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国税局构建“全过程纳税服务”格局 护航营改增试点扩围

“营改增”作为国家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5月1日将全面推开。为全面做好“营改增”收官之战的纳税服务工作,青海省国税局高度重视,精心部署,快速构建“营改增”税前、税中、税后的全过程纳税服务格局,切实以税务人的“加法”换取纳税人的“减法”,全力确保5月1日营改增全面扩围工作顺利开展。

一、税前积极筹备,着力解决纳税人办税难题。一是宣传先行。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12366、报纸、纳税人之家、税企QQ群、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渠道,向社会各界和纳税人宣传“营改增”重要意义和营改增政策及解读,扩大宣传覆盖面。在办税服务厅张贴、发放《致全国营改增纳税人一封信》,举办“便民优服务 助力营改增”为主题的在线访谈,就本次“营改增”热点问题与纳税人进行深入交流,切实增强宣传的针对性。按照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开展“省、州、县”三级培训,既注重“点”上的重点企业培训,又利用行业主管部门对“线”上各个行业进行培训,快速实现“面”上所有试点纳税人全覆盖培训。在全省52个县级办税服务厅均设置“营改增”咨询台和绿色通道,同时每个办税服务厅填单台增加1—2名资料预审人员,对营改增纳税人进行咨询和资料初审,确保纳税人会开票、能申报。二是预测快行。通过对办税服务厅服务纳税人数量、每笔业务平均办理时间、纳税人平均等候时间等办税业务数据的计算,准确预测营改增带来的办税业务量变化和对前后台各项服务工作的需求,部分纳税人较为密集、涉税业务量较大的地区办税大厅采取增设办税服务窗口、进驻政府服务中心等方法,有效拓展办税服务资源。目前,全省共增设81个办税服务窗口。三是服务同行。灵活采取国税、地税互设办税窗口、共同进驻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共建新设的办税服务厅等方式,实现纳税人“进一家门、办两家事”,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新设办税服务厅5个,国地税互设窗口20个,共同进驻政府政务大厅8个。联合省地税局共同举办“聚焦营改增试点、助力供给侧改革”为主题的全省第25个税收宣传月。将12366热线功能为国地税互转,实现了口径统一、无缝衔接的国地税共同咨询服务,4月份,通过12366发送“营改增”专题短信165 条,咨询纳税人232 人次。

二、税中多措并举,切实保障纳税人畅通办税。一是畅通办税渠道。积极推行网上办税,全面取消网上办税服收费项目,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购置20台以纳税申报、代开发票、发票验旧、发票发售为主要功能的自助办税终端,为纳税人提供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合理调配办税服务厅各窗口业务量及窗口工作人员,避免出现同类窗口工作量不均衡的情况,减少纳税人等候时间。二是双向预约错峰办税。实行纳税人自主预约和税务人员主动预约相结合的方式,将纳税人科学疏导分流。设置专门人员为纳税人取号,对办理不同业务类型的纳税人进行分类引导。对营改增纳税人开展咨询和资料初审服务,材料齐全的为其取号,材料不全的一次告知,适时发放二次优先取号卡。三是流水作业办结一次性业务。利用会议室、专设“营改增”办税服务场所对营改增纳税人需要办理的设立登记、税种核定、一般纳税人登记、增值税发票管理新系统发行等业务采取预约纳税人流水作业的办法,一次性办结。四是做好应急准备。制定下发办税服务厅应急方案,对办税秩序类、系统故障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作出明确要求。坚持县级局局领导轮流值班制度,统筹协调各项办税服务工作,处理办税服务厅发生的突发事件。临时抽调人员形成应急窗口储备人员,在办税服务厅滞留人员激增的情况下,应急窗口储备人员利用会议室、相关科室等场所开设办税服务厅应急窗口,为纳税人办理涉税事宜。

三、税后畅通渠道,全面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一是为纳税人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权益保护服务,广泛争取营改增纳税人的理解与合作。通过12366、门户网站、办税服务厅等渠道全面受理纳税人投诉;按日归集营改增纳税人关心的热点问题和疑难问题,快速响应并及时反馈纳税人,对常见问题以短信群发形式告知纳税人;充分发挥“青春志愿纳税服务队”为纳税人排忧解难的作用,承担营改增期间“急、难、险、重”的纳税服务任务,切实为纳税人解决实际困难。二是积极构建纳税人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建立纳税人投诉快速响应机制,纳税人的当场投诉当场办结,其他投诉3日内办结,全力打通营改增纳税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