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之後,下一站奧斯卡

在歐洲三大電影節中,威尼斯電影節頒獎結果跟奧斯卡重合度很高。2017年,《水形物語》先拿下金獅獎,而後又拿到奧斯卡最佳影片。所以,很多人說威尼斯電影節算是奧斯卡的前哨。四年之前,卡隆憑藉《地心引力》斬獲奧斯卡最佳導演,而《羅馬》可以提前預定為明年奧斯卡頭號種子選手,“衝奧”希望很大。

威尼斯之后,下一站奥斯卡

這幾年,墨西哥導演在威尼斯電影節出盡風頭,2016年,阿瑪特·伊斯卡拉特憑《野蠻地區》獲最佳導演銀獅獎;2017年,吉爾莫·德爾·託羅的《水形物語》獲最佳影片金獅獎;在今年剛剛結束的威尼斯電影節上,阿方索·卡隆導演的《羅馬》再下一城,斬獲金獅,為墨西哥導演征戰威尼斯的成績又鍍了一層金。有意思的是,今年的評委會主席就是去年獲得金獅獎的吉爾莫·德爾·託羅。

卡隆導演之前曾憑藉《你媽媽也一樣》《人類之子》兩次入圍金獅。自2014年拍完《地心引力》後,他基本銷聲匿跡,四年來他一直在醞釀這部《羅馬》,這個拍攝構想早在1991年執導《愛在歇斯底里時》就產生了,它飽含著導演長久以來內心的複雜情緒。影片以上世紀70年代的墨西哥城為背景,包含了導演童年個人經歷,算是一部半自傳體電影。影片在威尼斯首映後,媒體評價極高,擒獲“金獅”之後,影片也成為明年奧斯卡的第一種子選手。影片將於今年12月14日,在流媒體平臺Netflix上線。據悉,國內已有影視公司買下該片版權,有望內地公映。

院線VS流媒體

無緣戛納,威尼斯“撿漏”

因為《羅馬》是一部黑白影像,且無明星出演的西班牙語片,在北美院線上映的話根本就沒有市場,導演卡隆選擇了流媒體Netflix作為影片的發行方與發佈平臺,希望能讓更多觀眾看到這部作品。戛納電影節藝術總監蒂耶裡·福茂非常希望本片能入圍今年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然而,這種放映模式與戛納電影節規定的競賽單元影片必須要先在法國院線首映相沖突。

在多輪談判之後,今年戛納電影節和Netflix徹底鬧掰,便撤走了Netflix發行的五部電影,其中一部就是卡隆的《羅馬》。無緣戛納,卻讓威尼斯電影節撿了漏,最終斬獲了金獅大獎。

故事VS真實

主角原型是導演的保姆

影片片名叫《羅馬》,並非指意大利首都,而是故事發生在一個叫“羅馬”的墨西哥城中產階級社區。該片的背景設定在上世紀70年代初的墨西哥城,主人公Cleo是一位本地女孩,她以在Sofia家做保姆為生。Sofia有四個孩子,孩子們的父親在家的時間越來越少。表面上看,這家人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然而裂縫已經出現,孩子父親以工作為藉口,正計劃離開家庭。主人公Cleo未婚先孕,男朋友消失。家庭之外,街頭上也經常出現騷動和混亂。影片通過女僕Cleo的視角為觀眾展現了上世紀70年代墨西哥城的社會風情畫卷,人們如何生活,如何娛樂,如何充滿希望地抗爭,用鏡頭捕捉了一個關於日常生活的史詩故事。

卡隆曾說,1971年是他人生中至關重要的一年,那一年,他的父親拋棄了家庭。上世紀90年代卡隆離開了家鄉墨西哥,輾轉歐洲、好萊塢拍片,這次他重返家鄉,用鏡頭捕捉故土的記憶。《羅馬》就像是導演的一個半自傳,裡面融入了不少導演的童年經歷,主人公Cleo的原型就是陪伴卡隆從小長大的保姆Lea,這部電影最初就起源於他和Lea之間一次回憶往事的聊天,他內心深處一直把她當作自己的母親。“我想通過《羅馬》捕捉50年前我經歷的一些事情。它是對墨西哥這個等級森嚴的社會的一次探索,階級、種族這些問題至今仍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它也是為一位女人所畫的肖像畫,這個女人撫養我長大,她給予我的愛超越時間、空間和記憶。”

奇觀VS寫實

招牌長鏡頭不再炫技

熟悉卡隆導演的觀眾都知道,他的作品多科幻題材,特別擅長對於電影技術手段的探索,是典型的“技術控”。在2006年的科幻片《人類之子》中有兩個“一鏡到底”鏡頭,一個是在車內的4分鐘長鏡頭,相當驚豔;還有一個是結尾長達10分鐘的巷戰跟蹤鏡頭,演員、道具、場景與鏡頭的配合天衣無縫。而在2014年的科幻片《地心引力》中,卡隆又將觀眾帶到了外太空,擁有無比震撼的視聽體驗。

如此痴迷於技術的卡隆卻在這部《羅馬》中收起了之前最擅長的視覺奇觀,用最簡單平實的影像記錄自己的家鄉。《羅馬》中也用了不少長鏡頭,但這次的長鏡頭完全不炫技,鏡頭的變化、視覺的轉換完全是在觀眾不知不覺中進行,不露痕跡,真正達到了大巧不工的境界。其實,卡隆的成名作,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的《你媽媽也一樣》最開始就是走寫實路線,講述墨西哥城兩個少年的故事。這次的《羅馬》對於卡隆來說,更私人,更純粹化,純粹到拍成一部風格強烈的黑白片。

與之前《人類之子》《地心引力》的明星陣容不同,《羅馬》中沒有一個明星,全部由不知名演員出演,為的就是讓觀眾能夠更加投入的進入到這個故事中。如果說有明星的話,那本片最大的明星就是卡隆導演本人,他不僅擔任導演和編劇,還包攬了製片、攝影、剪輯等工作,全片採用數字拍攝,杜比全景聲的音效,在視聽效果上會給觀眾不一樣的體驗。

口碑VS獎項

預定明年奧斯卡?

卡隆的《羅馬》在威尼斯開幕式後的第二天就迎來首映,首映過後,媒體對該片的評價讚不絕口,《名利場》很欣賞這部電影,稱它為現代電影的傑作,因為它成功捕捉到了上世紀70年代墨西哥日常生活的質感。“電影中沒有一個瞬間不是精心選擇的,這也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將其與大師傑作相比較的原因之一。《羅馬》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還是一幅幻象,是一場搭載時光機的回憶秀。”《每日銀幕》則更不吝讚美之詞,說《羅馬》很可能是阿方索·卡隆最好的作品,“在創作這部極其私人的電影的過程中,阿方索·卡隆給全世界那些為孩子付出生命的女人們獻上了一封情書。”

來自新京報

威尼斯之后,下一站奥斯卡
威尼斯之后,下一站奥斯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