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和氏是不一樣的,不要弄錯了

講完我們是從哪裡來的,再來講講姓氏是怎麼產生的。我們看《史記》上面講“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這說明了在黃帝那個年代,並不像現在一樣,每個人都有姓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能夠擁有姓的。那麼我們再來看這兩個字:

姓和氏是不一樣的,不要弄錯了

姓氏

是不是不認識了。左邊是甲骨文的“姓”字,右邊是甲骨文的“氏”字。這個“姓”字像什麼,左邊是一個祭祀的東西,右邊是一個人跪在那裡,再看姓是由“女”和“生”兩個字組成的,也就是說“姓”是在母系氏族社會有已經存在的東西,你是誰生的,你就跟誰的姓。在那個時代,人們都是隻知有母,不知有父的。我們看史書上也經常這樣記載,比如神農氏的母親任姒“遊華陽,有神龍首,感生炎帝”,再比如商朝的祖先契,他的母親簡狄“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周朝的祖先棄,他的母親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都是這種要麼碰到龍了,要麼吃了燕子蛋了,要麼踩了巨人腳印了,於是就都懷孕了。這隻能說明在他們那個年代,還處於母系氏族社會,或者說是還殘留有母系氏族社會遺存的父系氏族社會早期,很多人都知道自己的母親,但是想要問自己的父親是誰的時候,估計他們的媽媽就隨便扯了一個理由來搪塞過去。什麼看到龍了啊,吃了燕子蛋之類的。就像我們小時候問父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時候,一般的回答都是“垃圾堆撿的”、“討飯的送的”,差不多一個意思。但是關鍵的問題是這幫人後來都成了王朝的始祖,於是史官們就把當年的扯淡堂而皇之地寫進了史書,讓現在的人覺得簡直是不可思議。所以“姓”是用來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祖先是誰的。

姓和氏是不一樣的,不要弄錯了

再來看“氏”這個字,“氏”是用來幹什麼的呢?簡單來說,當人類社會進入父系社會之後,由於生產力的提高,人口的增長速度加快,當一個氏族的人口達到它能維持的人口上限之後,只能通過拆分氏族來繼續發展,這時候,拆分出來的那波人就要給他們一個特定的名號了,這就是“氏”的來歷,“氏”就是別其子孫之所出,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氏”是用來分辨一個氏族的子孫都跑到哪裡去了。

姓和氏是不一樣的,不要弄錯了

氏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