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唯一以軍禮下葬的公主,一生戎馬卻泯於史書

隋末隋煬帝暴政,各地起義紛紛爆發。

在各地起義中,最有實力的,就是日後建立了唐朝的李淵。

說起李家奪取天下的過程,除了戰略上部署得當,兒子李世民與李建成的鼎力相助,有一個人的功績不可不提,那就是平陽昭公主。

他是李淵的第三個女兒,李世民的同母姐姐,作為一名女子,史書中沒有記載她的名字,然而她的戰功卻毫不遜色於她的兄弟們。

她是是中國古代第一位統領千軍萬馬為自己父親建立帝業的公主,萬里長城的著名關隘娘子關就是因她在此駐守而得名。

歷史上唯一以軍禮下葬的公主,一生戎馬卻泯於史書

她是唐朝第一位死後有諡號的公主,也是中國封建王朝中唯一一個以軍禮下葬的女子。

一.荒亂年代初見英雄本色

隋大業十三年,李淵決定起兵反隋了。此時,平陽昭公主與丈夫柴紹正在長安,接到李淵的召回通知,柴紹說:你的父親將要起兵,我打算前去支援,但是如果一起離開反而令人生疑,如果一人走後又害怕你獨身一人,遇到危險。

平陽昭公主說:你趕緊走吧,我是一個婦人,藏哪兒都行,你不用擔心。

於是,柴紹離開了,而平陽公主在丈夫離開之後壓根也沒打算躲,相反,她回到老家,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變賣當地的產業,招募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

幾個月下來,她就招募了好幾支相當規模的起義軍。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手底下有幾萬人。之後又連續收編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義軍。

李淵起兵的消息傳來,朝廷派兵攻打平陽公主,她率領的義軍不但擊退了隋軍的進攻,而且攻佔了戶縣、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二.用兵奇詭堪稱軍事天才

平陽公主領導之下的義軍,軍紀嚴明,得到了廣泛的擁護。老百姓將平陽公主稱為"李娘子",將她的軍隊稱為"娘子軍"。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來。不久,平陽公主的娘子軍就超過七萬人了。

李家的血液中彷彿天生流淌著戰爭奇才的基因,李世民如此,平陽公主亦是如此。

“米湯退兵計”就是一個例子。

據說平陽公主率領娘子軍駐紮娘子關。有一次,劉黑闥大舉進攻,由於兵力不足,平陽公主一面向太原告急,一面指揮嚴防死守。

面對數倍於其的軍隊,平陽公主下令城內軍民熬製米湯,然後趁夜色將米湯全部倒入關前溝壑中。

第二天,敵人誤以為米湯是馬尿,以為援軍已經到來,然後平陽公主命士兵搖旗吶喊,只見城樓上旌旗招展,戰鼓擂動,敵人確定援兵已到,不戰而退。

後來得知這是平陽公主的計謀想返回時,太原的援兵已到。

歷史上唯一以軍禮下葬的公主,一生戎馬卻泯於史書

三.受盡恩寵卻泯於史書

在李淵入主關中之前,平陽公主已經為父親在關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盤並拉來不少人馬,為李淵帝業打下了基礎,他非常高興,命女兒平陽公主挑選了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會師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長安。

李淵稱帝后,非常欣賞與愛護這位出眾的女兒,將她封為“平陽公主”。每每多有賞賜。

然而,長安之戰後,這位巾幗英雄平陽公主的事蹟就不見於史籍。

直到武德六年,史書上有了她的記載,那是她的死訊。

她是以軍禮下葬的。當時有禮官提出:女人以軍禮下葬不合禮制,李淵反駁道:我的女兒平陽公主以前總是親自上戰場,有克定天下的功勞,從古到今你何曾見過如此的女中豪傑,以軍禮下葬,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李淵:鼓吹,軍樂也。往者公主於司竹舉兵以應義旗,親執金鼓,有克定之勳。周之文母,列於十亂;公主功參佐命,非常婦人之所匹也。何得無鼓吹!

於是李淵破例以軍禮下葬平陽公主,並且給她封諡號為“昭”,意為“明德有功”,後世稱她為“平陽昭公主”。

平陽公主,除了歷史上那幾場精彩的戰爭,駐守娘子關之外,並沒有其他關於她的記載,甚至生年不詳,名字不詳,然而我們卻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位戎馬半生的巾幗公主。

歷史上唯一以軍禮下葬的公主,一生戎馬卻泯於史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