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進門,環境清爽!這樣的老舊小區,眼饞不?

如何管好老舊小區,一直是政府部門和公安機關努力解決的重點工作之一。這些小區多為基礎安防設施老化,技防不健全,各種侵財類小案多發;公共區域無人管理,院內、樓道內亂堆雜物,鄰里矛盾不斷;亂拉亂扯電線,機動車無序停放,消防通道長期被佔用,隱患突出。

近日,槐蔭公安分局五里溝派出所充分落實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共建共治共享要求,協同街道辦事處、物業公司、小區業主創新管理服務模式,在居民不出一分錢的情況下,對經三路和緯六路交叉口的公祥街小區(老舊小區)實現封閉式管理,小區門口實現“刷臉”進門,24小時有物業值班,環境衛生乾淨整潔。創新管理模式後,該小區實現3個月零發案,真正為居民提供了安定祥和的居住環境,增加了居民的獲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老舊小區實現3個月零發案

“我在這兒住了20多年了,以前一個周樓下就能丟三四塊電動車電瓶,小區髒亂差,看著就鬧心。現在有了物業管理,心裡真是敞亮啊。安全了,也乾淨衛生了。”9月8日上午,和記者聊天時,公祥街小區居民秦繼武打開了話匣子,帶著記者在小區裡看看這兒看看那兒,言語表情中掩飾不住滿意之情。

“刷脸”进门,环境清爽!这样的老旧小区,眼馋不?

居民“刷臉”進入小區。

秦繼武所住的小區位於省立醫院東門北側路東,在經三路以南的拐角位置。以前是開放式小區,樓道內隨意擺放紙箱、木頭等,樓下隨意亂扔垃圾,居民隨意停放車輛,本來不寬的路面兩側停車後,中間只能過電動車或自行車,小區居民甚至都不敢讓小孩獨自到樓下玩。

槐蔭公安分局局長張新華介紹,如何破解老舊開放式小區的管理難題,全面提高綜合治理能力和水平,是擺在公安機關面前的全新課題。為此,分局安排由治安大隊牽頭,以五里溝派出所轄區為試點,嘗試建立老舊開放式小區管理的新模式。經過詳細調查瞭解情況後,他們選擇問題最為突出的公祥街小區作為試點。

“刷脸”进门,环境清爽!这样的老旧小区,眼馋不?

小區自創的“共享花卉”模式,既美化了社區又方便了居民。

該小區涵蓋經三路182、184、186、188、234號、緯六路22號樓,小區共有居民275戶、793人。在試點工作開展前,2017年全年接處警87起,12345民生警務投訴23件,發案25起,糾紛35起,發現因私扯電線消防隱患5起6處;因消防通道堵塞,小區還發生過急救車無法進入,耽誤病人救治的情況。

從今年5月份開始,陽光和贏物業公司進駐後,對小區所有居民採集信息,小區的西門和北門分別按照人臉識別系統,想進小區必須通過人臉識別才能打開小區大門。如果小區居民的親戚或朋友來訪,可以在門口的輸入裝置直接輸入對方手機號碼,小區居民的手機號碼都和物業公司的APP軟件相連,手機上就能顯示門口的人,如果認識就可以讓進小區,不認識的陌生人休想混進來。同時物業公司的人員每小時巡邏一次,24小時有人值班,進駐以來的3個多月,該小區實現了零發案。

物業創新共享綠植人人受益

五里溝派出所所長楊海寶介紹,由於老舊開放式小區的升級、改造涵蓋城管、環衛、司法、房管、辦事處、居委會、派出所、交警等多部門。為此,槐蔭公安分局充分發揮主力軍作用,把老舊城區開放式小區智能化改造作為2018年區域治安整治的重點工作之一,確定由治安大隊協同五里溝派出所主動與辦事處溝通,成立了老舊城區開放式小區智能化整治試點小組,多部門參與共同推動。

“刷脸”进门,环境清爽!这样的老旧小区,眼馋不?

