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才子唐伯虎陷入的舞弊風波

只要有利益糾葛的地方,就有各種人頂風作案。

在古代,改變命運的科舉考試,自然更是如此。我們今天來講一個古代科舉舞弊的事件。

這件事是發生在明朝的弘治十二年科舉案,這次案件的主演當中,最有名的當屬號稱“江南四大才子”之首的唐寅——唐伯虎。

關於唐伯虎風流才子的美名一直在世間流傳,很多人也會疑問這樣有才華的人為什麼不去做官,難道當時的高層都瞎了麼?

風流才子唐伯虎陷入的舞弊風波

唐伯虎

但事實上,唐伯虎是參加過科舉考試的,並且在省級考試當中獲得了第一名,因此名震江南。唐伯虎在二十多歲之前,一帆風順,家境殷實。唐父作為一個有錢的生意人,非常希望自己的兒子可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而唐伯虎也不負眾望,,十一歲時已聲名遠揚,十六歲參加縣級考試,輕輕鬆鬆拿了個第一。這個時候的唐伯虎是少年得志,前途無量。

但是,命運並沒有青睞他太久,二十多歲的時候,唐伯虎如同天煞孤星附體一般,先是父親中風去世,緊接著母親悲傷過度也去世了,隨後嫁出去的妹妹同樣不幸早逝,妻子生產不順利,大出血而死,幾天後,孩子也沒了。

如果這個時候的唐伯虎在我身邊,我都忍不住要抱抱他。只能說一句:太慘了。

唐伯虎也因此意志消沉,但讓人琢磨不透的命運並沒有完全放棄他。他的兩個朋友,也是被人廣為熟知的祝枝山、文徵明幫助唐伯虎重新振作了起來。在省級考試中,唐伯虎又拔得頭籌,此時的他再一次如沐春風,志得意滿。

隨後,唐伯虎便進京趕考,去參加全國的考試。

風流才子唐伯虎陷入的舞弊風波

進京趕考

其實相比較而言,高考更相當於當時的省級考試,也就是鄉試。

在這裡講一下,科舉制度經過長期演變和改革,逐步固定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的形式。

鄉試由各省在省城主持的考試,也就是升級考試,考中的稱為“舉人”,第一名稱為“解元”。大家現在應該知道範進中舉,是參加了什麼考試吧。

會試由禮部在京城主持,考中的稱為“貢生”,第一名稱為“會元”。這也就是影視劇中進京趕考的那場考試。

殿試則是由皇帝親自主持,考中的稱為進士,第一名稱為“狀元”,也稱“殿元”。這下知道為什麼狀元郎一般都是皇帝欽點的了吧。

在鄉試、會試、殿試中都獲得第一名,就被稱作“連中三元”。

這三個第一,分別是省第一、全國第一以及皇帝心中的第一。據統計,在我國古代科舉制度實行的1300年中,連中三元的只有17人。其實這也反映出,這三級考試因為不同的出題人和閱卷人,從而更能公平的考量一個考生的綜合能力。

進京趕考的唐伯虎遇到了一個人,這個人是江南鉅富的兒子,富家子弟徐經十分仰慕唐伯虎,就邀請唐伯虎去自己家的大船上一同去往北京。連豪華遊輪都有的人家裡肯定非常有錢,但是唐伯虎不知道,自己在踏上船的同時也步入了深淵。

可能是因為個人遭遇的原因,唐伯虎很喜歡交朋友,很快就跟豪爽又欣賞自己的徐經成了好朋友。你要是有個有錢又非常仰慕你的粉絲,估計也很樂意跟他相處吧。

等到了京城之後,這倆人,一個很有錢,一個名滿天下,自然就成了舉子們的焦點。在這樣的背景下,唐伯虎逐漸暴露了狂放不羈的一面,甚至在宴會上得意洋洋的說自己肯定能夠得第一。

在明朝,這樣的行為本身就比較令人反感,容易招致災禍。明朝對科舉的重視異常的高,而朝廷高官當中,如果有誰的子弟考的很好,不但不會被人誇獎,反而會被人鄙視,從中便可看出明朝整個社會文化對科舉的態度。

當然,也有例外,這個例外叫楊慎,三國演義開篇詞的作者。

風流才子唐伯虎陷入的舞弊風波

楊慎-臨江仙

他是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楊廷和之子 。自幼聰慧過人,勤奮好學,年幼時便名滿天下,甚至在參加考試前就被公認為第一。(被別人認為和自認為,二者的區別大了去了)

二十四歲時,楊慎殿試第一,不負眾望的考中狀元。

說回主角唐伯虎。唐伯虎當時和徐經兩個人一起拜訪了禮部右侍郎,也是當時的主考官程敏政,之後與其交往甚秘。

不幸的是,當年的題目出的相當的難,而唐伯虎和徐經兩人答得異常的漂亮,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懷疑。

既然答得好,為什麼說不幸呢?因為這種反常被其他舉子們和程,唐,徐三者親密的關係聯繫在一起。

會試一共三場,才考完前面兩場,大臣華昶就向朝廷揭發了程敏政洩題給唐、徐二人。華昶說道:“江陰縣舉人徐經、蘇州府舉人唐寅等狂童孺子,天奪其魄,或先以此題驕於眾,或先以此題問於人,此豈科目所宜有、盛世所宜容。”

注意了,狂童這個詞用來形容唐伯虎,可見其當時在京城的形象確實不怎麼樣。而這種性格,更可能得罪了不少舉子,因此被告發。也有歷史學家認為這個案件是政治鬥爭的結果。

弘治皇帝非常震怒,隨即程敏政立刻被軟禁起來。徐經與唐伯虎則被關進了皇帝直管的“詔獄”。

風流才子唐伯虎陷入的舞弊風波

詔獄

但是審來審去,最終成了一筆糊塗賬。程,唐,徐三人被嚴刑拷打,受盡了折磨。可最後,因沒有真憑實據,不能判罪,他們又被釋放出來,重獲自由。

程敏政被革職歸鄉,而唐伯虎和徐經呢,則被終身取消了科考資格。

後世大家比較公認的是,徐經行賄買題,唐伯虎被牽連。可見命運是多麼無情和戲劇性。自此唐伯虎便縱酒澆愁,遊歷名山大川, 成就了自己風流才子的名號。

這裡順便提一句,被稱為“千古奇人”,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的徐霞客就是徐經的後人。

風流才子唐伯虎陷入的舞弊風波

徐霞客遊記

科舉考試,對於大部分老百姓來說,都是提供了一個相對公平的平臺,來改變自己或者子孫的命運。因此,良好的考試公平性、公正度對整個社會、國家來說,至關重要。

在此,我們也只能對唐伯虎的遭遇扼腕嘆息一聲。

專注歷史故事對照現代生活的思考,歡迎關注微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