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影評丨負重前行的又何止「潮爺」,哪種父愛不是靜水流深

《負重前行》(2018)電影69分,短片81分

不是影評丨負重前行的又何止“潮爺”,哪種父愛不是靜水流深

喪屍片拍到今天,基本上已經模式化了,就是固定的幾種套路之一。尤其是《行屍走肉》這樣的美劇,拍了這麼多季,把套路都用光了。

《負重前行》給了我們喪屍片的另一種打開方式。

一位父親即將在變成殭屍,可是他的懷裡還有襁褓中的女兒。在他人生最後的48小時裡,必須竭盡全力為女兒尋找活下去的希望。

於是,一部不打怪,不撒血漿的殭屍片就這麼誕生了。

不是影評丨負重前行的又何止“潮爺”,哪種父愛不是靜水流深

《負重前行》改編自2013年的同名短片。

短片只有7分鐘,而且沒有對白。短片的結尾極其震撼,我在這裡就不劇透了。建議你找來看看,記得備好紙巾。

可能是短片太精煉,把電影填充到100分鐘是一個相對更艱鉅的任務。設定和結構都擺在那裡,怎麼將死前48小時填滿?你能明顯的感覺到,主創在做一道填空題,因而束縛了手腳。

不是影評丨負重前行的又何止“潮爺”,哪種父愛不是靜水流深

中間加入更多對人性的描寫,在那個最絕望的世界裡,人性依舊存在,依舊閃光。但這更像是“潮爺”馬丁弗瑞曼版喪屍公路電影,借他的視角展現出一副末世眾生畫像,而缺乏與開頭和結尾的必然聯繫。

與電影事無鉅細的交代這48小時的每分每秒相比,我更喜歡原版短片的留白處理方式。

而對於喪屍片的獨闢蹊徑的處理方式,我在這裡是點讚的。儘管這更多歸功於那部在2013年澳大利亞短片電影節上一鳴驚人的同名短片。

不是影評丨負重前行的又何止“潮爺”,哪種父愛不是靜水流深

影片的結尾做了比較大的改動,一是放棄了“安全區”的這個概念,另一個是加入了同行小夥伴。

這都是為電影長片合理化的努力,震撼性是削弱了,不過是值得的也是必須的。

無論怎樣,你都能感受到那穿屏而出的深重父愛。

父愛不同於母愛,它趨向於內隱,沒什麼表達。但是那種愛是深沉的,是持續的,是不計得失的,是義無反顧的。普通的父親即使不用在末世為自己的孩子找尋避風港,也會默默接過你肩頭的負擔,負重前行。

關注並私信,汁源回給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