錄入小區居民人臉識別信息。

試點小組將老舊小區改造及基層基礎社區警務有機結合起來,因地制宜,問需於民,找出提升老舊小區需要突破的癥結所在,克服用房、用電、用水及清除消防通道的困難,確定了以“政府主導、公安推動、全民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工作思路,用足國家補貼政策,充分發揮市場化作用,引進智能先進的物業公司入駐老舊開放式小區,形成了開放式小區封閉化管理,低檔式小區高端化服務。

小區實行智慧化管理後,物業公司在小區不同的地方設置巡更點,每小時巡邏一次,每到一個點打卡記錄,時時守護居民的安全。針對小區的消防隱患,整治中居民配合物業公司將樓道全部清空,小區內也設置了專用的消防通道,遇到緊急情況,消防車、救護車都可以第一時間到達居民樓下。

針對以前很多居民在陽臺上養花的情況,為消除高空墜物傷人這一隱患,物業公司在樓邊設置兩處共享綠植存放點,每戶居民的花都貼上標籤,幾號樓幾單元幾號明明白白,大家的花都放在樓下,由物業公司人員負責澆水施肥,小區居民到樓下都可以欣賞,既安全又增加小區的綠化,還營造了大家和諧相處的氛圍。

多方聯動新模式實現共贏

移動互聯、大數據、定位引擎等新技術在時時刻刻改變著人們的生活,也使物業管理公司的商業運營模式轉變。順應電商經濟的發展趨勢,是物業公司保證生存的新目標,也是現代經濟的大勢所趨。

“刷脸”进门,环境清爽!这样的老旧小区,眼馋不?

小區內的微型消防站。

在公祥街小區實行智慧化管理創新中,槐蔭公安分局引進陽光和贏物業服務有限公司,並提出用O2O“互聯網+”新型的經營模式提供物業服務。具體模式為不讓居民掏物業管理費,免費設立無線式電瓶充電設施,引導居民有序停放電瓶車,避免亂扯線造成的火災隱患及電瓶車被盜案件的發生;免費對居民家中的水電暖氣等設施安裝芯片監控設備、樓道智能煙感檢查器;免費維護社區衛生,提供溫馨舒適的社區環境;免費安裝單元人臉識別系統,提高實有人口管理水平。同時通過無線網絡把車輛信息、人口信息、水電暖氣隱患等信息時時送至後臺服務器,時時監控,發現問題立即處理,真正實現了智能物聯、大數據分析、遠程監控。

物業公司在前期對小區所有住戶進行徵求意見和信息採集時,將小區的實有人口、流動人口、房屋信息,車輛、犬隻、物流寄遞、廢品收購等信息採集錄入物業智能APP平臺,現業主信息已錄入95%以上,為對流動人口管理的“一標三實”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此外,物業公司還將逐步在菜單式手機APP中,設立居民家政、維修、房產租賃買賣委託、幼兒託管、居家養老、房屋裝修等服務菜單,物業公司因優質服務獲取相應利潤增長點;同時把社區有條件的低保戶吸收為物業管理人員,增加其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

楊海寶介紹,為使此項工作具有可持續性,結合政府老舊住宅小區整治改造的契機,注入政府投入的相應資金,補貼到物業公司,實現了政府不投錢或少投錢、居民得安全、公安減少出警率多贏的局面。

“這一創新實現了多贏,更解放了基層社區民警的時間,使得民警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基層警務中,為保障群眾安全做更多基礎工作。”

以前的散亂差小區成了香餑餑

消防部門統計顯示,現在小區火災事故中,因電動車充電引發的佔很大比例。

“刷脸”进门,环境清爽!这样的老旧小区,眼馋不?

居民手機顯示訪客電話。

公祥街小區在整治提升中,物業公司在小區內免費設立無線式電瓶充電設施,引導居民有序停放電瓶車,避免亂扯線造成的火災隱患及電瓶車被盜案件的發生。自物業公司進駐以來,未發生一起因充電引發的火災和電瓶被盜警情。

秦繼武笑著對記者說:“現在周圍樓的人都可羨慕我們了,我們小區的房租價格都高了,鄰居們都不捨得賣房子了,住這裡安全放心。”

9月8日上午,記者在公祥街小區內發現,小區並不大,非常乾淨,小區內沒有一輛車停放,以前放車的地方現在變成了綠植,小區內設置兩處垃圾箱,有專人每天清運。

五里溝派出所社區民警介紹,為解決小區居民停車的問題,在小區整改提升中,相關部門專門在附近為有車的居民找到了停放點,這樣小區內本來不大的公共區域真正實現了還路於民。

兩位坐在樓下聊天的居民對記者說:“以前除了車就是垃圾,小孩都沒有地方玩。現在我們小區和以前比簡直是天壤之別,樓下乾淨衛生,我們可以在樓下聊天,孩子們可以在樓下玩滑板車,家長們都放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