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這最美麗的時刻”

詩一開篇,一位美麗端莊,大膽坦率的少女形象傾瀉而出,鮮明動人。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麗”三字把少女追求純潔,神聖,偉大,美好的愛情之心描繪得細緻入微而又淋漓盡致,卻又沒有一絲一毫的矯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誠的自然流露。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生命現場裡的觸動

“陽光下慎重地開滿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說,愛情是緣分,愛一個人與不愛一個人,是感覺,是無法選擇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強,是徒勞白費,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著隊,拿著愛的號碼牌,向左向右向前看,愛要拐幾個彎才來?我等的人,他在多遠的未來?如果說,緣在天意,那麼,份在人為。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生命現場裡的觸動

當你走近,請你細聽,那顫抖的葉,是我等待的熱情!

詩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經的路旁”熱情等待,充分表現了對心上人的默默的喜歡。女子希望男子能夠看到她,注意到她,但最終還是不能達成這個願望。哀傷,唯美,連自己的思緒都會不知不覺被這首詩牽引,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生命現場裡的觸動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當意中人“無視地走過”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淚,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訴;然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無愧,情之無悔,生之無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執著,真摯熱切.

席慕容《一棵開花的樹》生命現場裡的觸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