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瓜條有葉片怎麼回事?

益農7


一、西葫蘆瓜又短又粗的原因有:

疏瓜不合理。留瓜多、不疏瓜,造成瓜條營養不足,其生長、發育會受抑制,“短粗瓜”易發生。

點藥不規範。在西葫蘆果實發育過程中,點花葯濃度過大,點花葯時間過早,易導致瓜條發育不正常。

水肥過多。水大、肥大傷根,吸水、吸肥能力下降,西葫蘆地上部分肥水供給不充分,也易使得瓜條畸形。

溫度、氣候影響。早春大棚氣溫、地溫低,光照弱,通風透光性差,葉片光合效率低,營養積累少,容易形成短粗瓜。

預防措施:

定植前,基肥搭配以農家肥(雞糞、鴨糞)20方左右與複合肥150斤左右混施,長效加速效,滿足西葫蘆整個生育期生長、發育的養分需求。

西葫蘆坐瓜後,一方面注意棚室保溫、增光。白天溫度保持在20—22℃,夜間溫度12—14℃。及時擦拭棚膜,通過摘葉、吊蔓,增加植株間通風透光性;另一方面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500倍液混多聚硼1500倍液。

二、西葫蘆葉片容易發生的病害有:

西葫蘆病毒病:

發病時葉上有深綠色病斑,重病株上部葉片畸形,變小,後期葉片黃枯或死亡,病株結瓜少或不結瓜,瓜面呈瘤狀突起或畸形。

西葫蘆病毒病防治方法:選用抗病性較強的品種,及時清潔田園,剷除雜草,培育壯苗,發病初期噴灑1.5%植病靈乳劑1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溼性粉劑500倍液,隔10天噴一次,連噴3次。

西葫蘆霜黴病

西葫蘆霜黴病病斑小,一般呈現褐色多角形。一般先從葉背面開始發生,初為水漬狀小點,逐漸為多角形褐色病斑,病斑融合後造成葉片枯黃。溼度大時葉片背面為紫黑色黴層。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適當控制澆水,保護地栽培注意增強通風,降低空氣溼度。培育無病壯苗,增施有機底肥,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株落葉。每畝用5%百菌清粉塵1千克噴粉,7天噴1次,連噴2-3次;發現中心病株後用70%乙磷錳鋅可溼性粉劑500倍 液,或72.2%普力克水劑8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溼性粉劑200倍液,或64%殺毒礬400倍液噴霧,7-10天噴1次,視病情發展確定用藥次 數。還可用糖氮液,即紅糖或白糖1%+0.5%尿素+1%食醋+0.2%乙磷鋁,7天噴葉面1次。

西葫蘆白粉病

發病初期在葉面或叫背及幼莖上產生白色近圓形小病斑,葉正面多,而後向四周擴展成邊緣不明晰的連片白病斑,嚴重時整個葉片佈滿白粉,發病後期菌絲老熟變為灰色,病斑上生出成堆的黃褐色小粒點,而後小粒點變黑。

防治方法:選用抗病品種,加強肥水管理,切忌空氣溼度乾溼交替出現。發病初期噴曬20%粉鏽寧乳油2000倍液,75%百菌清800倍液;如病害蔓延或加重,可選用百菌清、多菌靈、甲基託布津各等份混合用藥,配比成800-1000倍液葉面噴灑。

西葫蘆灰黴病

要為害西葫蘆的花、幼果,葉、莖或較大的果實。發病初期花和幼果的頂部為水浸狀,逐漸軟化,表面密生綠色黴菌,致使果實萎縮、腐爛、有時長出黑色菌核。

防治方法:生長前期及發病後適當控制澆水,降低溼度。此外,加強棚室管理,苗期、果實膨大期及時摘除病葉、病花及黃葉,保持棚室乾淨,通風透光,發病初期可噴灑 50%速克靈可溼性扮劑2000倍液或50%撲海因可溼性粉劑1000-1500倍液,也可在傍晚噴撒10%殺毒靈粉塵劑,每畝用藥1公斤,隔10天噴1 次,連續噴3次。


搞笑香菇頭a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提問,西葫蘆瓜條有葉片。根據本人種植的西葫蘆情況來回答吧,西葫蘆瓜條有葉片是正常的,證明肥水充足,有一些葉片需要人工梳瓜摘葉,梳瓜是讓瓜能夠吸收充份營和光合作用,摘葉是摘掉老葉,病葉,才能減輕病害。下面是本人管理西葫蘆瓜的經驗和技術,希望能幫到你。 1、先鬆土把土打碎裝進育苗的營養杯中,再將育苗杯排好就可以下種子了,將種子種到育苗杯裡,澆水,三天後小西葫蘆苗破土而出,這時候我們可以打一點殺蟲劑例如打敵百蟲,防止有蟲侵害,再三天後第三片長出來了這時候還是要防止蟲害。 2、當西葫蘆瓜苗長到四片葉子時就可以移植了,先鬆土、翻地、開勾、定標在土壤中加有機肥才能移植,移植過程圖片1至6張清晰可見,也可以在芒果大叔叔的視頻分享裡看一下,移植西葫蘆完成後第一趟澆定根水,第二趟澆生根水,第三趟,也就是15天后澆藥水,用阿維菌素,十毫升對水三十斤,澆灌一次防止地下病蟲害,其它時間正常澆水,每隔十五打一次藥,用吡蟲啉加啶蟲脒加百態每十毫升對水30至40斤水葉面葉背噴霧,主意:西葫蘆採摘前十五天不能用藥避免產生藥物殘留,以上是本人種植西葫蘆過程和管理經驗。











三亞芒果大叔


西葫蘆細菌性葉斑病

【主要症狀】:主要為害葉片,有時也為害葉柄和幼莖。幼葉染病,病斑出現在葉面,形成黃化區,但不很明顯,葉片背面出現水漬狀小點,而後病斑變為黃色至黃褐色圓形或近圓形,大小1~2毫米,病斑中間半透明,病斑四周具黃色暈圈,菌膿不明顯或很少,有時浸染葉緣,導致部分葉肉壞死。苗期生長點染病,可造成幼苗死亡,擴展速度快。幼莖染病,莖基部有時開裂,棚室經常可見,但為害不重。

【病原】:稱油菜黃單胞菌黃瓜葉斑病致病變種。菌體兩端鈍圓桿狀,大小0.5×1.5微米,革蘭氏染色陰性。發育適溫25~28℃,36℃能生長,40℃以上不能生長,耐鹽臨界濃度3~4%。

【發病規律】:病菌在土壤中存活能力非常有限,主要通過種子帶菌傳播蔓延。 此病在我國東北、內蒙古均有發生,保護地常比露地發病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