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推著三輪車擺攤賣菜,到一年賣出4個億 他做對了什麼?

牛肉是咱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肉類,別管是煎著吃,還是燉著吃,您是不是都愛吃嫩點的?

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市,大夥對吃牛肉更是不要太講究。在當地牧民看來,養殖28個月左右的牛,肉質嫩滑,口感極佳,很受市場歡迎。可眼下卻來了一個奇怪的人,不僅只要五年以上的老牛肉,還出高價收購,這可把大夥弄懵了。怎麼回事呢?

從推著三輪車擺攤賣菜,到一年賣出4個億 他做對了什麼?

1. 小鬍子的春天

孫洪留,是江蘇省常州市金壇人。20多歲時,他學著在菜市場門口擺攤賣朝鮮小菜,為了能搶佔個好攤位,孫洪留每天早上凌晨3點就到菜市場門口擺攤。那個時候的他嘴上還掛著兩撇鬍子,時間長了認識孫洪留的人都戲稱他為小鬍子。

小鬍子也有春天,擺攤賣菜讓他遇到了隔壁服裝廠的姑娘,愛情讓小鬍子很甜蜜。可小鬍子怎麼也沒想到,這姑娘的父親,竟然會是常州市裡的滷牛肉大王——鄧老爺子。

家庭條件的懸殊,讓鄧老爺子第一次見到小鬍子時,就非常反對他們的婚事。用鄧老爺子的話說,這個小夥子身上有種酸臭的樣子,家裡條件也困難,怕自己女兒以後跟了他會吃苦。

從推著三輪車擺攤賣菜,到一年賣出4個億 他做對了什麼?

但最終,兩個人還是不顧反對結了婚。夫妻倆為了能多賺錢,爭口氣,孫洪留的妻子也辭了服裝廠的工作,跟著他一起擺攤賣朝鮮小菜。

從推著三輪車擺攤賣菜,到一年賣出4個億 他做對了什麼?

小兩口辛苦了9年,一共攢下30多萬元,還在城裡買了一套房子。生活好不容易有了好轉,2002年年初妻子卻發現,孫洪留把倆人多年來攢下的血汗錢全都取光了。這個小鬍子到底是要幹什麼呢?

2. 敲開行業大門

江浙一帶,有吃滷味的習慣。在這裡家家戶戶的主婦和老手藝都知道,要想滷味好吃,就必須得依靠上了年頭的老滷湯。而這種每天用肉熬得湯,最少也要熬十年、二十年以上才能叫得上老滷湯。

從推著三輪車擺攤賣菜,到一年賣出4個億 他做對了什麼?

2002年,離江蘇常州200公里外的安徽蕪湖,有個經營了幾十年的滷製品國營老店改制,廠長施天華帶走了店裡的秘方。這個消息一出震動了周邊的滷製品行業,很多社會上有錢的老闆都盯上了施天華。

當時,孫洪留也看上了這個生意,可他只是個在菜市場門口推三輪車賣菜的商販,連邊兒都挨不著,怎麼才能得到這門生意呢?

就在孫洪留髮愁的時候,沒想到,自己之前9年的努力讓一個最不看好孫洪留的人看在眼裡,這個人幫他敲開了滷菜店的大門。

孫洪留的老丈人——鄧老爺子,和施廠長是老交情。鄧老當初雖說不看好孫洪留,但這些年來孫洪留肯吃苦的精神,感動了鄧老。鄧老覺得孫洪留是個好苗子,並決定親自領女婿到蕪湖去一趟。

從推著三輪車擺攤賣菜,到一年賣出4個億 他做對了什麼?

