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的老鄉們,誰還記得80年代讀書寄宿的生活?

和林的老乡们,谁还记得80年代读书寄宿的生活?

80年代,雖然已渡過了"吃糠咽菜"的饑荒年代,但也是剛剛解決溫飽問題。吃粗茶淡飯、穿得不露肉也就不錯了,好人家也就是吃個"莜麵煮山藥",見點腥葷比娶個媳婦還難。當時,我正值小升初階段,正當“好動費飯”的年齡,餓其體膚。今追憶談緒敘那段讀書住宿生活,刻肌刻骨,一份個人記憶的遺產。

和林的老乡们,谁还记得80年代读书寄宿的生活?

當時的學校都是一排一排的平房,宿舍與教室沒有兩樣,只是教室開的前後門,宿舍正中開一門,空間大小完全一樣。

宿舍與食堂緊挨,但與教室用院牆隔離。宿舍內分東、西、北三溜床板,床板都是用磚頭支撐起來的,北面一溜最長能睡二十多個人,東西兩溜各睡十多人,一個宿舍有時睡四五十人,每人一窄溜,是褥子的三分之一,剛好平躺一個人,翻身都很困難。床板斷或塌是常事,有時是一個人鑽底了,有時是一溜人滑坡了!一折騰就是半夜。

曾記得,宿舍的門窗也不嚴實,走風露氣,天花板是用報紙裱出來的,時間長了,因露雨或耗子咬,也破的不成樣子。有時候睡的睡的耗子就走空掉在了臉上。冬天在當地空白處,生個小火爐,家大,門窗又不嚴實,有時屋頂還露天(睡著那裡還能看到星星),所以冬天全憑"抱團取暖",同學們都很親熱。冬天睡的時候,都戴得棉帽子,早晨起床時,個個成了白鬍子"聖誕老人"。凍得手腳流濃是常事,不過"走風露氣"也有好處,沒有發生一次煤氣中毒事件。‍

和林的老乡们,谁还记得80年代读书寄宿的生活?

最難熬的還數夏天,地上放一個尿桶,四五十個人,每夜都尿得滿滿的,而且半夜起來,迷迷糊糊,多數半泡在桶裡,半泡在地上,有時就尿就找尿桶,尿完了也沒找見。一個宿舍都有幾個尿床的,所以滿家都是尿騷味。再加上,吃的不好,喝點溫凸水(半開開水),又沒有洗澡的地方,汗腥氣十足,好在門窗大開,要不然比煤氣還厲害。

夜間,說夢話、打呼嚕、放屁聲,此起彼伏,你尿完他尿,有的跑出院內來個"大"的,沒一定的底功,你會徹夜難眠。所以我們這批人睡功特別強,天塌下來,也在打呼嚕!

和林的老乡们,谁还记得80年代读书寄宿的生活?

當時一天兩頓飯,根本不知道有早點一說。中午一般是莜麵碗托子即用莜麵壓下餄餎托子,像一個碗;晚上是小米澇飯即小米悶山藥。週末改善生活時,可以吃上油炸糕,多數是素糕,一人一個小

"枕頭"。有時候也能吃上幾頓饅頭和油餅。

那個時候,我們是向食堂交米麵的。記得在冬天時,我們交的時候留下一點,自己在爐子上做個燴山藥或面片吃,現在思謀起來還香。

我們每個宿舍分幾個小組,按組打飯,分飯,為了公平,一人分一天,避免偏心。打飯時,燴菜稀飯用搪瓷臉盆,莜麵饅頭用牛料笸籮子!‍

和林的老乡们,谁还记得80年代读书寄宿的生活?

每個禮拜步行走幾十裡,回家一次。從早晨窗不亮就走,到了學校已開燈。回家的主要任務是取點乾糧。當時普遍的乾糧都是莜麵炒麵,到了學校用水拌起來吃;其次炒點肉醬,那時候餓的不行,全憑喝醬水支撐,睡前喝一碗,好在能做個美夢!再就是拿點炒大豆,家庭好的孩子吮個糖蛋蛋,普通家庭的孩子抿顆炒大豆,也能充點飢,不然很難熬到吃飯點,尤其是等不到中午飯。

現在想起來,最難念忘的不是受凍受餓,而是想家的感覺。想的就像丟了魂似的,天昏地暗,整天以淚洗面!‍

和林的老乡们,谁还记得80年代读书寄宿的生活?

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八人間還嫌不利淨,還花錢託關係去住六人間、四人間甚至是雙人間。我還是覺得,趁著年輕,多吃一些苦。這些逆境與磨練,才會讓你真正學會謙恭。不然,作為溫室裡的花朵,是很難經得起風雨的!

丨本期審核:韓新梅 胡文彬

和林的老乡们,谁还记得80年代读书寄宿的生活?

所有稿件專人統一處理,採用發佈後,工作人員會與作者聯繫

和林的老乡们,谁还记得80年代读书寄宿的生活?

[email protected]

和林的老乡们,谁还记得80年代读书寄宿的生活?

0471-7188422

和林的老乡们,谁还记得80年代读书寄宿的生活?

地址:和林格爾縣新聞中心(原廣播局院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