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力量助推破解隨遷子女入學難題

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不少農村兒童成為隨遷子女,面臨著進城入學需求。但受制於城市學校體量、規模,導致大班額等現象凸出。去年5月到7月,省政協通過實地調研、月度協商,全面剖析隨遷子女入學問題的癥結所在。

9月下旬,省財政下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7.12億元,集中用於解決城區教育資源緊張問題,著力破解隨遷子女入學難題。至此,省政協的呼籲和努力得到初步回應。

政協力量助推破解隨遷子女入學難題

帶著感情去調研

為給隨遷子女入學問題精準把脈,從去年5月開始,省政協提案委員會與西安市政協組成聯合調研組,先後深入西安、寶雞6個區縣、8個隨遷子女集中的中小學開展調研,並先後召開5次座談會,深入分析問題、商討對策。

在此前召開的調研情況通報會上,時任省政協副主席鄭小明語重心長地叮嚀大家:“農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對社會發展貢獻很大。要帶著感情搞好這次調研!”他指出,在調研中要帶著感情、換位思考,把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問題當成自己的問題,從社會公平角度出發,直面問題、謀求良策,讓農民工隨遷子女入學權利得到更好保障。

為確保讓隨遷子女與城市兒童“同城同待遇”,2011年,陝西省出臺相關政策,明確“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主、以全日制公辦中小學為主”原則,力求隨遷子女入學做到“應入盡入”。全省各地因此建立了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招生錄取機制、受教育權利保障機制、教育幫扶與關愛機制等。但調研發現,大班額現象突出、基層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不可忽視。

拿大班額來說,2016年,西安市城六區329所小學中56人以上大班額佔到1476個,66人以上超大班額有88個;137所初中56人以上大班額達411個,66人以上超大班額共7個。

政協力量助推破解隨遷子女入學難題

“供需矛盾”突出

去年7月26日,省政協以此前調研為基礎,召開“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工作”月度協商座談會。

會上,省政協主席韓勇在聽取政協委員、專家學者、基層代表發言和各方討論後指出,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工作,是關係廣大進城務工人員安居樂業、隨遷子女享受公平教育的重大民生問題,也是促進教育公平發展、提高國民素質、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重大社會問題,更是關係統籌城鄉發展、推進城鎮化進程、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發展戰略問題。省政協組織政協委員、相關專家學者與政府有關同志,專題協商研究“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問題”很接地氣,符合廣大進城務工人員的期待,很好地體現了“人民政協為人民”的工作理念。

會議細緻梳理、歸納總結,指出當前陝西省隨遷子女教育工作最主要的問題和困難在於“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隨遷子女群體規模越來越大,並且“擇校”傾向日趨嚴重;另一方面,城鎮特別是大中城市主城區校舍不足、學位有限,新建擴建學校跟不上增長需求。這一矛盾的集中表現是“大班額”問題日益突出,給教育教學管理帶來壓力,也帶來了安全隱患。同時,隨遷子女就學保障機制、管理水平、宣傳引導等都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政協力量助推破解隨遷子女入學難題

把握教育信息化浪潮

針對調研和座談中發現的問題,委員們紛紛提出建議。

省政協委員王越群提出,在隨遷子女入學問題日益突出形勢下,未來“互聯網+教育”模式,以及信息化資源、平臺和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以高效課堂為代表的教育現代化、信息化,正在顛覆傳統教育模式,將徹底顛覆現有學校教育模式。因此,解決隨遷子女入學問題,應緊跟教育信息化浪潮。

省政協副秘書長馬鵬程建議,應簡化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手續,放寬入學就讀條件,讓他們在入學上實現“零障礙”、“零拒絕”,能夠及時就學、轉學、上好學……

《省政協“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工作”月度協商座談會情況報告》認為,各級政府特別是教育部門,要站在全省現代化建設的全局高度,充分認識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統籌協調各方力量,在現有工作基礎上,更大程度、更高質量地做好隨遷子女就學工作。並提出了提高認識、依法落實政府責任,完善政策、健全財政保障機制,科學規劃、完善教育用地保障等6條對策建議。

政協力量助推破解隨遷子女入學難題

下撥資金7.12億元

去年9月,省政協辦公廳將《省政協“做好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學工作”月度協商座談會情況報告》報送給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

9月16日,陝西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梁桂作出批示:

省政協關於隨遷子女就學的《報告》,緊扣黨委政府關心、社會重大關注,準確把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對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促進城鄉教育一體化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請省教育廳等部門和西安市政府站在維護社會公平和提升城鎮化發展水平的高度加以借鑑和吸收。各地在工作中要堅持以整體改善城鄉義務教育辦學條件和提高教育質量為重點,構建與常住人口增長趨勢和空間佈局相適應的學校佈局,促進學校佈局更加合理,推進校長教師的交流輪崗,著力解決“鄉村弱”和“城鎮擠”問題,努力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隨遷子女就學的應入盡入。

9月下旬,省財政通過均衡性轉移支付,下撥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獎勵資金7.12億元,集中用於解決群眾關注的城區教育資源緊張問題。加上前期安排的4億元,到去年11月,省財政共落實11.12億元,全力支持縣城以上城區中小學建設,緩解隨遷子女入學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