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輕易說自己有文化,也不要輕易說別人沒文化

生活中,人們都願意做一個有文化的人,也都想讓別人把自己看做一個有文化的人,如果有人說這人真沒文化,那被說的人心裡會很不爽,往往會彆扭半天。

文化是什麼?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動物界是沒有的,但要給文化下個準確的定義,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對於文化的理解,可謂眾說紛紜。

現實生活中,人們把具有一定學識、懂藝術、從事藝術創作和研究的人都稱為“文化人”,它和“知識分子”是近似詞,但又有區別。文化人主要指文化藝術方面的從業者,而知識分子所涵蓋的群體更加寬泛,它包括所有有知識、有思想的各界人士,其中也包括“文化人”。這樣一說,對文化就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不要輕易說自己有文化,也不要輕易說別人沒文化

一個人怎樣才算是真正有文化呢?這又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許多名人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最欣賞的是當代著名作家、北京語言大學教授梁曉聲的說法,他說:“一個人有沒有文化,就看這四點:根植於內心的修養;無需提醒的自覺;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梁曉聲先生關於文化的概括,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同。

依據梁曉聲先生所說的這四點,文化與學歷高低、專業能力大小等沒有直接的關係,學歷高、專業能力強的人,不見得就有文化,而學歷低、沒有什麼特長的人不見得沒有文化。文化不等同於學歷、專業技能,它應該包含更多與人自身相關的東西。

不要輕易說自己有文化,也不要輕易說別人沒文化

有一句戲言: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前一陣子,媒體上披露的“高鐵霸座男”,身為法學研究生、經濟學博士,學歷不可謂不高,專業能力也不會太差,但其所作所為,與其身份完全不匹配,其醜惡嘴臉令人作嘔,為人不齒。生活中,人們常見的一些排隊加塞、公共場合隨地吐痰、吸菸、闖紅燈、大聲喧譁等現象,不但違反社會公德,也是沒有文化的表現。

文化滲透於生活的方方面面,體現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上。我生活的小區,經常有人為一些瑣事而發生爭執,有的人甚至破口大罵、大打出手。前幾天,有一個樓道,因為停車兩人發生爭吵,起因是其中一個人停車時擋了另一個人的道,而被擋的人認為那個人佔據了自己的位置,他們各說各的理由,互不相讓,激動之餘差點動了手,在圍觀人們的勸說下才各自散去不了了之。此二人所為是有文化的人應該乾的事嗎?據我所知,吵架的兩個人都有著比較體面的工作,日子過得也不錯,可偏偏反生這樣的事,如果雙方都能體諒一下對方,都能為對方著想,都能自覺一點,就不會發生這樣的事了。

不要輕易說自己有文化,也不要輕易說別人沒文化

人們常說知書達禮,多讀書,對於提高一個人的文化素養是有幫助的。讀書多的人,文化素養未必一定高,讀書少的人或者沒有讀過什麼書的人,也不見得就沒有文化,但多讀書,至少讓人更明事理。讀書是為了知書,知書是為了達禮,讀書不是目的,讀書只是一種手段,而且是一種非常必要的手段。但提高文化素養,不惟讀書一途。世事洞明皆學問,生活中處處有文化。比如,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文化程度並不高,但他們卻做著比他們文化程度高的人做不來的事。實際生活中,一些看起來沒有什麼文化的人,在某些情形下,卻常常有驚人之舉,令周圍那些自認為有文化的人自慚形穢。其實,他們才是有文化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