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日軍將領被蘇軍稱爲「愣頭青」,結果被蘇軍打成了篩子

二戰時期的日軍,以殘暴和兇狠而著稱於世,他們之所以如此毫無人性,一方面是長期武士道精神影響的結果。在日本強硬分子看來,武士道精神代表著個人的榮譽,為了榮譽,他們可以不計死亡。

這個日軍將領被蘇軍稱為“愣頭青”,結果被蘇軍打成了篩子

另一方面,日軍從明治天皇之後,一直受軍國主義的洗腦,為大和民族而戰,為天皇而英勇獻身,是所有日軍好戰分子的夢想。因此兩個因素的累加,使得他們毫無人性,兇殘無比。在關鍵時刻,會像財狼一樣撲上前去,企圖以此嚇退對手。

即使有時明明知道自己根本不是對手,但他們也絕不肯投降,非要為天皇戰鬥到最後一刻。比如我們在影視劇《太行山上》就可以看出,在平型關大捷中,被圍困的一千多名日軍,沒有一個投降的,整場戰鬥下來,打掃戰場,也沒有俘虜一個活口,他們能夠被洗腦到這個程度,也是一絕。

這個日軍將領被蘇軍稱為“愣頭青”,結果被蘇軍打成了篩子

也許在日軍發動侵略戰爭的前期,這種負隅頑抗的行為還有點作用,也是日軍景象宣傳和模仿的榜樣。但是到了二戰後期,日軍早已是強弩之末,這時在冥頑不靈,繼續為天皇盡忠,就顯得傻的不透氣,比如佔守島戰役就是一個典型。

佔守島位於千島群島上,為了爭奪這裡的島嶼, 日本早在1904年就和俄羅斯有過爭奪。當年他們憑藉著日俄戰爭的勝利,趁機強佔了千島群島上的很多島嶼。

這個日軍將領被蘇軍稱為“愣頭青”,結果被蘇軍打成了篩子

然而到了二戰日本宣佈投降後,基本在國外作戰的日軍,也知道大勢已去,就乖乖地放下了武器宣告投降,只有極少數的日軍依然頑固不化,繼續死硬到底,那怕是以血肉之軀對抗坦克大炮也不在話下。

這個日軍將領被蘇軍稱為“愣頭青”,結果被蘇軍打成了篩子

當時的蘇聯早就想要報日俄戰爭一箭之仇了。因此他們早早派兵登陸佔守島,和駐紮在這裡的一支日軍展開了爭奪戰。這時的蘇聯火力配備齊全,而日軍卻處於劣勢。不過他們的指揮官池田,不顧蘇聯強大的火力,自己竟然騎在一個坦克的炮管上,手舞武士刀大喊著向前衝去。

這個日軍將領被蘇軍稱為“愣頭青”,結果被蘇軍打成了篩子

蘇軍一看笑了,這傢伙是愣頭青嗎?一陣密集的槍彈掃射過去,池田就被打成了篩子,他的指揮刀也成為了戰利品,被蘇聯人收藏了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