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堅持不住啊!」——請收回這句話!

為了改變,你買了kindle來讀書,但沒用多久,便將其束之高閣;

所有的essay都有很好的計劃表,但最終都留在截至前的前一天的深夜才提交;

面對上司,你覺得他們尸位素餐毫無朝氣,動不動就出言頂撞;

面對同事,你聛睨一切,看不起這個的工作內容,瞧不上那個的辦事效率;

如果這些你都具備——那麼我想,你的毛病可真多!

上述的這些現象,我們通常稱是自控力差,意志力薄弱。

“我堅持不住啊!”——請收回這句話!

意志力,也就是willpower,就是一種內心強烈的目的性,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性,你在此過程中,與內心深處出現的各種衝突作鬥爭所具備的能力的大小。

想一想你在跑步的時候,內心的慾望,是想在今晚一定要跑上5公里,但在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衝突。

跑著跑著,發現自己的腳有點癢,於是你想著要不要早點回去洗個澡;

跑著跑著,發現公司交代的任務,到現在還沒有完成,不如現在就回去趕工吧;

跑著跑著,發現迎面跑來的竟然是一個似曾相識的美女,心裡打著嘀咕要不要跟她打聲招呼。

所有內心深處冒出來,壓抑不住的衝突,它們的目標其實就只有一個,就是為了中止你此時此刻你正在做的事情,也就是你真真正正必須要完成的事情。而促使完成該完成的事情的內驅力,我們叫他意志力。

“我堅持不住啊!”——請收回這句話!

瞭解了意志力的構成,當真正去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會掉進另一個陷阱裡面:

戒菸失敗,我意志力不夠!

減肥失敗,我意志力不夠!

購物成癮,我意志力不夠!

但其實這種看似缺乏意志力(willpower),本身是缺乏技巧(skill)。

根據著名心理學家Walter Mischel的實驗,人們在解決問題時,往往喜歡“tough it out”,將一切都歸結於意志力,卻缺乏具體實踐分析,人類這種單一歸因,尋找簡單直接解釋的傾向是不全面的。在培養或改正一個習慣的時候,意志力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是科學的規劃和分析,以及不斷的嘗試。因此,千萬不要把所有原因全部都歸結在意志力弱這一點上,要具體而精確的反應在問題的方方面面。

晚清名將曾國藩放在現代,一定是現代心理學自救大師,作為背書奇慢的普通人代表,在他成名之前,他做了這樣幾件事:

他給自己定一個目標。

王健林說,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吧,先掙一個億吧!

曾國藩給自己定的這個目標跟王健林先生如出一轍,這個小目標不一般——他要當個聖人。

“我堅持不住啊!”——請收回這句話!

我不當普通人了,當聖人!“不為聖賢,便為禽獸”也就是說,只能有一個選擇,或者做一個最好的人,或者做一個最壞的人,沒有中間道路可選。要麼流芳百世,要麼遺臭萬年。更是有一種近乎悲壯的決絕。

曾國藩學要做聖人的第一步是什麼?他所用的方法其實非常簡單,那就是“寫日記”。曾國藩跟我們所有人都一樣,以前寫日記總是間斷。除了堅持不到底,還有一個常人都有的毛病,記得都是流水賬,只是簡單的備忘錄。但後來通過不斷摸索,有了一套新的方法:

第一,把寫日記當成大事來做,要準備一個新的,質量好的日記本。曾國藩就給自己定製了一個日記本。用恭楷寫日記。

第二,日記不光要記事,更要記心。

從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初一立志學做聖人之日起,每天都要細細回憶自己一言一行,發現任何一點不符合聖人的要求,就要甄別出來,深刻反省。

第三個,非常重要的是,曾國藩是每天早上起來寫日記。一個是因為早上起來頭腦清醒。另外一個,寫日記的一個功能是喚醒自己的內心,讓自己的心脫離懶惰、混亂的狀態,來面對這一天的挑戰。

“我堅持不住啊!”——請收回這句話!

記日記重在記心,曾國藩主要對自己的性格、脾氣也進行了反省。他在日記中把自己跟鄭小珊打架這件事記了一遍,然後進行分析,“小珊前與予有隙,細思皆我之不是。”

儒家之道要求一個人在與他人發生衝突時,首先從自己身上找根源,“行有不得,反求諸已”。聖人說,改過要從自己做起,而且改過要從速,要勇,意識到了馬上就要改,不要不好意思。所以他撂下筆,馬上就去向鄭小珊賠罪。鄭小珊也很感動,本來是倆人都有錯,結果曾國藩主動道歉,於是兩個人把酒言歡,盡釋前嫌。

通過寫日記不但一日三省,不斷改掉自己身上的壞毛病,對於自己最愛犯的“言不由衷”、“虛偽”、“浮誇”,曾國藩在日記中更是高度警惕。日記中還定下了嚴格的學習任務,早起、靜坐、練字、謹言、保身,每天讀十頁經書、十頁史書,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每個月要做幾篇文章,寫幾首詩,這也就是類似我們現在經常說的,清單革命。

“我堅持不住啊!”——請收回這句話!

清單革命的意義主要有兩個,

1、改變觀念,防範錯誤,能夠持續、正確、安全地把事情做好。2、在極端複雜的時代環境下,突破自身侷限,解放腦力。曾國藩如果生在現代,可能會和阿圖葛文德(《清單革命》作者)有很多的共同語言。

除了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還成功戒掉了煙癮。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他在日記中記道:“吾自戒吃煙,將一月矣。今差定矣!”就是說,到今天,煙癮現在終於不再犯了。

曾國藩的煙齡很長,他是個資深菸民。我們今天知道這個吸菸不好,古人也不覺得那是什麼好事。所以學做聖人之後,曾國藩一想,中國歷史上哪個聖賢,是菸民呢?一個都沒有!

於是十月二十一日,曾國藩發誓戒菸:“客去後,念每日昏錮,由於多吃煙,因立毀折菸袋,誓永不再吃煙,如再食煙,明神殛之!”就是說,我每天頭腦昏昏沉沉,就是因為煙吸的太多了。所以他馬上把所有煙具都砸了,發了誓,要是再吸一口煙,天打五雷轟。

“我堅持不住啊!”——請收回這句話!

那麼誓發的很毒,但是不是有這樣一個笑話嗎?說是戒菸是天底下最容易的事情,我一年能戒好幾十回。其實戒過煙的人都知道,發誓容易堅持難。很少有人戒菸能一次成功。

但是曾國藩做事就是有這樣一個特點,一旦下了決心,就去行動,並且堅持到底,絕不退讓一步。從那天開始,曾國藩一輩子就再也沒有碰過菸袋。

曾國藩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他是個非常厲害的行動大師,在行動上,他通過給自己定個小目標,持續做一件事,規定每天任務,堅持反省,堅持不懈的挑戰不可能。由此可見,無論我們的拖延症,減肥不堅決,還是工作效率低下,都是需要用行動來代替宣言。只有我們不斷的行動起來,才可以向更好的自己跨進一步。

曾國藩是一個高手,

更是一個可以被學習的高手。

清史專家張宏傑精心提煉曾國藩24個錦囊。

在曾國藩身上,學會修身,齊家,管理之道。

微信搜索服務號“琳琅課堂”,免費試聽《張宏傑:曾國藩24錦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