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肺癌晚期到「癌後餘生」2周年,全靠這兩個轉變

父親肺癌晚期到“癌後餘生”2週年,全靠這兩個轉變

2015年5月12日夜晚,父親因為咳嗽不止掛急診檢查。一張X光片拉開了我們兩年的抗癌大幕。我用了九個月的時間,將父親從肺癌四期病人轉變到完全緩解狀態,並一直保持至今。我自己也從一個醫學白痴變成了大家口中的“老教授”。轉變,其實是從我開始的。有了我從“白痴”轉變為“教授”的轉變,才可能引出我父親從“肺癌四期”到“完全緩解”的轉變。“轉變”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核心詞彙。

父親肺癌晚期到“癌後餘生”2週年,全靠這兩個轉變

一個表面健康的人,突然發現癌症,而且是晚期,無論這個人多堅強,也是會被徹底擊潰的。

如果自暴自棄的心態蔓延開來,後續的治療註定不會有好效果。所以,第一個轉變首先應該發生在病人的心態上。家屬往往覺得很為難,不知道怎樣跟病人表明他已經患病了,而且還是重病。我的建議是,有了成熟的方案後,開誠佈公的跟病人談。想當年我父親確診後,我並沒有馬上告訴他。我先瞞著他,做了基因測序,並且自學了肺癌治療的基礎知識。在基因測序有了結果,可以吃靶向藥後,我才跟他坦白了病情。在坦白病情的同時,我告訴了他我手上有完整的科學的治療方案。所以他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了這個事實,並且開始積極配合治療。我覺得這個轉變是最基礎的。

第二個轉變,是家屬自己。

如果家屬本身都放棄了,那後面的奇蹟不可能發生。我不覺得每個家屬都要像我這樣蛻變成一個準醫生,但起碼的知識是一定要有的,因為在面對抉擇的時候,醫生是不會幫你的,決定只能由家屬來做。那如果家屬一點都不懂,請問怎麼做抉擇。這個病要做抉擇的情景很多,比如要不要做化療,靶向藥耐藥後是化療還是二次活檢等等,數之不盡。如果沒有知識儲備,抉擇就是拿親人的生命開玩笑。

父親肺癌晚期到“癌後餘生”2週年,全靠這兩個轉變

轉變,讓絕望變成希望。我們在希望轉機出現的同時,請務必從自身的轉變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