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上海,中国“双贸易中心”格局凸显?

广州+上海,中国“双贸易中心”格局凸显?

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离不开龙头贸易城市的带动。目前,最能够胜任这个角色的城市当推广州与上海两个老牌贸易中心。

近来在一些媒体上看到“双中心”这个名词,大致意思是说广州要打造国际贸易中心与国际交往中心。

查询了一下,这个名词的来源是今年8月15日召开的中共广州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有媒体从中总结出广州的“双中心”定位,官方报道的原文是这样的:

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强调,广州要着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增长极功能,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城市,支撑带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建设,增强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建设国际交往中心。


着力优化枢纽型网络城市格局,坚持规划引领,强化国际航运、航空和科技创新枢纽能级,提升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信息枢纽功能,高水平建设南沙城市副中心。(据广州日报)

这些表述都关切到广州的城市定位,可以视为广州未来发展的风向标,其中的重中之重,我认为还是“贸易中心”,因为这个定位历久弥新,而且准确地把握住新时代的痛点。

新的全球化时代,随着中国的进一步扩大开放,贸易的重要性只增不减。中国要成为贸易强国,离不开龙头贸易城市的带动。目前,最能够胜任这个角色的城市当推上海与广州,二者在国际贸易领域有着最丰富的经验,最完善的基础设施,以及最广泛的国际知名度。

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在上海举办,这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将进一步升级,上海在中国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作为中国出口博览会(“广交会”前称)举办地的广州,有望与上海一起撑起中国的“双贸易中心”格局。

下面主要说说广州。

回顾广州历版城市总体规划以及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有关城市定位的表述,尽管有过多次调整与升级,但商贸中心或者贸易中心的提法却从未缺席,这表明“贸易”是广州亘古不变的城市功能与发展使命。此次市委全会对“贸易中心”的确认,让广州的城市定位更加清晰。

从世界城市发展史来看,有了“贸易中心”,其他的“中心”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那么,在互联网特别电商时代,广州的贸易中心会否有一些新的内涵呢?

近日,广州市委书记张硕辅到雪松控股集团、广州金域检验集团、燃石医学检验所等民营企业调研,对企业多年来不懈奋斗所取得的成功表示祝贺,要求市区两级全力为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提供精准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来自官方的肯定,让广州“第一民企”——雪松控股再次成为焦点,这家以大宗商品贸易起家的广州本土企业,今年刚刚入选世界500强,其在贸易行业的转型经验,也许能为广州创建国际一流贸易中心提供启发。

先来说说贸易的重要性。

放眼全球,全球最顶级、最有影响力的那些城市,几乎都是金融中心,而绝大部分金融中心又都是从贸易中心衍生出来的,从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到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东京、上海,一开始都是重要的港口和贸易城市。

纽约之所以成为全球第一大金融中心,根本原因是美国在过去100年的时间稳坐全球第一贸易大国,如今,其货物贸易额虽然已被中国超越,但如果算上服务贸易,中国与美国整体的差距还很大。

纽约的贸易地位曾经达到什么程度呢?高峰时期,全美进口贸易额的2/3、出口贸易的1/3由纽约完成。贸易给纽约带来了巨量的物流、资金流与人才流,纽约顺理成章地取代费城成为金融中心。换句话说,如果不是贸易,纽约不可能取代费城的地位。

可以说,纽约是一个典型的从贸易中心衍生为金融中心的案例。当然,不仅是纽约,包括伦敦、香港、新加坡、东京、上海在内绝大部分顶级金融中心,也都经历过这样一个过程,足见贸易的重要性。

那么今天,广州创建世界一流贸易中心的筹码有哪些呢?

第一,广州是世界上罕见的两千年长盛不衰的国际商都,商贸的IP深入人心,在国际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外国人如果要和中国做生意,首先想到的城市一定有广州。

第二,拥有广交会这张国家名片,出口博览会在广州,进口博览会在上海,这是国家的定位,也就是创建

广州、上海双贸易中心格局。以中国之大,完全撑得起华东、华南两个国际贸易中心。

第三,贸易中心首先是交通中心、物流中心,广州是世界级的海陆空综合交通枢纽,铁路、机场、港口稳居全国TOP3,与北京、上海并称三大门户城市,这是贸易中心的物质基础。

第四,贸易中心必须有强大的腹地支撑,广州所在的广东省,是中国第一制造业大省、第一外贸大省,其进出口总额就占了全国的1/4强,如此大的经济腹地,足以孕育一流的贸易中心。

不过,在互联网特别是电子商务的时代,广州还需要对传统的贸易产业进行升级,构建一种“新型贸易中心”,我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升级:

一是贸易的质量要升级。这也是整个国家贸易结构的问题,中国已位居货物贸易第一大国,但在服务贸易方面,一直是逆差状态,与美国的差距还很大。目前,我国近三分之一的技术进口合同都是向美国购买的,仅2017年,中国向美国购买知识产权的花费就达85.3亿美元。

