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先進單位巡禮:永靖縣

“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是全國普法辦對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的地區授予的最高榮譽稱號,是衡量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管理水平、法治建設、社會和諧的重要標尺。6月5日,全國普法辦公室通報表彰了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共422個縣(市、區),其中甘肅省15個縣(市、區)光榮入選。

近年來,永靖縣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全國法治縣創建目標,健全組織、完善機制、夯實基礎,著力構建全方位、多渠道、立體化的創建工作格局,全縣法治化管理水平明顯增強,推動了永靖縣各項工作逐步納入法治化軌道。先後被評為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州“六五”普法先進單位。

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責任落實

(一)健全組織機構。為確保全國法治縣創建工作順利開展,永靖縣成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縣人大常委會主任、縣委副書記、縣長、縣政協主席、縣委副書記為副組長,各鄉(鎮)和各有關部門黨政“一把手”為成員的全國法治縣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創建工作,同時,將法治縣創建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予以保障。

(二)落實創建責任。永靖縣嚴格按照創建工作要求,立足全縣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實際,及時制定出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縣重要舉措實施規劃(2016—2012年)》、《法治建設績效考評辦法》,將全國法治縣創建工作任務分解落實到鄉鎮、單位年度目標考核,確保了創建工作順利開展。

(三)強化監督檢查。充分發揮縣人大法律監督和縣政協民主監督職能,“一府兩院”堅持定期對人大及其常委會和政協報告、通報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情況,主動聽取、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和意見。強化內部監督,完善公、檢、法內部管理制度,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案件,形成了教育、制度、監督“三位一體”的監督體系,有效防止了刑訊逼供、超期羈押等違法行為發生。

深化全民教育,營造創建氛圍

(一)加強法治文化隊伍建設。整合政法機關、重點執法部門等法律人才資源,先後組建縣法治文化宣講團、校園法治文化宣傳隊、企業法治文化宣傳隊和17支鄉(鎮)法治文化宣傳隊,深入開展“法律八進活動。創新法治宣傳形式,將大眾文化與法治宣傳相結合,採取舉辦法治專題講座、散發宣傳資料、張貼宣傳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我縣法治縣創建的目的意義、內容和方式,做到法治創建活動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全面實施創建活動奠定了輿論基礎。

(二)夯實法治文化傳播陣地。立足永靖縣實際,以電視臺、政府網站、微博微信等媒體為載體,廣泛開設《平安永靖》、《以案說法》、《法治縣創建》等專題專欄,以縣城區、重點集鎮人口集中區為重點,建立法治宣傳窗口和法治宣傳長廊,同時,在各鄉鎮、村(社區)積極推進農家法律書屋(角)、法治宣傳櫥窗、法治文化公園、社區法治文化黑板報建設,覆蓋全縣、惠及全民的法治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形成。

(三)打造法治文化特色景觀。將德治與法治教育相結合,在縣城區選定每個公交車站亭製作法治宣傳櫥窗,在太極黃河文化廣場、水景公園等市民休閒中心製作大型露天LED顯示屏循環播放法治影視視頻,在每輛公交車、出租車車載視頻宣傳法律法規知識,真正讓法治教育融入群眾生活。

堅持依法辦事,提高法治水平

(一)堅持科學依法決策。進一步完善群眾參與、專家諮詢和集體決策相結合的決策機制,建立健全決策信息反饋機制、決策後評估機制、決策監督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實行社會公示、聽證和重大行政決策法律評估制度,縣、鄉(鎮)兩級政府常年聘請法律顧問參與重大事項決策和評估。先後組織審查了《永靖縣易地搬遷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永靖縣農家樂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文件12件。強化人大監督,每年定期組織人大代表對重點區域、重要部門進行執法大檢查,聽取和審議全縣普法依法治理貫徹落實情況,並認真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建議和意見,辦復率達100%、辦復滿意率達100%。

(二)推動依法文明行政。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了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責任追究制、一次性告知制等一系列規章制度,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簡化審核審批事項。積極推行並聯審批和全程代辦工作機制,按照“一門受理、抄告相關、同步審批、限時辦結、超時默認”流程進行辦理,切實優化審批流程。加強行政執法責任追究,推進行政執法部門規範行政執法行為的制度化,行政執法水平不斷提高。

(三)展示公正司法形象。縣法院積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主線,狠抓執法辦案第一要務,大力加強自身建設,穩步推進司法改革,各項工作取得了新進展。今年以來,縣法院共受理各類民商事案件2328件,審結1755件;審結民間借貸、金融借款等合同糾紛案件1034件;審結勞動爭議案件142件;妥善審理婚姻家庭、贍養、繼承糾紛案件369件;審結物權糾紛案件34件;通過調解撤訴結案933件;受理執行案件1313件,執結707件。

(四)優化法律服務職能。充分發揮律師、公證員、法律服務工作者的職能作用,為企業投資立項、項目洽談、簽訂合同等各項事務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務,解決企業經營全程的法律風險。大力拓展法律援助,降低門檻、拓寬施援面,竭盡全力為弱勢群體和困難群眾提供法律援助。積極參與信訪接待,組織律師和法律服務工作者以參謀助手的身份,為政府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提供法律意見和建議,協助政府依法解決各類社會問題。共辦理各類公證231件,法律援助案件175件,法律諮詢1235人(次)。

整治發展環境,維護社會穩定

(一)狠抓治安環境整治。堅持“嚴”字當頭,始終保持嚴打嚴防高壓態勢,針對治安整治重點,推出多個專項行動,刑事案件立案1031起,破案58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399人,公訴人數398人;治安案件立案2545起,查出1943起,行政拘留542人。同時,深入推進治安防控基礎建設,在重要機關單位、場所、路段設置視頻監控、技防監控點,增大治安防控力量,有力鞏固了省級平安縣創建成果,群眾安全感明顯提升。

(二)狠抓城鄉環境整治。以舉辦第七屆敦煌行·絲綢之路國際旅遊節開幕式為契機,深入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推行“戶集村收、鄉鎮集中、縣運縣處理”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整合部門力量,集中開展城管執法,有效避免了多頭執法、職責交叉、重複處罰等問題,城鄉環境進一步優化。

築牢法治根基,增進社會和諧

全面開展“兩公開一監督”和“四民主、兩公開”工作,健全《村規民約》、村民“一事一議”、村民代表會議等制度,為提高村級組織辦事透明度,調動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管理的積極性打好了基礎。目前,全縣有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2個,全省民主法治示範村11個,全省民主法治示範社區5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