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雙槍老太婆

陶行知和謝冰心合著《趙老太太》一書,並寫詩讚道:“東洋出妖怪,中國出老太。老太捉妖怪,妖怪都嚇壞!說起趙老太,誰個不崇拜?要想中國好,學學趙老太!”

抗戰時期,中國東北有這樣一個傳奇老太,她把自己的兒子、女兒都培養成了抗日的勇士,其中兩個兒子被國民黨授予將軍軍銜,女兒犧牲在了抗日的戰場上。她本可以過上安逸富足的老年生活,但是為了抗戰,她捨去榮華富貴,獻身於抗戰事業。她在年逾花甲時,仍然奔走在全國各地,宣傳抗日,向南方省份的人們通報宣傳北方抗日軍隊信息。她被國人稱為中國的“游擊隊之母”,她就是民間傳說中的“雙槍老太婆”趙洪文國。

真實的雙槍老太婆

趙洪文國

趙洪文國,女,滿族,遼寧省岫巖縣人,她生於1881年,經歷了日俄在東北土地上的那場戰爭。1931年 “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趙洪文國已經是一個年逾花甲的老太太了。為了抗擊日軍,趙老太散盡家財,支持的他的兒子趙侗組織“少年鐵血軍”。這支部隊主要以學生為主,文化素質較高,他們在戰鬥之餘,還開辦學校教授文化,讓民眾擺脫日軍的奴化教育。趙老太為鐵血軍購買了大量的抗戰所需物品,經常親力親為。美國聯合社的記者愛潑斯坦,在他的《人民之戰》一書中,詳細地記錄了趙老太為鐵血軍購買槍支和運送軍火的過程。字裡行間充滿了一個外國人對這位中國老太太的敬佩之情。

1934年,日軍偷襲了鐵血軍總部駐地,即趙老太的家鄉趙家堡子,將她一家六口連同趙家族人300多人一起抓進了監獄。臨走時,日軍一把火把趙家堡子燒了個乾乾淨淨,趙家積累30年的家產毀於一旦。在獄中,趙老太面對日軍的威逼利誘拒不降服。兩個月後,日本關東軍司令部判處了趙老太死刑。臨上刑場時,日軍仍想做最後的說服,但趙老太還是義正言辭的拒絕了誘降。就在臨刑前,鐵血軍突然襲擊,救出了趙老太及被牽連的族人。家園被毀,自己也險些命喪槍口,這些並沒有讓趙老太放棄抗戰事業,被救出不久,趙老太率族人潛入了北平城,繼續支援“少年鐵血軍”的活動。在她的支援下,“少年鐵血軍”發展到了11000多人,在東北及華北地區發動戰鬥300多次,擊斃日軍及偽軍4000多人,俘敵2000餘名。

在全面抗戰尚未全面爆發時,趙老太和兒子趙侗領導的“少年鐵血軍”完全是孤軍奮戰。

真實的雙槍老太婆

少年鐵血軍

1937年,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前夕,身在北平的趙老太看到日本野心昭顯,感覺日本人不久將全面侵華。她決定在北平組織武裝隊伍。她的義舉得到了史笙賡、沈鴻烈、馬占山、張學良的支持,這些人出錢出力為趙老太提供幫助,一支叫做“華北國民抗日軍”的抗日隊伍很快在北平組建起來。

7月20日,趙老太和趙侗在北平城郊西南的北羊城起義,打響了民眾抗戰的第一槍,這一槍不僅打得及時,也打得相當漂亮。“華北國民抗日軍”不僅攻破了北平第二模範監獄,解救了裡面包括著名共產黨領導人在內的千餘名抗日義士,他們還用自己手中的輕武器,擊落了一架日機,這在國內乃屬首次。這個消息在全國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因為趙老太戰鬥時喜歡腰插雙槍,所以“雙槍老太婆”的名號也隨之傳遍全國。也因為有了如此響亮的名號,華北的青年們慕名而來,積極參加“華北國民抗日軍”,在短時間內,就發展到了9個支隊,在外圍還有6個游擊隊,人數達到25000多人,成為華北平原上一支令日軍頭疼、不可小覷的抗日武裝。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和副總司令彭德懷親自寫書信邀請趙家加入第八路軍,不久,國民抗日軍就被收編為第十八集團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趙侗任司令。

此後,已經名滿華夏的趙老太並馬不停蹄地南下廣州、香港、南洋各地去作抗日宣傳,並且為抗日軍隊募捐。這位傳奇人物每到一處,都會引起當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陳嘉庚、宋慶齡、何香凝等社會名流,都慕名接見了趙老太。有了這些社會名流的支持,抗戰宣傳在各地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也為中國的抗戰募集籌到了大批的資金。

真實的雙槍老太婆

1939年1月,受蔣介石的邀請,趙老太來到了抗戰陪都重慶。根據當時新聞媒體描述,重慶萬人空巷,很多重慶民眾都自發的走上街頭歡迎趙老太,為的就是一睹“雙槍老太婆”的風采。蔣介石親自接見了趙老太,在會見時蔣介石親切地稱呼她為“游擊隊之母”。傳說蔣介石還與趙老太結拜為兄妹,當然這是坊間傳聞,無從考證。馮玉祥也與趙老太成為摯友,曾稱讚她是“女中豪傑”、“句句英雄話,愧死男兒漢”。宋美齡亦在重慶媒體上發表文章,盛讚趙老太為“全國婦女之楷模”。著名劇作家吳祖光以趙家舉義抗日為題材的寫成了《鳳凰城》,轟動大後方。陶行知和謝冰心合著《趙老太太》一書,並寫詩讚道:“東洋出妖怪,中國出老太。老太捉妖怪,妖怪都嚇壞!說起趙老太,誰個不崇拜?要想中國好,學學趙老太!”著名作家茅盾感慨趙老太“是新中國賢母的典型,亦是新中國新女性的良師,耽於享樂的後生對之應當愧死。”

趙老太在全國的盛名一時無二。

但趙老太拒絕了政府物質上的饋贈,甚至拒絕了給她兒子趙侗出國留學的機會。國難當頭,她認為她和兒子應該義無反顧、毫不猶豫地回到抗戰的隊伍當中。

不久,趙侗在河北新富、靈壽兩縣交界處與日軍的一次遭遇戰中壯烈殉國,一起犧牲的還有他年僅20歲的妹妹趙理智。面對喪子之痛,趙老太化悲痛為力量,繼續奔波於川北各縣宣傳抗日。

1943年3月,趙老太申請批准挑選智勇雙全、熟悉游擊戰術的得力幹部,深入武漢一帶的敵人心臟,展開遊擊作戰。趙老太再次將自己的子女送上戰場。

抗戰結束後,趙老太主動辭去軍政兩部和婦女指導委員會等職務,解甲歸田,隱居在北平城。

趙洪文國雖是女子柔弱之軀,卻剛強地抵抗日軍對中國的侵略,趙氏家族在她的帶領下,抗敵13年,為國捐軀達到30餘人。她毀家紓難,手持雙槍抗擊日軍,並無私地把所有子女送上抗日戰場,這正是那時候中國千千萬萬母親的一個縮影,也是當時四萬萬中國人民抗戰決心的真實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