与香港、纽约、伦敦等国际一流贸易中心相比,广州的贸易仍以货物贸易为主,服务贸易的比重还很低。就贸易平台来说,广州虽然手握广交会这张王牌,但京沪深也在积极打造自己的贸易平台,且思路已经和广州不一样,例如北京力推以服务贸易为主的“京交会”,上海力推技术贸易为主的“上交会”,深圳也有以文化贸易与高新技术贸易为特色的“文博会”、“高交会”。

这些贸易平台在定位上与广交会是错位发展的,作为一个老牌贸易中心,广州不能满足于现状,而应主动拥抱世界潮流、顺应中国经济的发展节奏,在贸易结构中提升服务贸易、技术贸易、文化贸易的比重。

二是贸易的场景要升级。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崛起,贸易的场景从专业市场升级为网店平台,阿里巴巴一个平台的交易额超过整个上海市+整个广州市的社会消费品总额。这方面,广州的短板是缺少阿里巴巴、京东这个量级的电商平台,优势是电商基础设施。

这个基础设施主要是仓储、物流等,广州在这方面表现非常出众。2017年广州的快递业务量达39.33亿件,高居全国第一。2017年,广州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贸易值达227.7亿元,同比增长55.1%,位居全国第一,占全国海关监管总值的1/4。不仅如此,广州还是全国著名的淘宝村聚集地,根据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全国排名前十的淘宝村,有5个在广州。

在此意义上,广州需要积极改造遍布中心城区的专业市场,大力支持电商产业的发展,提升整座城市在贸易上的电子化水平。

三是贸易的链条要升级。随着竞争越来越充分,信息不对称的行业越来越少,传统贸易企业的利润已经越来越低,对上下游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小,这也是近年来广州城市地位相对减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无论是传统的贸易企业,还是广州,都必须思考转型升级的问题。这方面,有着“广州第一民企”美誉的雪松控股,可以为广州提供宝贵经验。

作为一家以大宗商品贸易起家的企业巨头,雪松控股在2014年之前的发展速度称不上出众,甚至可以说是不温不火,一直到2014年,其营收才338亿元,离世界500强的门槛还有很大距离。

但从2014年开始,雪松控股有如大梦初醒,营收一路狂飙猛进,2015年营收593亿元,2016年1570亿元,2017年营收2210亿元。正是依靠2017年的成绩,一举拿下世界500强的入场券。雪松的发展速度之快,在群雄并举的世界500强企业中,都颇为少见。

广州+上海,中国“双贸易中心”格局凸显?

雪松究竟找到什么神奇的武林秘籍呢?从这家企业披露的营收来源构成看,其爆发式增长的贡献源头是供通云的“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2015 年-2017年,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对雪松旗下核心企业君华集团营收的占比,分别达到了87.41%、91.72%、91.14%。

那么,什么是大宗商品供应链业务呢?雪松控股创始人张劲曾这这样定义这个商业模式:

“纯粹贸易早就不挣钱了,我们不是贸易商,我们是服务商……我们是通过全链条每个服务环节上的交易,完成对客户的各种服务。”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都受到融资难、融资贵的困扰。中小民营企业获取银行贷款难度陡增,这个巨大的市场空白让雪松的供通云看到了机会,下面选摘媒体的一篇报道来举例说明:

假如华南地区有一家铜杆厂,只有3000万元的资金,面对一笔1亿元的订单,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这种小铜杆厂也很难获得银行贷款。


此时,供通云可以跟这家铜杆厂签协议,铜杆厂只需要付3000万元的定金,供通云就可提供价值1亿元的货。但这1亿元的货其实是委托加工的形式,货权在供通云。


假如这家铜杆厂出现违约或者有问题,供通云接受铜杆厂以铜杆偿债(因为其在产业链上的客户足够多,可以瞬间变现),这是银行做不到的。


而在铜杆厂把铜杆卖给更下游的电缆厂时,供通云可通过应收账款保理的方式,让铜杆厂迅速拿到货款实现利润,加速其回款再生产,待电缆厂出售货物后,再把货款还给供通云。


借力于供应链金融,供通云通过产业驱动,以自身为核心打造了一个“1+N”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加快了货物流转,其自身的交易规模也迅速扩大。


君华集团披露的信息显示,其2016年供应链业务销售额突破1亿元的下游客户有79 家,而2015 年仅为25家。(据《财经》杂志)

广州+上海,中国“双贸易中心”格局凸显?

简单来说,雪松控股准确地把握住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痛点,并通过其深根多年的供应链优势,构建起一个前所未有的“1+N”供应链金融生态圈。在这个过程中,雪松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撮合交易”,而是更为复杂的“资源整合”,摇身一变为整个大宗商品行业的一站式服务商。这个商业模式的稳定性、护城河、利润率都是传统贸易企业所不能比拟的。

在以传统贸易企业为主导的广州,雪松控股的华丽转型给人耳目一新,它近年来的爆发式增长至少说明,贸易并非利润微博的夕阳产业,只要转型成功,仍然能成为高利润、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新经济,仍然可以重新掌握对上下游企业的话语权。可以说,这为广州从一个传统的贸易中心升级为新型贸易中心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比北上深,广州的短板一直是缺乏全国性的要素交易平台,但广州的优势仍然不可忽视,那就是作为中国乃至东亚雄踞一方的国际贸易中心地位,只要这个地位保持住,航运中心、金融中心等名份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