在老丈人的引薦下,孫洪留最終見到了施廠長。孫洪留開始琢磨,既然自身條件不佔優勢,不如索性就用自己的故事來打動施廠長。

孫洪留根據自己賣了9年小菜的經驗,判斷今後的滷味市場應該抓住早市的生意,而不只是像之前那樣滷菜店只在中午開門。

孫洪留的理念得到了施廠長的認可,他帶來蕪湖這家老品牌最擅長的傳統滷牛肉和滷鵝等葷菜,總共有60多種產品,加上孫洪留自己的10多種泡菜,新店一共有70多種滷味產品,產品數量在當時來講,是當地一般滷味店的好幾倍。

從推著三輪車擺攤賣菜,到一年賣出4個億 他做對了什麼?

施天華的老品牌,在華東地區本身就自帶品牌效應,再加上孫洪留的營銷策略,到了2006年,孫洪留在常州市開店70多家,逐漸打造出了自己的滷味品牌。

3. 以為做到天花板了


2007年開始,孫洪留的人生髮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推著三輪車賣菜的小夥,到年賣3個億,淨賺3000多萬元,他只用了短短四年。滷味店現金流大,流水一天就有50多萬元,這讓很多人都很佩服他。可就在這個時候,孫洪留卻看不上滷味這個老本行了,他想發展個賺快錢新生意。這是為什麼呢?

孫洪留髮現,滷味店做得再大,都沒有上市的公司,更沒有全國特別大的連鎖,他覺得自己已經是把這個行業做到了天花板。

之後的五年裡,孫洪留先後投資過房地產、旅遊、農家樂、農業、能源等多個產業,總共花了5000多萬元。但由於經營不善有200萬元沒有收回來。家裡的滷味店也從70多家縮水到60家店。

從推著三輪車擺攤賣菜,到一年賣出4個億 他做對了什麼?

2012年,孫洪留本來想轉型升級,換個聽起來輕鬆好賺錢的產業,結果轉了一圈他才發現5年時間,滷味市場早已變了一個世界。

2013年,孫洪留一調查才發現,有幾家公司、同行都已經上市了。全國排名前六的滷製品知名企業總銷售額達200個億,平均下來每個企業都做到了幾十個億,而自己的企業才3個億的銷售額就自以為沒有上升的空間了。

孫洪留下決心要重拾老本行。

4. 堅持做好這一件事

辣味鴨貨,作為休閒滷味的代名詞,近年來在滷味行業裡火遍全國,日漸成為一種迎合年輕人的滷味產品,這類產品的特點就是口味重,尤其是麻辣口味深得消費者喜愛。

孫洪留決定進軍休閒滷味,可他以前一直做的是適應當地的傳統滷味,這類滷製品口味偏淡,很難快速在新的休閒滷味行業裡分一杯羹。孫洪留該怎麼做呢?

從推著三輪車擺攤賣菜,到一年賣出4個億 他做對了什麼?

武漢是鴨貨休閒產品的發源地,孫洪留決定去武漢拜師,可這鴨貨最大的特點——辣,成了孫洪留最大的挑戰。孫洪留是個地道的江蘇人,從來不吃辣椒,他調出的口味,顧客會買賬嗎?

要想符合消費者的口味,那就必須得讓消費者說了算。孫洪留每到一個新區域開店,就會把全國最有名的鴨貨產品,加上自己的產品一起拆開,請25歲以內的目標客戶來嘗,如果自己的鴨貨產品不能得到大部分人的認可就不開店。


2017年,孫洪留通過這樣的方法,讓才剛剛開始起步的鴨貨產品,在一年時間就迅速開了100多家店,鴨貨版塊的銷售額達到1億元。2017年年底,孫洪留又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草原,打造出了自己的養殖基地,專門收購牧民們養殖的五年以上的老牛,用來製作有嚼勁的正宗幹切牛肉。

從推著三輪車擺攤賣菜,到一年賣出4個億 他做對了什麼?


眼下,孫洪留投資了1.5億,打造出3萬多平方米的加工車間,通過鴨貨和傳統滷味兩個方向發力,年銷售額達到4個億,淨賺4000多萬元,之前的小鬍子也變成了今天的孫老闆。孫老闆說現在的他,不管再賺多少錢,也只想堅持做好滷味這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