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越來越多的網際網路企業選擇投放電視廣告

互聯網革了電視以外的所有傳統媒體的命。傳統報刊、雜誌大部分淡出人們的視野,報刊亭也在逐漸的減少直至關停,而只有電視媒體屹立不倒——其媒體價值非但沒有降低,反而在逐年加大。

電視媒體熱播的節目,往往也成為互聯網的熱點;電視廣告的價格越來越高,但投放企業屢增不減,除傳統企業外,互聯網公司們也開始紛紛投放電視廣告。

為什麼?

互聯網產品不缺乏流量,但缺乏品牌,電視廣告是提升品牌的最佳渠道;

互聯網產品不缺乏用戶,但缺乏信任,幾秒的電視廣告可以加深人們的印象;

節假日,尤其是春節、春晚,更是各大互聯網公司集體轟炸觀眾的最佳時機。

1、互聯網的戰場,燒到了電視上

從2月初到春晚,你會發現不少於20個互聯網品牌出現在電視媒體上,開始上演廣告大戰。2015年是最熱鬧的一年,一方面是廣告創意的成熟,例如“旅遊”、“雙11”等撕逼大戰,另一方面就是廣告載體的延伸,從互聯網到電視。

2、隱形與顯性,不同的廣告形式

一種廣告形式是隱形廣告,例如騰訊、阿里已經談好的,在春晚給全國百姓發紅包,這種藏著紅包的隱性廣告,效果出奇的好,但也只有土豪公司能操作的起,動輒上億元的投入,還不算廣告費;

還有一種就是顯性廣告,就是幾秒到幾十秒的廣告片,大多數互聯網公司會選擇此種。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選擇投放電視廣告


3、渠道的選擇,看投放的目的

如果你想覆蓋全國人群,就投央視;如果你想覆蓋年輕人群,就投湖南衛視、浙江衛視這類。

比如白酒品牌洋河股份就選擇冠名在CCTV-3開播的國內首檔中韓合力打造的真人秀節目《叮咯嚨咚嗆》。這個節目破天荒地在綜藝、中文國際等五大頻道聯動播出。洋河股份旗下的藍色經典·天之藍冠名《叮咯嚨咚嗆》,就是看重了目前電視媒體真人秀類節目熱度潛力。而且,這個真人秀是中韓明星跨界學戲曲,無論是文化的碰撞還是融合,意在中國傳統文化與時尚相結合。這與藍色經典·天之藍的品牌個性相當契合,都是“發揚傳統、創新突破、成就經典。”

而大多數互聯網公司選擇後者,主打年輕人群。有句話怎麼說來著,誰擁有了青春,就擁有了未來。選擇了投放渠道之後,在廣告代言人方面也要選擇契合的,例如投放湖南衛視首選《奔跑吧兄弟》的選手,浙江衛視首選《中國好聲音》的歌手。

4、廣告的形式,首選是“記住”

廣告的形式多樣,有幾十秒的微電影,有不斷的重複企業slogan,有明星代言等等。就我而言,我們選擇代言人廣告,因為廣告價值的核心是“記住”。代言人本來就是百姓關注的焦點,他們對產品的宣傳,能起到連帶的“記住”效果。

有一個真實的案例:某企業投放了近5000萬人民幣,除了宣傳品牌的有點拗口的slogan,就是一些優美的畫面,然後在人們的印象中什麼都沒留下,很快閃過去了。

一般廣告都是很多一起放的,人們不可能專注每個廣告,一些廣告有明星,觀眾更容易被吸引,然後注意力太集中了,下一個沒有明星的廣告就放鬆下,於是很多廣告就成了大家注意力波動的犧牲品。我們研究湖南衛視的熱門節目,發現了近十個互聯網品牌的廣告,其中蘇寧那個好像是一個羊做主演,差點就沒想起來。

5、代言人的選擇,看長尾效應

代言人有三種選擇:普通演員、明星與自己企業CEO。

從費用來看,企業品牌傳播少則幾千萬廣告費,多則上億,費用不算少。廣告代言人如果找普通演員,也許就可以算到製作費用裡了;如果找明星代言,少則幾百萬,多則上千萬。但是,你別看多花了錢,比起你的廣告費,可能也就是1/10,甚至更低,所以費用上的支出從大方向看還是可以接受的。

那麼效果呢?別人數據我們不知道,但作為個體我們對廣告也有所評判,代言人是能帶來很深的印象的。

比如談起一個品牌,我會想到一個明星形象,有的過了幾年提起還有人能想起來。這其中有個原因,就是本身明星的知名度就很高,既然還在娛樂圈,就會多少有不斷的曝光,頻繁的出現,於是也更容易加深印象。也就是說,即使這個明星以後不給這個品牌代言了,但這個明星只要還有人記得,這個代言活動還有一定的長尾效應。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