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名「武漢警星」21名曾著軍裝

“八一”臨近,記者從武漢市公安局瞭解到,2011年至今,市公安局共推選出78名“武漢警星”,其中有21位民警曾是軍人。

在武漢公安刑偵、治安、巡邏等多警種中,都活躍著軍轉幹部的身影。市公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安工作要求高、任務重、專業性強,需要覺悟高、紀律性強、戰鬥力強的轉業幹部加入進來充實力量。

從全市2萬多民警中,平均每月才選出1名“武漢警星”,在武漢公安隊伍中,軍轉幹部所佔比例之高,足以體現這支隊伍強大的戰鬥力。記者找到其中一些“武漢警星”代表,聽他們講述從當軍人到當警察的心路變化。

刑警王勇:能為群眾做的,我都儘量去做

“追贓哥”王勇的電話是個“熱線”,記者撥了兩次都佔線,第三次才撥通。

“今天就有3名丟手機的失主給我打電話問怎麼能找回來,一個在廣西,一個在江蘇,還有一個在湖南”。2004年底,王勇從部隊轉業,成為青山區分局新溝橋街派出所一名刑偵民警,為200餘名受害群眾追回價值210餘萬元的財物,被群眾贊為“追贓哥”。

“能為群眾做的,我都儘量去做”。7月初,他和同事憑藉著一輛出租車中前排乘客衣服上小小的標記,成功為酒醉後人事不省的丟手機失主找到當時乘坐的出租車,篩選了數千臺車輛信息,精準找到當晚駕車的司機,追回了手機。

“片警”王文啟:群眾哪裡需要我,我就在哪裡

江漢區民意街天仁社區,很少有人不認識帶著北方口音的社區民警王文啟。

“今天上午去了趟戒毒所,接回一名社區戒毒康復人員,把她送到家。下午接待了四撥前來辦事的居民”。王文啟整天都在社區裡,大家有了難事都願意找他。

2009年本在永豐社區任社區民警的王文啟得到自己將要被調走的消息,誰知社區裡10多名居民到分局“上訪”,他們聯名上書只為捨不得王文啟。來到天仁社區如今也有9年,居民早習慣“有事找王警官”,社區老人都把王文啟當成自己的兒子。

“我當了20多年兵才來到武漢成為警察,群眾哪裡需要我,我就在哪裡。”王文啟樂呵呵地告訴記者。

交警劉五橋:守住這一班崗,一直不離開

傍晚5時,烈日仍毒,衣服早已溼透無數遍的武昌區交通大隊機動中隊副中隊長劉五橋已經在武昌火車站周邊路面工作了10小時。“路況永遠有新變化,交警也只能一直黏在路面上,離不開。”他這樣告訴記者。

曾在河北當過3年陸軍偵察兵的他,談起怕不怕中暑的話題,笑著說:“上世紀80年代,駐紮的地方條件特別差,那個時候我都挺過來了,如今的苦哪還算得上苦?”

劉五橋近8年裡從沒有休過公休假,2年裡磨壞12雙皮鞋,節假日幾乎沒陪孩子游樂過,因為他知道自己的職責——守住這一班崗,一直不離開。( 夏奕 馮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