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區首個集中辦案區建成 蔡甸執法辦案更規範

新城區首個集中辦案區建成 蔡甸執法辦案更規範

如何讓每一起執法辦案體現社會的公平和正義?近年來,蔡甸區公安分局自我加壓,以信息化為引領,狠抓執法規範化建設,全面提升執法能力和水平,在新城區中率先建成一流的集中辦案區。

集中辦案區“集中”在哪裡?8月5日,記者帶著疑問來此一探究竟。在這個佔地3200平米的院內,坐落著幾棟白色的三層小樓,不時有忙碌的民警穿梭其間。按照市公安局服務基層、規範辦案、提高效率、確保安全的要求,蔡甸分局將刑偵大隊、法制大隊整體搬遷與此,並內設執法監管中心、辦案中心、涉案財物中心以及案管中心。涉案人員和財物到了這裡,就進入了規範的執法流程,每一個辦案環節都會受到監督。

新城區首個集中辦案區建成 蔡甸執法辦案更規範

審訊患傳染病的嫌疑人時使用具有玻璃隔離的審訊室

民警離嫌疑人太遠 系統會自動報警

辦案中心坐落在整個集中辦案區的中央,目前已經投入使用。上午10時許,幾位派出所民警帶著嫌疑人,駕車通過單向車道駛入停車區,通過門外的可視對講系統,通報中心工作人員。進入大廳後,工作人員先是核查了民警和嫌疑人的身份,隨後給民警發放了辦案卡;並給涉案人員佩戴防拆卸的定位手環。

“在辦案區裡,我們能對民警和涉案人員的活動進行無死角監管,”法制大隊民警劉彥文指著監控室裡的一塊屏幕說。記者看到,上面顯示的是整個辦案中心的室內平面圖,有幾個小點正在圖中閃爍,代表民警和涉案人員的所在位置。通過辦案卡和手環裡的定位芯片,中心可實施掌握民警和嫌疑人的運動軌跡,並將數據上傳市局執法監管平臺。

劉彥文介紹,在民警辦理每一起案件時,除了安排專門的值班民警進行監控外,還針對辦案環節的特點,強化執法工作的監督。如在訊問室,除了監控設備外,還專門設置了行為分析儀,一旦辦案民警存在執法不規範甚至暴力傾向,行為儀將專門做出分析,並及時做出反饋和預警。此外,如果訊問室裡沒有兩名民警同時在場,或是民警離嫌疑人太遠,都會觸發警報,有效防範了單人訊問、無人看守等情況的發生。

嫌疑人手上戴的手環,也能起到一個電子鑰匙的作用。當他們進入辦案中心後,民警會對他們的人身及隨身物品進行安全檢查,隨後將隨身物品放到臨時存放櫃裡。這個櫃子只有用嫌疑人的手環才能開啟,保障了他們的合法權益。

新城區首個集中辦案區建成 蔡甸執法辦案更規範

醫生正在辦案區內給嫌疑人檢查身體

體檢醫生入駐中心 節約辦案時間成本

“以往送嫌疑人體檢要去醫院,人多眼雜特別不方便。”蔡甸區公安分局奓山街派出所民警秦朋威說,有時遇到高峰期,帶著嫌疑人從患者中穿行,還要擔心安全問題。辦案中心的建成,從根本上解決了這個問題。

記者在辦案中心看到,這裡設有設備完善的體檢室,兩名來自蔡甸區人民醫院的醫務人員專職在此工作。5日上午,一名嫌疑人被送進信息採集室,民警對他的身高、體重、人像照片、指紋、血樣、足跡等基礎信息進行採集,並錄入一體化採集平臺。隨後他被帶到隔壁的體檢室,兩名醫務人員對嫌疑人進行血尿常規、B超、心電圖、血壓、X光檢查,形成身體檢查報告,並把尿樣交由辦案民警進行緝毒檢測。

辦案中心的一名醫生表示,以前在醫院不可能隨叫隨到,民警過來還要等待醫生上班;現在專職在辦案中心工作,保持24小時待命,哪怕是凌晨送來了嫌疑人,也可以立即開始體檢。

通過調整審查流程,辦案中心最大限度將人員、時間複用,僅用20分鐘就能完成涉案人員的人身檢查和體檢,比以前分散處置節約了近三分之二的時間;節省了看押、送案近三分之一的警力。7月5日,奓山街派出所抓獲一名涉嫌盜竊多起的男子孫某,民警當天上午11點將嫌疑人帶入辦案中心開展審查,從人身檢查、採集信息、體檢、訊問到審批等流程,不到三個小時,該嫌疑人就被送進了看守所。秦朋威說:“集中辦案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特別是下午抓到人,晚上就可以完成羈押,不用像以前那樣熬通宵了,這也是從優待警的好措施。”

新城區首個集中辦案區建成 蔡甸執法辦案更規範

民警採集嫌疑人信息

新城區首個集中辦案區 實踐經驗值得推廣

今年以來,武漢公安強力推進“六大警營”建設,其中“法治警營”被放到重要位置。建設“法治警營”是通過推進執法規範化建設,提升公安機關執法公信力,彰顯公平正義,從而讓武漢更平安、群眾更滿意。在各個分局建設集中辦案場所,就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抓手。

今年5月9日,蔡甸區公安分局率先在新城區中建成集中辦案區,3個月以來,共審查嫌疑人259名,平均每日審查3人,單日最高審查15人,實現了安全事故、執法投訴零發生。分局法制大隊大隊長魯禮明表示,由於分局警力不足、案件較多,加上如今群眾對規範執法的要求越來越高,依託信息化全面提升執法規範化水平,既是加強執法辦案監管、打造流程精細化的需要,也是向科技要效率的必然選擇。

為了讓辦案中心真正發揮作用,不搞花架子。在籌建之初分局派人前往外地學習了先進經驗,同時廣泛收集一線民警建議,不斷提升中心的實用性。在訊問區裡,走廊兩側的訊問室並不是門對著門,這是為了防止不同房間的嫌疑人有眼神交流,從而串供。位於走廊最裡面的一間訊問室還裝了隔離玻璃和消毒紫光燈,專門用來訊問患有傳染病的嫌疑人。魯禮明表示,以前在訊問時,有的結核病嫌疑人會向民警吐口水,現在有了這些設施,能保護民警的健康安全。

在採訪中,多位民警稱切身感受到了“監督無處不在”。在訊問室,房間插卡取電、拔卡斷電;插卡後,監控室的錄音錄像設備也會啟動,何時進出、辦案單位都有詳細記錄。“對基層民警來說,這種機制既是監督也是保護,還是很有必要的。”魯禮明對記者說,“地廣警稀”是新城區分局的普遍問題,集中智能化辦案,有助於提升工作效率,進一步解放警力辦好更多案件。下一步蔡甸分局還會在中法生態城建設第二辦案中心,從而打造新城區分局的“法治警營”樣板。(黃赤橙 高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